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药炼好了,朕先看(第二更)

    “佛门,炼丹?”李承乾目光疑惑的看向徐安,问道:“道门炼丹这是常有之事,佛门哪里懂得什么炼丹?”

    “陛下,是那位那逻迩娑婆寐法师,他也是佛门的僧侣。”徐安有些无奈的拱手。

    “那逻迩娑婆寐,他不是天竺的术士吗,他怎么成佛门中人了?”李承乾眉头皱了起来,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逻迩娑婆寐虽然是天竺出身,也通一些佛门经典,但他终究不是佛门僧侣。

    “他是!”徐安低头,说道:“他说他早年曾经曾经入过佛门,后来一直流浪而已,他还给出了准确的佛寺名字,地方,还有哪里的人,玄奘法师当着太上皇的面问了许多,最后认可了他佛门僧侣的身份。”

    “等等,你说是佛门道门同时炼益寿延年丹?”李承乾抬头,说道:“不会是佛门想要做些什么吧?”

    徐安低头默认了下来。

    李承乾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他登基以来,一直都没有抽出手来去处理佛门和道门之间的事情。

    实际上佛门和道门也没有什么事情,彼此虽然也有斗争,但斗争的烈度很低。

    李承乾完全放任不管都行。

    但,现在佛门竟然要为太上皇炼丹。

    他们的心思连徐安都能看的出来。

    “看样子,是朕前两年建大慈恩寺,给了他们过多的想法了啊!”李承乾抬头,微微冷笑。

    徐安低头不敢说话。

    一侧的阎玄邃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要不强行停下吧,丹药之事从来不是什么好事。”

    皇帝炼丹,求长安不老。

    这在历史上很常见,但没有多少有好下场。

    秦始皇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耗费天下无数人力物力,乃至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秦最终二世而亡。

    这话一般人不敢说。

    阎玄邃是晋阳公主驸马,所以这些话,他有资格说。

    ……

    李承乾摆摆手道:“那也分是什么人炼的什么丹,孙真人炼的丹药就没有任何问题,而父皇要的,也不过是疗养身体,益寿延年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让尚药局派人全程监督其所用药材,所用丹方,但凡尚药局的人说不妥,那么立刻停药,宫中不许支持,之后若是有成,让尚食局的人,严格按规矩验毒。”

    皇帝入口的东西,表面上看上去是由人提前试吃,但实际上如果严格按照规矩来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另外,此事通知赵国公一声,让他也盯着点。”李承乾微微抬头。

    徐安立刻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李承乾前一世在贞观十九年就死了,他对于贞观十九年之后的事情,多数来自于李乾脑海中对于后世历史史料的记忆。

    他的父皇李世民的确和天竺术士所服用的丹药有过联系。

    但史书记载纷纷,有的人说,李世民在服用丹药的最后,突然停了,所以根本没有服药,但也有人说他在服药之后身体恶化……

    “丹药练成之后,朕和赵国公先过目,若是觉得不妥,朕和赵国公会一起前往请求太上皇不要服用的。”李承乾看向阎玄邃,突然轻松了下来,说道:“若是朕和赵国公一起不愿意太上皇服用的东西,太上皇是吃不进嘴里的。”

    丹药之事,虽然多有积弊,但是道门炼丹也多有救人之事。

    草木丹药就不说了,多是救人之用,而金石丹药即便是有剧毒,但只要用量极少,有的时候反而有救人之用。

    这些话别说是葛洪一类的前贤,便是孙思邈,也是赞同的。

    甚至他还说,某些金石丹药“防危救急”的疗效十分显著。

    更别说,他自己就有一味太一神精丹。

    是由丹砂、曾青、雌黄、雄黄、磁石、金牙合炼而成。

    并谓“古之仙者,以此救俗,特为至秘”,治病效果非常神验。

    他都如此了,时人更是推崇。

    这便是如今的风气。

    只不过孙思邈更赞同用丹药来治病,并非专门求长生不老。

    皇宫之中所的药材,也多以治病救人为主,所以只要用宫中的药材,只要不是瞎炼,那么大体不会有太坏的结果。

    ……

    “可惜孙真人又去天下游历了,不然有他把关,朕也不需要担心什么。”李承乾摇摇头,神色收敛起来,看向三人道:“我们说回头,刚才说到哪里来着,对了,东行新罗。”

    “是!”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三人齐齐拱手。

    “阎卿为主使,你主要是去新罗宣诏册封,同时将朝中和吐蕃的战事,若有若无的透露给新罗和百姓。”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同时查看天气水文,还有水军行军,不管将来会不会领军,这些你要慢慢熟悉。”

    “是!”阎玄邃拱手领命,眼底深处满是激动,皇帝对他的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

    李承乾转身看向韦待价,说道:“阎卿的主要目标是新罗,而韦卿的主要目标是百济。”

    韦待价拱手,神色认真。

    “韦家在百济有自己的人脉,百骑司在百济也做了不少的事情,你去了之后,就是要告诉百济国内那些倾向于大唐的人物,告诉他们,大唐这一战的目标就是高句丽,不包含百济,甚至最后的高句丽依旧可能是高家人掌权。”李承乾在可能两个字上很用力。

    “是!”韦待价点头明白。

    “若是有那些铁了心的要和盖苏文走一起的人,该杀的杀。”李承乾眼神微冷,看着沙盘上的百济说道:“朕需要百济从这场战事当中抽身出来,断了高句丽的后援,这样高句丽甚至会调兵防备百济。”

    “是!”韦待价拱手领命。

    “至于刘卿。”李承乾转身看向刘仁轨,说道:“爱卿是副使,除了协助阎卿和韦卿完成诸事以外,还要观察。”

    “观察?”

    “是的,观察。”李承乾看向沙盘上的新罗位置,说道:“新罗这些年和大唐关系走近,一方面是因为高句丽的压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国中是女王当政,可偏偏女王无子,所以需要观察他们国内其他人对大唐的真实态度。”

    新罗在高句丽的背后,虽然李承乾时常抱怨在大唐和高句丽的战事中,新罗发挥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力量而已,但实际上,新罗已经牵制住了高句丽和百济大量的兵力。

    这个国家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在战后。

    一旦大唐灭了高句丽,立刻就会面对百济和新罗,到时候,他们两国会是什么态度,就很重要了。

    在前一世便是这样,大唐好不容易灭了百济和高句丽,最后却被新罗捡了果子。

    他们不仅收拢高句丽和百济和遗民和大唐为敌,甚至还最后直接出兵将大唐赶到了大同江以北。

    那个时候,大唐刚刚在大非川大败,偏偏这个时候,新罗翻脸,整个局面甚至有飘摇之感。

    这里面最根本的,是大唐对新罗太过信任,对他们没有防备。

    还有,前后两任的新罗女王都过世了。

    这样才让新罗在对大唐翻脸的时候,对大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最后,便是尽可能的让新罗和百济的年轻一辈到长安来留学。”李承乾轻轻抬眼。

    刘仁轨立刻拱手道:“臣领旨!”

    在大唐留学的外国学子,对大唐的崇敬和畏惧要远远的超过留在他们本地的人。

    甚至于他们在回到自己的国度之后,很难适应本国那种荒凉落后的局面,最后又跑到了大唐。

    这才是李承乾真正要的。

    摆摆手,李承乾走到了丹陛之上,然后看向三人道:“等到回程的时候,去辽东军前走走,替朕多慰问军中将士。”

    “是!”三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朕刚才说的,对百济和新罗没有企图,并不是胡言,大唐想要彻底的吞并和消化高句丽,需要的时间太长,而想要将高句丽经营的如同辽东一样,最低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

    之后灭国百济和灭国新罗,所需要花费的代价依旧很大,所以朕可以告诉诸卿,只要大唐灭了高句丽之后,百济和新罗不侵犯大唐,那么大唐是不会攻灭百济和新罗的。”

    “是!”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三人一起拱手,但是他们也敏锐的捕捉到了李承乾的关键词。

    百济和新罗不率先侵犯大唐,他们三方皆安,但……

    三人沉沉低头。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好了,便到此吧。”李承乾看着三人,说道:“朕会让纪王为你们送行的,你们到了扬州之后,不要急着出发,先弄清楚海上,还有百济新罗的情况再走。”

    “臣等领旨。”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三人齐齐拱手,躬身道:“臣等告退,陛下万安。”

    李承乾挥挥手,三人这才拱手而退。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三个人的背影彻底消失,他的目光才微微抬起。

    刘仁轨。

    灭高句丽。

    刘仁轨这一次跟着去百济和新罗,李承乾就是让他去熟悉东岛的环境的。

    至于海上的风浪,李承乾并不担心。

    人总是需要经历一些风浪的,若是连这样的风浪都经受不住,将来的成长也有问题。

    李承乾对刘仁轨有信心。

    灭高句丽,他有两员大将。

    一个李靖,一个刘仁轨。

    有这两个人,相互制衡。

    什么功高震主,什么功高难赏,他都能够避免。

    最重要的是,有这两个人,大唐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花费最小的代价,灭了高句丽。

    这是李承乾最想看到的。

    当然,李承乾还有两个杀手锏。

    一个薛仁贵,一个梁建方,两个该死的、最喜欢的杀降杀俘的杀才。

    李承乾轻轻笑笑,眼底是无限的满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