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行军监察刘仁轨,密旨(第三更)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手里的奏军报,抬头看向殿中群臣,不解的说道:“只有两万多人攻入鄯州,这似乎有点少了?”

    “陛下!”李勣站了出来,拱手道:“鄯州探明的这两万多人中,其中只有一万是吐蕃精骑,剩下的一万多,是东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所部,不过应当是突然起兵,不然不应该只有这么少。”

    “朕不关心吐谷浑的骑兵,吐谷浑的骑兵再多,在朕的眼里,也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只有吐蕃的大军,才是大唐真正的对手。”李承乾神色严肃,吐蕃人的身体素质还要在吐谷浑之上,战力也不是吐谷浑能比的。

    “陛下所言极是。”李勣躬身,说道:“吐谷浑攻入鄯州的骑兵只有一万,那么便意味着他们也有一万骑兵去了伏俟城,同时也有一万骑兵作为本镇在后方压阵,同时应该还有一部作为后军,所以,他们在吐谷浑部署的军力只有四万。”

    “也不少了。”长孙无忌站出拱手,说道:“陛下,他们还有一部必须分兵松州,另外,如今是冬日,他们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粮草,所有这四万骑兵,几乎已经是极限了。”

    “朕原本期望更多的。”李承乾一句话下意识的说了出来。

    “陛下,这些已经是吐蕃的精锐了。”房玄龄忍不住的站出拱手。

    “好吧。”李承乾抬头,说道:“如此,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是!”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舅舅,告诉那些各族外使,吐蕃人的调兵情况,让他们加快时间去调兵。”

    “喏!”长孙无忌立刻拱手。

    “告诉他们,朕册封皇太子的时候,不需要他们在场,他们派人代表便可。”稍微停顿,李承乾冷笑道:“当然,他们也可以等一等,等到松赞被抓到长安,朕会让他和禄东赞、噶尔·钦陵一起受三司会审的……他毕竟是大唐的驸马都尉。”

    “喏!”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李承乾看向张士贵,说道:“虢国公,你去准备吧,午后,朕亲自为你送行。”

    “喏!”张士贵立刻站出拱手。

    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认真说道:“这是朕的第一场大战,诸卿,谁要是在这件事情出了纰漏……”

    群臣心里不由得一个咯噔,随即齐齐拱手道:“臣等恭听圣训!”

    ……

    “陛下!”岑长倩站在殿门处,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刘仁轨到了。”

    “宣!”李承乾微微抬手。

    一身浅绯色官袍,身材瘦直的刘仁轨,快步走入殿中站定,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中书舍人刘仁轨参见陛下!”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头,目光扫了站在帷帐之后的李义府一眼。

    如果说李义府将来是长孙无忌的克星,那么刘仁轨就是李义府的克星。

    李承乾看向刘仁轨,开口道:“刘卿,朕此番派你去军前,除了督查粮草和军械的用度,剩下的,便是要你顺带看一看,军中各位将领的为人秉性,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你明白吗?”

    “臣明白,臣不会干预军中行事。”刘仁轨低头拱手,他这个行军监察,实际上就是监军的意思。

    不过相比于他,皇帝更加信任李靖和诸位军中将领。

    他实际上就是表面监察去的,只有监察之权,没有处置之权。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你到了军前之后,每日两封奏报送到长安来。”

    “喏!”刘仁轨肃然拱手。

    “还有,你此番去军前,最主要是督促军中将士多用弩弓,少和吐蕃人近战厮杀。”李承乾的神色严肃起来。

    大唐在后世之所以能够纵横四海,很多人归结为战马长槊和陌刀,但实际上,到处都有的大唐弩弓,才是奠定一切的基础。

    “喏!”刘仁轨再度躬身。

    李承乾笑笑,说道:“不必那么严肃,若是见了卫国公,替朕问好。”

    “是!”刘仁轨立刻拱手。

    “最后,告诉兰州刺史杜凤举,他是兰鄯道行军总管,行事稳重些,不要冒进。”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你盯着点。”

    “是!”刘仁轨心中顿时凛然,这算是皇帝唯一的密旨。

    “好了,你去吧。”李承乾微微摆手。

    “臣告退。”刘仁轨拱手,然后后退三步,这才转身朝着殿外而去。

    看到刘仁轨走出殿中,李承乾这才轻轻的松了口气。

    刘仁轨去西北,实际上,李承乾是让他熟悉军中运作的,最好是能够和李靖学上点什么。

    在李承乾的眼里,现在和将来,能够在他这一朝,称得上军中帅才的,除了已经成名的李靖和李勣以外,接下来就是苏定方了。

    然后苏定方之后,不是裴行俭和王方翼,是刘仁轨。

    刘仁轨才真正是能独当一面的统帅。

    他的能力甚至还在苏定方之上。

    将来,李勣和刘仁轨,李承乾要用在高句丽战场上,而裴行俭,苏定方和王方翼,要用在西北战场上。

    替他稳定天下。

    “陛下!”李义府从李承乾身后站了出来,有些好奇的拱手道:“陛下,若是看人问事,臣也是可以的。”

    “呵呵呵!”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转身看向李义府,似笑非笑的说道:“李卿,朕用他,将来是要独当一面的,在朝中再升一升,朕就会将他调往地方历练,起码会历练十年,你若是愿意,朕也不反对。”

    “臣自然也愿意为陛下效力。”李义府赶紧拱手,然后又补充道:“若是陛下觉得臣留在朝中好,那臣还是随在陛下身边,更能为陛下效力。”

    李承乾笑着摆摆手,目光望向面前的整个长安城,然后看向西北方向,吐谷浑高原的所在。

    ……

    湛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

    刘仁轨跟随兰州刺史府录事参军,一起进入中堂之内。

    一时间,殿中诸将,包括夏州刺史李德謇,左屯卫将军屈昉,左千牛卫中郎将席君买,左卫中郎将辛獠儿,右卫郎将薛万备,左千牛卫郎将段宝玄,还有兰州本地的长史,司马和其他官员军将,全都起身相迎。

    熟悉李承乾的,其实都知道,在很久之前,李承乾就想将刘仁轨调入东宫。

    那甚至是在八年之前。

    刘仁轨从咸阳县丞调任新安县令,就是李承乾一手提拔的。

    后来,李承乾要将刘仁轨调任太子舍人,是太上皇另有任用,才没有调入东宫。

    可即便是如此,太上皇却自己将他调任中书舍人。

    如今李承乾用他做西北监察,位卑权重,极是信任。

    在场人中,李德謇,席君买,薛万备,段宝玄都是李承乾的人,对李承乾身边的人事调动很重视。

    自然知道刘仁轨的事情。

    其他屈昉和辛獠儿这些老将,各有各的渠道。

    刘仁轨受宠若惊的对着众人拱手,然后才走到了众人最后的位置上站定。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说话声中,禁卫大将军张士贵,右监门卫大将军钱九陇和兰州刺史杜凤举三个人同时走了出来。

    众人齐齐拱手道:“见过大将军。”

    张士贵点点头,然后走到了大堂正中坐下,钱九陇和杜凤举两人各在左右坐下。

    张士贵抬头看向席君买问道:“中郎将,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喏!”席君买拱手,然后起身道:“启禀大将军,如今吐蕃有一万多人在围困鄯州诸城,因为提前有所防备,所以鄯州诸城中的百姓已经提前撤入山中,剩下的将士以城池为依托和吐蕃人激战,甚至即便是城池泰半沦陷,他们也在坚守。”

    堂中诸将忍不住的轻轻笑笑。

    什么“泰半沦陷”,这不过是他们牵制吐蕃军力的陷阱罢了。

    “另外,有六千骑兵隐藏在鄯州诸山之中,一有信号,立刻杀出。”席君买拱手,说道:“吐蕃有一万五千骑兵,绕开了鄯州诸城朝着兰州杀来,后续也不停的有吐谷浑骑兵杀入鄯州,所以他们并不担心后路。”

    “他们的目的,就是攻入兰州,然后搅乱西北,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效仿颉利当年,杀入到长安城下。”张士贵抬头,说道:“现在吐蕃是在搅动吐谷浑,可是一旦西北动乱,西突厥,回纥,就都会落井下石,这便是吐蕃人的如意算盘。”

    堂中诸将同时肃然的点头,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局面就难了。

    “所以,这一战必须要彻底的击败,甚至是剿灭吐蕃大军。”张士贵冷声摆手。

    “喏!”诸将齐齐站了起来。

    张士贵看向席君买,抬头示意他继续。

    席君买拱手,说道:“因为提前有所准备,所以兰州诸军在依托山道节节退守,同时不停的有军卒退入两侧山中。

    三日之后,吐蕃大军应当会杀到兰州城下,到时候,诸部从埋伏地点杀出,一起剿灭吐蕃人。”

    诸将全部赞同躬身。

    “陛下在兰州准备半年,这才有如今的机会。”张士贵看着诸将,说道:“军中的规矩,诸位都是懂的,本帅虽然没有卫国公先斩后奏之权,但弹劾罢官还都是做得到的,大战时,谁畏战不前,谁怀有私心,先杖责一百,然后弹劾免职。”

    “末将谨遵大将军教诲!”诸将齐齐拱手。

    “都坐下吧。”张士贵稍微摆手,然后轻松的说道:“只要诸将奋力,这一次的军功都能手到擒来……”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张士贵的声音,一名千牛卫快步走入堂中,对张士贵拱手道:“启禀大将军,河州有报,河州有吐蕃大军侵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