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袁天罡的真实身份:杨广的兄弟(第二更)

    御榻之上,李承乾稍微靠后,问道:“方才杨政道说袁天罡的身份和隋室有关,还有尉迟氏,舅舅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长孙无忌略微沉吟,然后思索着说道:“说起尉迟氏,那就有的说了。”

    李承乾神色郑重起来,安静的听长孙无忌继续讲。

    “尉迟氏在北周时期,是外戚,北周大将军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所以后来杨坚代周而立,尉迟迥在邺城起兵,北通突厥,南连陈朝,欲杀杨坚,但可惜最后兵败自杀,族人大半被杀。”

    稍微停顿,长孙无忌说道:“倒是有一事需要注意,尉迟迥有一孙女,在事后被杨坚纳入后宫,但仅仅在一年之后,就被独孤伽罗所杀。”

    “一年?”李承乾身体前倾,皱着眉头看向长孙无忌。

    “嘶!”长孙无忌忍不住的倒吸一口凉气,重重的点头道:“的确是一年,《隋书》中有所记载,这些来自前隋的官方起居注,不过内容很少。”

    “独孤伽罗虽然性妒,但能让她杀人,可不容易啊!”李承乾轻轻的看着长孙无忌。

    “是的。”长孙无忌点头,说道:“世人虽然都言杨坚独爱孤独伽罗,但实际上,杨坚的后宫并非独孤伽罗一人,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弘政夫人陈氏,宫人尉迟氏,还有其他很多因灭国战败给没入后宫的罪人女子。”

    李承乾微微颔首,不说是杨坚,便是他的后宫,也有这样的人。

    “不过其他的嫔妃因为身份低下,所以即便是被杨坚宠幸,独孤伽罗也并不在意,能让她杀人的,除非……”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抬头。

    “除非是生下了子嗣,甚至可能是儿子。”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这一点,杨勇和杨广也不会轻易让这个孩子活下来。”

    “是的!”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点头,说道:“所以,的确,袁天罡很有可能是杨坚之子,杨广的兄弟。”

    “那这一切就说的通了。”李承乾点点头,平静的说道:“一个庶子,所以萧皇后提起他的时候,一脸的不屑,尤其是他这个庶子企图复隋的时候,更是如此。”

    “陛下!”长孙无忌抬头,郑重的说道:“这意味着萧皇后知道袁天罡复隋之事,但她一直没有禀奏。

    还有,弘农杨氏和袁天罡联手编造那则谶言,说明他们也知道袁天罡在复隋,而相比于萧后的无能为力,杨氏可能在里面出了不少力。”

    “这不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情吗,只不过如今,一切更清晰了而已。”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但那又怎样,袁天罡已经死了,甚至是被杨氏出卖而死,死的好。”

    “是!”长孙无忌点头,道:“如此的话,杨氏族中必然有利用杨政道,还有吴王的计划,而刚才……陛下英明!”

    李承乾一愣,随即忍不住的笑了。

    杨政道独开一脉,彻底放弃了前隋的法统,杨氏必然跳脚。

    至于李恪,李承乾同样对他做了种种限制。

    还有袁天罡。

    杨豫之的死,可能会让杨氏以为袁天罡没死,而袁天罡杨坚之子的身份,会让杨氏更加的寝食难安。

    “杨家的事情,舅舅按照计划推进便可。”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道:“朕担心的,是袁天罡和吴国公尉迟恭之间有没有关系?”

    “陛下过滤了,尉迟迥当年起兵失败,他们那一支被大多绞杀,吴国公虽然也是同一族,但和尉迟迥血脉相差较远,而且在尉迟迥失败后,吴国公的父亲尉迟伽被杨坚授封大将军,开服仪同三司,这里的关系不可能好到那里去。”长孙无忌摇摇头。

    李承乾点点头,尉迟伽被杨坚封大将军,但在杨广那里还是得到了清算,最后在隋末尉迟恭直接参加了刘武周起兵。

    可见对前隋的痛恨。

    “那么袁天罡就是被袁氏抚养长大的。”李承乾有些弄清楚了当年的事情脉络。

    “是的,袁家在北周也是刺史郡守之家,和尉迟家通婚甚有可能,沦落到隋末,就只剩一个县令,则说明问题更大。”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也就是说,袁客师是杨坚的孙子。”

    “这个就不要追究了。”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这层身份,袁客师自己都不知道,没有必要自找烦恼,最多在他身边安插几个人,万一将来杨氏去找他……”

    “臣明白了。”长孙无忌立刻领会到了李承乾的意思,袁客师就是一颗棋子,一颗将来杨氏谋乱必然会动的棋子。

    李承乾收敛神色,看向长孙无忌道:“两年时间,大军征伐高句丽,河北定州和幽州,还有辽东都要提前准备大量粮草,舅舅,要注意,这里面千万不能让杨氏插手。”

    “臣知道。”长孙无忌躬身,认真说道:“臣一定不会让一个和杨家有关的人,介入到其中,哪怕是一个库守,也不会。”

    如今天下,真正的大事,只有两年后的东征高句丽。

    杨家若是要做什么,那个时候是最好的时机。

    错过了那个时候,大唐在东岛定局,之后就会转向西突厥和吐蕃。

    在陇西、甘凉和安西,杨家可就没有多少势力了。

    所以,杨家的事情,会在李承乾征伐高句丽前后彻底了结。

    ……

    李承乾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郡公始安上奏请致仕,舅舅看看吧。”

    “礼部尚书要致仕。”长孙无忌一惊,赶紧打开奏本看了起来。

    “当年让李卿任礼部尚书,本就是权宜之计,如今他请命致仕,朕也不好再驳。”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礼部尚书终究是六部之一,人选需要慎重。”

    长孙无忌合上奏本,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不知陛下有什么想法?”

    “虽然说李卿要致仕,但朕觉得还是应该好好给他一个体面,到了明年正旦,再宣布他致仕的事情。”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朕想先调黄门侍郎杜行任礼部侍郎,主管礼部诸事,等到明年,再任礼部尚书。”

    “杜行。”长孙无忌咀嚼着杜行的名字,最后抬头道:“可是陛下,杜行年龄也一样不小了,最后做一年的礼部尚书……”

    说到一半,长孙无忌停顿了下来,恍然的拱手道:“臣明白了。”

    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黄门侍郎空了出来,便让许敬宗顶上吧,江东世族,终究还是需要有些希望的。”

    江东世族在朝堂上,人还是不少的,但是有机会做宰相的,眼下却看不出一个来。

    长孙无忌稍微侧身,看向了一侧的廊柱之后。

    上官仪坐在那里起居记录。

    想了想,长孙无忌拱手道:“臣领旨。”

    “另外,朕想要让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文暕调任洛州都督。”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襄邑郡王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朕看也就在这一两年间,将堂叔调回洛阳,有事也能就近伺候。”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文暕是襄邑郡王李神符的次子,襄邑郡王年纪七十三了,李文暕的年纪一样不小。

    经过了刚才杜行的事情,长孙无忌有些摸到了李承乾的任用规律。

    李文暕再有一任,就要致仕了,也就是说洛州都督很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任,也算是一个恩典。

    “那么洛州长史萧钧呢?”长孙无忌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若是上面没有都督,萧钧就是从三品的洛州长史,但是有了洛州都督,萧钧就要掉到四品去。

    “萧卿这些年做洛州长史,说实话,能用,但没法大用。”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还是再磋磨磋磨吧,反正他这个从三品也虚的很,掉一掉再升回来,便不会有人再说实话了。”

    “是!”长孙无忌拱手,洛州的事情,他倒是不在意,都督也好,长史也罢,都是皇帝的人,真正要害在扬州。

    “李卿从扬州大都督府调任,朕打算调任杭州刺史苏亶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年底的时候,再封个国公,如此一来,朕对皇后也算是有个交代了。”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不由得轻声感慨。

    长孙无忌无语拱手,皇帝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真的要因此而得罪皇后吗。

    “至于杭州刺史,舅舅,大郎他有没有兴趣到杭州走一趟?”李承乾说完,长孙无忌猛然抬头。

    长孙无忌虽然有好几个儿子,但如今有资格做地方刺史的,只有一个长孙冲。

    杭州刺史啊,那可是上州。

    从杭州刺史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是一条捷径。

    比如苏亶,这一次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那么用不了几年,他就会调回朝中。

    起码是九寺寺卿和六部尚书的位置。

    当然,皇帝曾经答应让长孙冲将来升任宗正寺卿,但有没有地方履历的宗正寺卿在朝中说话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起码在地方事务上能够说的上话。

    尤其是杭州。

    吴越之地的核心繁华之地。

    去杭州绝对不亏。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多谢陛下厚爱,大郎他地方履历不足,若是强行到地方就任,难免会出事,反而会影响陛下大政。”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感慨的点点头:“是的,舅舅说的是,将来大郎他任职,也不宜去的过远,起码要在长安附近先历练历练,然后再去远处,最后再调回来,这样才算是有为之才。”

    “是!”长孙无忌点头,他能够感受到皇帝的想法。

    长孙无忌自己的年龄不小了,将来他致仕之后,长孙冲即便是能够在朝堂中站稳脚跟,但也就是那样了,日后为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就连礼部尚书都不容易。

    但是,又能怎样呢,从长孙冲做了驸马都尉开始,就注定他的前途有限了。

    “既然表兄不去江南,那么就换一个人。”李承乾略微沉吟,抬头道:“舅舅觉得杜构如何?”

    “杜构,杜如晦的长子,杜荷的长兄?”长孙无忌眉头一挑,随即点头道:“杜构那可是个沉稳的年轻人,陛下选他着实不错。”

    李承乾笑笑,说道:“杜构如今任慈州刺史,他调任杭州刺史,以朕看,就让房遗直调任慈州刺史吧,这一辈的年轻人,要逐渐的挑起重任了。”

    一句话,长孙无忌心里感觉沉甸甸的,他拱手道:“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