第六百五十三章 什么时候,都别把人逼到死路上(第一更)

    十一月中,雍王大婚之后,皇帝皇后东巡骊山。

    因为京兆杜家被皇帝严查而引起的风波,逐渐的平息了下去。

    可即便是如此,长安城中依旧风言不休。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在嘲讽杜氏,虽然都知道杜氏有错,但是错到这么离谱,多少也有些少见。

    杜氏自己也是有苦难言,但可惜,相关的人等被炸死的炸死,被没入少府的被没入少府,根本没法查。

    他们自己又被皇帝狠狠的罚了一笔钱,想要做些什么,但可惜,杜构和杜荷两兄弟根本不管。

    至于宫中的杜妃,也因为此事,被皇帝冷落。

    就在他们私底下稍微有些小动作的时候,宫里突然传出消息,杜妃有孕。

    一下子,杜氏所有的小动作都停了。

    甚至他们开始自查,很多的暗中不干净的事情,开始清洗痕迹,手脚快点惊人

    ……

    骊山,温泉宫。

    长生殿。

    坐在山腰的大殿中,可以俯瞰整个温泉宫,还有大半骊山的景色。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密奏,递给一旁亲手给他斟茶的苏淑,微微摇头道:“可惜了,杜氏太聪明了,杜妃一有孕,他们立刻就收敛了一切的手脚,专心等待这个孩子出世。”

    苏淑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很平静的说道:“这一切不正是在陛下的算计当中嘛,陛下那几天特意恩宠杜妃,不就是希望给杜家一条后路,避免事情过激吗?”

    “朕的根本目的,不过是安抚杜荷和杜行本他们这些人而已。”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只要朕还恩宠杜妃,那么他们就会以为是自己的问题,而不会多做什么。”

    “那么他们做什么了吗?”苏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还能做什么?”李承乾摇摇头,叹声说道:“不过是有些利益受损严重的人,暗中窜连而已,最多在朕看不见的地方做些手脚,他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都说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陛下还是一直盯着。”苏淑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承乾。

    “呵呵!”李承乾笑笑。

    他真正盯着的,又哪里是仅仅杜氏一家,还有韦氏啊!

    可惜,自从杜氏出事之后,韦氏第一时间就清洗了自家在暗中的一切恶钱之事。

    不仅是杜氏和韦氏,当李承乾让长孙无忌负责清查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几乎所有收到消息的人,在这一段时间全部都安静了下来。

    长孙无忌能在多少年来一直稳坐尚书左仆射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对天下世家太熟悉了。

    如果他真的下死手,不知道多少人家要倒霉。

    所以,李承乾仅仅让长孙无忌出面,就足够让所有人收敛手脚了。

    当然,收敛手脚归收敛手脚,如果谁真的损失惨重,也不是一个长孙无忌就能够随便压得住的。

    ……

    李承乾接过苏淑递过的茶杯,淡淡的说道:“其实若是有人要动手脚,恰好又逢天时地利,说不定还真的会有什么事,就比如今年的九成宫,夏天时就被洪水冲垮了一些……

    可若是有人趁机在山里提前积水,然后又埋伏木桩,趁着洪水一泄而下……”

    “那是刺君,那是谋逆!”苏淑猛然抬头,看向李承乾道:“陛下,不会真的有人打算在九成宫做些什么吧?”

    “朕哪里知道?”李承乾笑着摇摇头,说道:“朕不过是看军前军报,又恰好看到此事,才心中有所想法的。”

    “最好是这样。”苏淑故作凶狠的举了举拳头。

    李承乾不由得笑了起来,但侧过身的瞬间,眼神闪过一丝凌厉。

    什么时候,都别把人逼到死路上。

    尤其是你在没有把握将别人彻底斩尽杀绝之前。

    “对了,陛下,广州都督杜正伦和兰州都督杜凤举,不一样也是京兆杜氏的人吗?”苏淑突然间提起了另外两个人。

    如今的大唐,杜氏极盛。

    不仅有杜荷杜构兄弟,还有前礼部尚书杜行本,以及广州都督杜正伦和兰州都督杜凤举这些深受皇帝信任的人。

    其他还有众多的杜家刺史,分散天下。

    “简单来说,京兆杜氏分南曲和北曲。”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杜荷杜构兄弟,还有杜淹一脉,都是出于南曲子弟,但兰州都督杜凤举是北曲一脉,至于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

    苏淑恍然的点头,这一次查的都是南曲的人,而且皇帝还多留有情面,杜凤举和杜正伦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不止如此。”李承乾笑笑,说道:“当年杜正伦曾请求与京兆杜氏同谱,却被拒绝,所以他和北曲走的近。”

    京兆杜氏主要是南曲当家,所以南曲说不让杜正伦连宗同谱,这件事情自然就成不了。

    “那么现在呢?”苏淑忍不住开口,问道:“杜都督如今是广州都督,银青光禄大夫,只要再进一步就是宰相,杜家人不会这样都还拒绝吧。”

    “谁知道呢?”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等过几年朕将杜卿调回来再说吧。”

    苏淑有些担忧的看了李承乾一眼,说道:“好吧。”

    李承乾搂住在一旁坐下的苏淑,轻轻笑道:“没有必要担心什么,杜家的事情,朕的目的,不过是消耗一下,不要让他们太膨胀,而很明显,杜家领会到了朕的意思。”

    如果杜倪没有成功有孕,杜家依旧小动作不断。

    李安俨,丘神勣,甚至丘行恭,梁建方,都是李承乾为他们准备的屠刀。

    谁让杜家率先露出破绽了呢?

    “对了,陛下,臣妾听说这次从杜氏收缴了不少的土地?”苏淑抬头,问道:“陛下打算怎么用?”

    “怎么,皇后有想法?”李承乾有些惊讶的看着苏淑。

    “没有,妾身只是好奇。”苏淑想了想,问道:“陛下,会将这些土地,分给那些无地的平民吗?”

    “不会!”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这些东西,朕会先给军中有功的将士,每多一批这样的人,你我在长安城,就能够睡的更加安稳。”

    军中的将士,才是李承乾所选择的拉拢目标。

    “天下的穷苦百姓虽然艰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给了他们的田地,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守住。”李承乾轻叹一声,摇摇头道:“给了军中的将士,他们起码能够守住一些,而且还会对你我忠诚。”

    真正能够抵抗世家大族侵蚀田地的,从来就不是底层百姓,而是寒门和拥有军功的将士。

    而且,从普通百姓到寒门和拥有军功的将士,并不是一条太难的路。

    然后从寒门和军士到世家和将门,这又是一条路。

    虽然说一切越发的艰难,但终究是一条能够看得见的路。

    “不管怎样,这些事情总算是过去了。”李承乾低头看向苏淑,笑着说道:“皇后,走吧,既然来了骊山,就一起去泡泡温泉吧……杜妃既然有孕,皇后也不能慢了不是。”

    “陛下!”苏淑没好气的白了李承乾一眼,略带羞涩的说道:“都老夫老妻了……”

    ……

    百炼汤中,金浆玉液。

    雾气弥漫中,李承乾靠在浴池边上,轻轻地闭上眼睛休息。

    魏薇和王幽兰闭着眼睛,在旁边抱着他的双臂。

    泡温泉也是个体力活,魏薇还好些,王幽兰已经累的睡着了。

    李承乾这一次东巡骊山,除了带了皇后,还带了苏旖,魏薇,王幽兰和柳瑶四妃。

    柳瑶入宫还早,王幽兰体寒,是李承乾东宫诸妃当中,唯一到现在,还没有子嗣的后宫嫔妃。

    李承乾侧身看了王幽兰一眼。

    有些话,他不大好说。

    他此番来骊山,一方面是希望骊山温泉能够对王幽兰的体寒有所好处,一方面也是因为柳瑶和王幽兰算是表姐妹,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李承乾微微侧身。

    卢明月迈步进入殿中,看了李承乾三人一眼,然后低头福身道:“陛下,洛阳急奏!”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放一旁吧!”

    “喏!”卢明月低头,脸色羞红的退出了殿中。

    李承乾松了口气,转身抱起王幽兰,然后拉着魏薇,一起走出了浴池。

    青丝帷帐遮住了前后。

    二妃已经在床榻上沉睡了起来。

    李承乾喝了一口参汤,然后拿起奏本细细的看了起来。

    放下奏本,他不由得轻叹一声。

    该来的风暴,还是要来。

    ……

    十一月下旬,皇帝从骊山返回长安。

    御乘之内,苏淑将一本奏本递给李承乾,似笑非笑说道:“陛下看看吧,同安大长公主做媒了,说故谯国公有曾孙女许如烟,年芳十三,温柔娴雅,请入后宫侍奉陛下。”

    李承乾没有理会苏淑有意无意的嘲讽,他轻叹一声,说道:“同安姑祖母听说最近身体不好,许家让她出面,也真是不容易。”

    谯国公是高祖皇帝李渊的发小,他的长子许善,实际上比先帝要长十岁左右,和隐太子李建成同岁。

    许善的孙女,就是许力士的女儿。

    “许如烟也就是邢州刺史许圉师的侄孙女,后面还有一个杭州许氏的许敬宗。”李承乾看向苏淑,说道:“先让入宫,皇后先看顾一阵,日后再说。”

    “是!”苏淑平静了下来。

    许家是荆州豪族,许绍的四个儿子虽然只剩下小儿子许圉师还在世,但这四人都做过大唐高官,不可小觑。

    甚至更本质上来讲,他们因和高祖皇帝之故而入大唐,更接近于宗室,是皇帝可信赖的心腹之臣。

    这里面的皇位巩固,苏淑还是明白了。

    御乘从城东春明门而入长安城。

    李承乾在春明门下,将长孙无忌召入了御乘之内。

    “舅舅,你看看这本奏本吧。”李承乾将手里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同时说道:“这是给事中李义府的奏本,上面详细阐述了恶钱之事对朝中钱粮运转的破坏,同时他提了一些改良之法。”

    恶钱泛滥的灾害,长孙无忌这个多年尚书左仆射自然心知肚明,但是多年以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长孙无忌低头看着奏本。

    恶钱泛滥的根本原因,是铜不足。

    掌握在朝廷手中的铜,不足以满足民间百姓所需,故而有人熔了官钱,铸成价值更低的恶钱,从而发现这里面的利益。

    在越发熔官钱铸恶钱的同时,他们也有意的将大量官钱埋藏地下,甚至铸造成铜器,越发的造就钱荒,从而导致恶钱价值更高,然后更加的掠夺其中的利益。

    铸恶钱,等同谋逆。

    李义府在奏本中很严厉的指出,铸造恶钱的后果,与谋逆等同。

    朝廷发放官钱,本身就是收拢百姓利益,然后用于天下之事。

    然有人私发恶钱,就是在摧毁天下生存的根本。

    甚至是摧毁皇权的根本。

    所以,应当加大对铸造恶钱,暗中帮助发行,坑害百姓相关人等的处罚,一律等同谋逆。

    此外,应当加大对官钱的铸造,高句丽铜矿的发现,将极大的助力于此,还有控制民间铜器铸造,所造铜器不得超过三寸。

    对铜器铸造者进行登名,每人每年铸造的铜器不得超十件,并且每件都要登录。

    定以官钱回收恶钱,以两枚回收三枚。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发放一些小型散钱。

    只有官钱一半大小的开元通报,定以一枚开元通宝,换两枚小开元通宝。

    等等一系列的手段。(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