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司空小心(第一更)

    御驾出定鼎门。

    碧空万里。

    阳光普照。

    左右卫,左右领军卫,上万骑兵在四野奔驰。

    左右金吾卫,左卫千牛卫随行护驾。

    御乘之中,长孙无忌看了对面沉静垂首的戴至德一眼,然后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贺鲁是西突厥可汗,按照朝中的猜测,他其实是应该在两三年前,就该反唐的。”

    戴至德猛然抬头,惊讶的看着长孙无忌,随即又看向了皇帝。

    朝中猜测,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反唐?

    李承乾没有理会戴至德惊讶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道:“西突厥可汗都是如此,刚归附大唐时无比恭顺,可两三年之后,开始掌握更多西突厥部族的权力,便渐生反唐之心,阿史那·贺鲁的确在几年前就走到了这一步,甚至在知道朕要东征时蠢蠢欲动,但可惜,有卫国公镇压西吐谷浑。”

    戴至德终于有些听明白了。

    西突厥人从来没有真心归服过大唐,所以时降时叛,而大唐也早有准备,每当西突厥叛乱的时候,大唐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出兵,然后打败他们,再立一个西突厥可汗。

    这些年,局面一直掌握在大唐手里,这里光看大唐每一次战事都能够获得胜利,就知道必然如此。

    另外还有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以祁连山分为南北丝绸之路。

    北丝绸之路,走张掖敦煌,过茫茫沙漠,至安西四镇。

    南丝绸之路,走东西吐谷浑,最终越过祁连山西麓缺口,至安西四镇。

    早些年,因为东西吐谷浑不睦,所以南丝绸之路行走艰难,只有少数商队同时打通东西吐谷浑,才能在其中畅行无阻。

    但自从李靖击败西吐谷浑后,南丝绸之路就彻底畅通。

    大唐对西域的控制日渐增强,而且有李靖坐镇西吐谷浑,随时支援安西四镇,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才不敢随意的轻举妄动。

    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话虽然是如此说,但我们手上终究没有切实证据能指认江南之事就是贺鲁所为,而且如今的局面,并不是适合对西突厥开战。”

    “朕心中明白。”李承乾点点头。

    如今李勣率十万大军在平穰,其中有五万是关中精锐。

    想要对西突厥开战,这五万人必须回来。

    “而且如今平穰战事虽了,但十万大军在平穰,朝中的军费是一贯也少不了的,直到明年大军回归,一切才能轻松一些。”李承乾轻叹一声,道:“而且东岛战事了结,这两年天下百姓负荷不小,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不是对西突厥开战的好时机。”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终于稍微轻松一些。

    他最怕皇帝自恃安东大胜,而贸然对西突厥用兵,那么朝中这两年积极向上的势头就会被打断。

    “不过朕虽然不会对西突厥动兵,但并不意味着朕不能对贺鲁做些什么。”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戴至德道:“其一,授张文瓘中大夫,领中书舍人,继续察查吴起和金饼之事,甘凉沙肃一带,必然有贺鲁的细作,找出来。”

    “臣领旨。”戴至德肃然拱手。

    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明年年底的时候,高宝藏和新罗百济国王都要到长安朝见,让贺鲁也一起来。”

    长孙无忌顿时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陛下是想,若是贺鲁明年年底不到长安朝见,那么便顺势对他动手。”

    李承乾淡淡的点头,说道:“从明年开始,军中各部就会依次从平穰撤回,军前粮草运输的压力虽然依旧庞大,但是在逐渐的减轻,一直到年底时,恢复往年,甚至比往年还要更加轻松。”

    平穰以下,菟州各地的春耕就可以完全的展开。

    虽然说李承乾免了菟州六年的赋税,但只要菟州每年丰收,朝廷就可以用铜钱在菟州收购粮食。

    运铜钱可比运粮食要快要方便省力的多,而且损耗也要小的很多。

    更别说菟州就有铜矿,只需要将铜运回来,铜钱运过去,朝中的付出几乎为零。

    这其中还有更多可以操作的地方。

    但不管如何,从军中大战结束的那一刻起,朝中的负担已经开始减弱。

    “明年年底他若是不来,便说明他心虚,拒绝朝贡,正好朝中发兵,用一年的时间准备,后年秋收后动手。”李承乾拳头一握,咬牙说道:“最后用三个月的时间,彻底平定西突厥。”

    御乘之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片刻之后,长孙无忌这才开口道:“陛下谋划的确上佳,但三个月的时间是否有些短了?”

    李承乾一愣,随即笑着说道:“舅舅说的是,是朕有些急切了,朕只是有些习惯了,那种大半年准备,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事的事情了,的确不应该设置什么期限,不然急切冒进,反而容易出事。”

    军中的事情,本来就应该随机应变,不应该固定程式,更不应该固定时间。

    一旦有所上命,那么方方面面都会急躁起来,反而容易被人抓住机会。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赞赏的点头,然后说道:“臣以为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便差不多,不过这主帅人选需要仔细斟酌。”

    “不错。”李承乾眼神沉了下来,点头道:“郭孝恪为人太贪,有的时候还会轻敌大意,做将可以,为大军主帅,朕看还是算了吧。”

    “是!”长孙无忌无奈的点点头。

    龟兹一战,郭孝恪因为太贪财而被龟兹国相抓住机会,之后又因为轻敌大意,率一千人就杀进城中,如果不是薛万备关键时刻赶到,郭孝恪早就死在龟兹城了。

    这件事情皇帝当时没有追究,是因为郭孝恪拼命死战,但是,自那之后,郭孝恪就一次军中主帅的机会都别想有了。

    “卫国公如今虽然在西突厥坐镇,但他年纪大了,不适宜动。”李承乾微微摇头。

    李靖如今已经八十二岁了,他坐在那里还好,就是贺鲁也要忌惮几分。

    也正是因为有他在,西北才能够再安稳两年,大唐也才能再有两年的主动权。

    两年之后他八十四了,就真的不好说了。

    他要是一动,出个什么事,整个西北的局势都要崩溃。

    “英国公吧。”李承乾抬起头,说道:“明年底,英国公回朝,那么休息一年,正好去西北开战,灭西突厥。”

    “陛下思虑周全。”长孙无忌微微拱手,然后又谨慎的说道:“陛下说的是没错,只是臣觉得,很多事情不能够太依赖英国公一个人,不然朝局容易失衡。”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眉头微微一皱,随即他神色和缓的说道:“舅舅说的对,的确不能只依赖英国公一个人,不然东西就要失衡了,那么舅舅觉得,谁做西征大军主帅,江夏郡王如何?”

    “江夏郡王?”长孙无忌略微沉吟,低声道:“陛下,江夏郡王这几年多病,真要从巴蜀到了安西,恐怕要对他的身体极为的不利。”

    “那还有谁?”李承乾身体靠后,抬起头,神色思索,同时左手轻轻地敲击矮几。

    长孙无忌突然一惊,看了李承乾敲击矮几的手,然后低声道:“陛下觉得同安郡公如何?”

    “岳丈?”李承乾稍微看了后面的郑霜儿一眼,让郑仁泰做西征大军主帅。

    “陛下,同安郡公毕竟在安西征战过,地形熟悉,再去不难。”长孙无忌继续劝道。

    “岳丈虽然是一名勇将,但是舅舅,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统领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事。”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西征大事,一旦出事,丝绸之路就会生乱,到时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陛下说的对,那么陛下觉得雁门郡公怎么样,前几年,他一直在南方征讨,征战杀伐的经验并不差,臣以为他此番任西征大军主帅妥当一些,反正有两年时间,足够准备了。”

    “梁建方。”李承乾沉吟起来。

    梁建方是秦王府的老将了,征战杀伐的次数比郑仁泰多,几乎是除了东征高句丽,每一战他都参与过。

    “雁门郡公若说杀人,满朝上下也没有几个能够比得上他的,但是身为主帅,他却是有几分不合格。”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西突厥虽然多年削弱,但是内外动作之下,轻易就能集结二十万骑兵,这可不是西南的那些小打小闹能比的。”

    长孙无忌顿时凛然起来,点头道:“陛下所言其事。”

    “梁建方不行,那么其他诸将,就都差不多,便是天水郡公也不行。”李承乾轻轻摇头。

    “陛下!”长孙无忌拱手,说道:“臣知道陛下看好苏定方,但多年以来,朝中帅才多以多人为主,不得让军权积于一人之手,譬如李靖,李勣,侯君集,如今他们之后,帅才只有一个苏定方,多有让人不安。”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思索片刻,他开口道:“薛仁贵同样是杀戮过重,薛万彻薛万备也是一样,而牛进达和李客师他们的年纪都大了,看样子,这一战只能将就了。”

    “陛下心中可是有了人选?”长孙无忌顿时抬头。

    “嗯!”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只能让卢国公任行军大总管,梁建方任行军副大总管,然后再加上一个人任行军副大总管,其他郭孝恪,契苾何力,薛万备,薛仁贵,席君买等人为各行军总管,统领诸军,攻灭贺鲁主力。”

    “谁,陛下想让谁和梁建方一起任行军副大总管?”长孙无忌认真起来。

    “夏州都督李德謇。”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李德謇的确资历威望不卒,但是他的能力足够,他站在一旁为卢国公出谋划策,自己又冲锋陷阵,这一战下来,应该能够有和苏定方平起平坐的资格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李德謇是李靖的儿子,而苏定方又是李靖的徒弟。”长孙无忌神色凝重起来。

    “这不打紧。”李承乾摆摆手,道:“冀州苏氏和武功苏氏本身就是一脉,朕让皇后为苏卿之子选一家宗室县主为妻便是。”

    “皇后!”长孙无忌忍不住有些担忧的抬头。

    “苏定方算是皇后的族人,李德謇还是朕的东宫亲信呢。”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接下来的十年,以英国公为首,苏定方和李德謇紧随,其后又有裴行俭,王方翼和赵持满这些年轻一辈……”

    听到赵持满的名字,长孙无忌轻轻点头,赵持满是长孙无忌的外甥,能力的确不俗。

    “舅舅,可以了。”李承乾笑笑,道:“军中在培养的帅才都有如此,而其他的将才更是多不胜数,我大唐已经够幸运了。”

    “是!”长孙无忌点头,说道:“那么便依陛下所言。”

    “西突厥的战事没有那么容易,要小心,就算要对贺鲁下手,也不能让他太早察觉。”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明年让贺鲁来长安,他恐怕不愿意,说不定会让其子来,温厚以待,到了后年秋天,再突然下手。”

    “是!”长孙无忌拱手应诺。

    “要提前对西域诸国进行拉拢分割。”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舅舅,郭孝恪做不了这个事情,朕看,王玄策在西域多年了,升他做安西都护府长史吧,同时授太中大夫。”

    “王玄策。”长孙无忌轻轻点头,这么多年不听这个人的名字,他几乎都将这个人给忘了。

    然而王玄策毕竟是当年在天竺,率三千骑兵,生擒敌首,斩首三千,溺死上万,献俘太庙的狠人。

    皇帝当年将他安插在安西,不会就是为了今天吧。

    “还有!”李承乾转头看向戴至德,说道:“戴卿,朕看,你也和张文瓘一起去查吴起的事情吧。朕觉得贺鲁若要在大唐安插细作,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厉害的人物。

    你出面或许会更方便些。”

    “臣领旨!”戴至德肃然拱手。

    李承乾松了口气,看向长孙无忌道:“就这样吧,舅舅,一会祭祀嵩山之后,中书令的事情,舅舅和彭城郡公提前说一句,让他有些准备,还有,这几日约束家中子弟,可不要节外生枝。”

    长孙无忌顿时神色一凛,点头道:“臣领命。”

    ……

    长孙无忌从御乘出来,抬头看了一眼。

    不知不觉中,嵩山已在前方。

    站在侧畔的张阿难,低身对着长孙无忌躬身道:“司空小心!”

    长孙无忌回头看向张阿难,满脸诧异。(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