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难不成,真的要让陛下经历丧子之痛吗?(第一更)

    太极殿中,皇帝一身赤黄色衮龙袍,高坐在御榻之上,目光平静的看向殿中。

    百官文武各列两班。

    太子站在丹陛三阶之上。

    李世民目光看向一侧。

    司空、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站在群臣左上,手持圣旨,高声道:“……尚书右仆射、安德郡公杨师道,不通下情,治家不力,着即免去尚书右仆射之职,改任工部尚书。”

    殿中群臣听到这里,不由得有些面面相觑。

    弘农杨氏有人牵涉到晋王谋逆案中,是杨师道的亲侄子、右金吾卫郎将杨思俭。

    当年杨思俭入仕,是杨师道保举。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但,皇帝就是以此,免了杨师道的尚书右仆射宰相之职。

    “臣杨师道叩领圣谕。”杨师道站出,神色平静的叩首谢恩。

    看到这一幕的群臣,目光不由得微微一闪。

    没有谁是笨蛋。

    杨师道这么果断的放弃宰相之位,实际上,他是在用尚书右仆射的官位,来换杨思俭的一条命。

    “……司徒、中书令、赵国公长孙无忌,免司徒、中书令,任尚书右仆射。”房玄龄的声音刚刚落下,长孙无忌已经站出叩首,而群臣更是满脸愕然。

    尤其是御史中丞高智周。

    那日,他并不在骊山,但,赵国公说要用司徒官职,赵国公爵位,来换取晋王不死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做舅舅的,不想外甥死,竭力求情,很正常。

    做兄长的,不想弟弟死,竭力求情,很正常。

    做父亲的,不想儿子死,竭力求情,很正常。

    但做御史的,必须要晋王死。

    前有玄武门之变,如今又有齐王,魏王和晋王三王谋反。

    也就是都失败了,若是成了,那岂不是又一个玄武门。

    若是不用晋王的人头来献祭,那日后,大唐皇族,是不是每一代都有人谋乱,每一代都有人要行玄武门之事。

    ……

    高智周轻轻地扫了旁边的孙伏伽一眼。

    骊山归来之后,孙伏伽为御史大夫,却很少再说什么。

    诸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都去找他,但他基本不开口,所以众多御史就都去了高智周。

    约定到时候高智周率先开口,然后众人一起跟上,请陛下赐死晋王。

    高智周的袖子里,还放着自己的奏本,身后的诸御史,也都等着他一起上奏。

    但是现在,皇帝已经开始免去了赵国公的司徒之职。

    这是皇帝用来,换晋王不死的步骤之一。

    高智周看向跪倒在地的长孙无忌,他没了司徒,仅任尚书右仆射的话,也就等于他完全到了房玄龄的身后。

    以往的时候,长孙无忌是司徒,检校中书令,他在朝堂的位置,依旧是第一位的。

    如今,他没了司徒,虽升任尚书右仆射,但房玄龄是司空,尚书左仆射,从官职上,房玄龄这一刻成了真正的朝堂第一个人。

    用这般屈辱,来换晋王不死。

    高智周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愤怒,他的目光盯向房玄龄,一等圣旨宣读完毕,他立刻就上前请奏,请赐死晋王。

    “……中书侍郎、参知政事褚遂良,升任中书令!”房玄龄继续宣读圣旨。

    褚遂良拱手站出,然后叩首在地:“臣领命,谢陛下隆恩。”

    “……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马周,授参知政事,专掌机密。”房玄龄最后一句话说出,高智周有些愣了。

    不仅是他,所有群臣都彻底明白发生了什么。

    皇帝几番腾挪,给马周腾出了一个宰相的位置。

    这样,东宫在政事堂的人选,便实实在在的成了三个人。

    前太子左卫率、特进、掌门下省事李勣。

    前太子詹事、黄门侍郎、参知政事于志宁。

    如今加上一个前太子少詹事,中书侍郎,参知政事马周。

    三省六部,太子实实在在的掌握了将近一半。

    如果加上向来关系暧昧的房玄龄,太子亲舅舅长孙无忌,还有一个长孙无忌的亲信褚遂良。

    天下间再没有任何人能动太子的位置了。

    晋王谋乱,最后的结果是太子的位置更加稳固。

    这对诸王是一种警示,对天下对百官也是一种抚慰。

    不一定真的非要杀了晋王了。

    朝中不少御史言官忍不住的看向孙伏伽,孙伏伽平静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

    随后,他们又跟着看向了高智周。

    而这个时候,高智周的目光,却已经看向了李承乾。

    皇帝这么做,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变相的来收买太子?

    ……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目光平静的看着群臣,尤其是一众蠢蠢欲动的御史。

    朝中这些日子的风声他都清楚。

    民间虽然舆情汹汹,但民间的百姓,过个三五日,这些事情就忘了。

    朝中大多数官员,关心的,都是因此而带出来的职位空缺和升迁。

    虽然也有人说过希望拿晋王的人头来警示后世,但不会有太多的人坚持,真正坚持的,就是这些御史台的官员。

    看到房玄龄将圣旨宣读完毕,李世民抬头,看向群臣道:“年终岁末,虽有大事,但朝政诸事也不可怠慢,吏部官员考核,户部粮草统计,刑部死刑复查,兵部前线战况,礼部大朝祭祀,工部军械赶制,都是天下重中之重,真要怠慢了,休怪朕无情!”

    皇帝面色一冷,百官立刻敬畏起来,齐齐拱手道:“喏!”

    “嗯!”皇帝轻轻点头,漠然的说道:“今日大朝到此,太子,梁国公,赵国公,褚卿,于卿,莒国公,江夏郡王,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都到两甘露殿,议事。”

    “喏!”高智周跟着群臣一起拱手。

    起身时,皇帝已经离开。

    高智周刚想开口和孙伏伽说些什么,孙伏伽已经直接朝着偏殿而去。

    后面,众多御史来到了高智周的身侧,监察御史周子谅更是忍不住的说道:“中丞!”

    “等等,先去见陛下。”高智周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看向群臣道:“这事门下省的人不好出面,我们御史台绝对不能让这件事情,就这么拖过去。”

    如今的门下省,侍中李勣还在河北,还得几天才能回到长安,而黄门侍郎参知政事于志宁又曾经是太子詹事。

    整个门下省都和东宫牵连过大,太子是不可能开口请求皇帝诛杀自己的亲兄弟的,甚至他还必须主动请求皇帝饶晋王一命。

    这就是孝悌。

    所以,他们这个御史台,就担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

    “是!”众多御史神色肃然的拱手,但也有三个人一直默然不语。

    侍御史苏良嗣,侍御史柳范,侍御史李乾祐。

    ……

    甘露殿中,听到皇帝的脚步声,武媚娘下意识的迎了出来,刚要福身,就看到李承乾,房玄龄,长孙无忌,唐俭等人一起进入。

    “陛下!”武媚娘低头,对着皇帝行礼。

    “平身吧。”皇帝抬头,说道:“让人去准备茶点。”

    “喏!”武媚娘立刻躬身退下。

    长孙无忌看着武媚娘的背影,微微皱起了眉头。

    李治试图通过郭孝慎和贺兰越石,来让武媚娘在皇帝身边协助他的事情,虽然皇帝和太子都进行了遮掩,但这些事情瞒不过长孙无忌。

    在他的眼里,武媚娘是个有弱点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就不应该留在皇帝的身边。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现在还不是处理武媚娘的时候,等到晋王的事彻底解决再来处理武媚娘。

    众人很快按照各自的官职爵位坐好,房玄龄原本下意识的要坐到原本的位置上,但却被长孙无忌强行推到了左侧最上首。

    李承乾在御榻之下跽坐下来。

    房玄龄,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坐在左侧;唐俭,李道宗,孙伏伽,高智周,坐在右侧。

    皇帝将李承乾的密奏拿了出来,递给房玄龄,同时说道:“太子在昨夜,上了一本奏本,言称日后诸王有窥伺储君之位者,不论是谁,一经认定,即刻流放三千里。”

    群臣下意识的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说道:“三日之前,从骊山返回之后,太子妃言说,今日诸事,诸子都在看着,希望孤能谨慎处理,不要给日后留下什么不好的东西。”

    不处死晋王,日后难免会让人心侥幸。

    处死晋王,则兄弟相残留于眼下。

    “孤召李义琰,岑长倩,魏玄同和骆宾王等人,言讨半日,最后才有了这份奏本。”李承乾轻轻地将整件事情带过。

    “日后诸王窥伺储君之位者,流三千里,那么晋王呢?”高智周忍不住的开口,目光从李承乾身上转移到了皇帝身上。

    “也流三千里。”皇帝看了高智周一眼,说道:“不过晋王妃马上就要生产,等到晋王产子,其子周年之后,朕就将晋王流放滇黔,在此之前,让他暂时留在北苑。”

    “陛下!”高智周忍不住的还要开口,这个时候,坐在左侧次坐的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怒喝道:“够了,难不成,真的要让陛下在天命之年,经历丧子之痛吗?”

    高智周微微一愣,随即抬头看了皇帝一眼,皇帝已经是两鬓斑白的年纪,他轻叹一声,沉沉躬身。

    “好了。”皇帝摆摆手,说道:“便这样吧,晋王今日由宗正寺移送北苑。”

    “喏!”群臣齐齐拱手。

    “吏部开始进行调整诸王属官之事。”皇帝看向唐俭,说道:“太子之前在骊山所言,也是必要的防范,可以开始准备,正旦大朝之时,宣布调整。”

    “喏!”唐俭立刻拱手。

    “关于这件事。”皇帝拿过李承乾的奏本,面色严肃的说道:“大年三十,朕祭祀昭陵之后,正月初一宣布,以为永例,正月初二,祭告天地。”

    “喏!”群臣再度拱手。

    “最后,李义琰,岑长倩,魏玄同和骆宾王四人献策有功,即刻赐绢三十匹!”皇帝对着李承乾微微抬手。

    “喏!”李承乾拱手领命,如今的大唐,丝绢是可以当做钱财用的。

    “好了,今日便这样,诸卿退下吧。”皇帝摆手。

    群臣立刻起身拱手:“喏!”

    然而就在群臣走动殿门前的时候,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太子留下。”

    “是!”李承乾有些诧异拱手,转身……(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