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兵上骊山(第三更)

    腊月初四。

    风雪再降。

    呼啸的风声在三门峡两岸不停的回旋。

    脚下的黄河依旧在湍急的流淌。

    东岸山崖上,穿的厚厚实实,一身灰色僧袍的辩机藏身在一丈方圆的石窟之内,面无表情,拿着冰冷的凿子和石锤,不停敲打着石壁。

    山顶之上,一座不大的石屋在风雪中安坐。

    远处平缓的山道侧畔,一座座木屋坐落风雪之中。

    玄奘请皇帝赐太乙青华观予佛门,皇帝不许。

    玄奘请皇帝赐以三门峡南侧一片石壁给佛门修建佛寺,皇帝许之。

    是为三门寺。

    山壁陡峭,仅能在山顶上建一座石屋,供辩机一人居住。

    其他派遣来协助修建寺庙的工匠,则是居住在远处的岸边。

    而且,这些工匠不是劳役,是能拿钱的工匠。

    劳役朝廷派的不多,仅仅百人而已,看管也不是很严格。

    真正用心来修三门寺的,是长安洛阳诚心向佛的权贵和百姓。

    权贵出钱,百姓出力。

    这才将三门寺一点点的开凿出来。

    可即便是如此,一座三门寺想要彻底的成型,也起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同时,他们也必须将两侧道路开拓出来。

    朝廷不肯出力,全部由佛门和信徒自理。

    冷漠的皇帝。

    冷漠的太子。

    冷漠的朝廷。

    辩机不知道听别人骂了多少次。

    但实际上他清楚,这一次之所以派他来这里,修建新寺,实际上就是对他的惩罚。

    他究竟做了什么,他自己心里清楚,法师心里也同样清楚。

    所以即便是在风雪交加的天气中,辩机依旧在山崖中,独自一人凿着石壁。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左右两侧栈道上传来。

    辩机有些愕然的回身,这脚步声音不对啊。

    他们太陌生了,他们对地形太陌生了,可即便如此,他们的脚步声依旧很轻很快。

    转眼,六名身穿黑色短打劲袍的男子便已经出现在了石窟两侧。

    每个人的手上都端着一架弩机,上面各有三支弩箭。

    辩机看到这一幕,心中轻叹一声,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

    “法师!”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有上命,请法师入灭!”

    辩机仿佛没有听到一样,一步步的向前。

    “放箭!”沙哑的声音响起,十八支弩箭瞬间全部射出,冰冷的箭头直接射进了辩机的身上。

    辩机的脚步轻轻一顿,嘴角溢出了一丝鲜血,但他依旧迈步向前。

    其他人都看呆了。

    不知不觉中,辩机已经来到了石窟边缘,看着眼前依旧汹涌的黄河水,辩机平静的一步踏出。

    “砰”的一声,尸体落水,炸起了巨大的水花。

    隐约能够看到尸体在水中起伏,然后朝着黄河下游而去。

    “该死的,走,追,必须找到尸体。”

    沙哑的声音落下,下一刻,六名黑衣人已经朝着黄河下游追了过去。

    黄河下游,过了陕州,就是洛州。

    洛州司马正是晋王李治的岳丈。

    ……

    东宫,崇德殿。

    巨大的西域地图挂在屏风之上。

    兵部尚书崔敦礼站在一侧,看向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唐俭,阎立德等人,说道:“龟兹灭国不难,难的是龟兹一灭之后,西域疏勒,于阗,焉耆三国,也会人人自危。”

    群臣同时看向李承乾,甚至在东侧偏殿之中,对坐饮茶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也看了过来。

    大唐对西域日后用兵如何,所有人都明白,一切要看李承乾的态度。

    皇帝身体不好,日后即便是还能坚持上朝,但这种大策的决定,已经完全落在太子的手里了。

    “龟兹灭国是必然之事。”李承乾看着眼前的地图,轻轻摇头,说道:“大唐没有必要灭国疏勒、焉耆和于阗,进占龟兹后,可以派少数兵力进驻三国都城,若是三国没有异议的话,那么在三国王城边缘修建城堡,维持丝绸之路就好。”

    “殿下是在担心西突厥?”李道宗从侧后走上前,看着李承乾说道:“殿下想暂时西突厥安定下来。”

    “嗯!”李承乾看着地图,道:“如今的大唐,对外用兵,除了高句丽,最好的方式便是每年用兵三个月,三个月锐利兵锋突袭,朝中便能支撑,而且还能有所收获,战争时间若是要延长,那么就必须提前几年准备,大唐现在没有灭西域诸国的准备。”

    殿中群臣齐齐点头。

    大唐不是不能打,是不能陷入战争的泥潭。

    高昌本就距离大唐辽远,明年平了龟兹之后,若是不稳定下来,继续向前用兵,对消耗会倍增。

    关键是没有多少好处。

    也没有任何名义。

    “今年的粮草运输因为加增了战马运输,所以消耗还在控制之内,对于明年的高句丽之战,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李承乾一句话说完,群臣面色不由得一沉。

    明年还有一个大问题需要解决,皇帝要东征高句丽。

    五月大唐立国三十年之后,整个朝廷就要转向为东征高句丽做准备。

    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再亲临军前,但是如何劝说皇帝,能劝说到哪一步,现在还没法说。

    “明年三月,战事必须结束。”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压力不要给军前,尽量多运输一些军械上去,同时让鸿胪寺派人到西域各国,安定人心,分化瓦解……”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转身,看向来殿门之处,宗正寺卿李百药已经站在了门前。

    李承乾招招手,李百药快速上前,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见过殿下!”

    “嗯!”李承乾低头,顺手接过李百药手里的奏本,看了一眼,眉头皱了起来。

    “舅舅!”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将手里奏本递过去的同时,然后朝着内殿走了进去。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之后,眉头微皱,然后对着群臣摆摆手,这才跟着李承乾一起走进殿中。

    群臣立刻便明白,这和他们没有关系,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去了。

    “辩机失踪了。”李承乾坐在内殿短榻上,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这件事还没通知玄奘法师。”

    “人没有找到尸体,就不必急着通知。”长孙无忌在左侧跽坐下来,然后说道:“谁知道辩机是不是一个招呼没打,就回了长安,甚至可能是去洛阳,也可能是自己以假死隐藏了起来。”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那就先将这件事情压下去,什么消息也别在长安传开。”

    “起码陛下回京之前,是如此。”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承乾。

    “嗯!”李承乾点点头。

    长孙无忌略微犹豫,但还是开口道:“殿下,马上就是年底了,晋王妃身体有孕,臣看是不是让各家公主,每天都去转一转,照顾一下。”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他点点头,说道:“就照舅舅说的办吧,另外,去年大雪,今年怕也少不了,为了防止雪灾,外甥看,还是让雍州府提前在雍州地面上整修可能会倒塌的房屋,同时清点人口,免得死了也不知道。”

    “好!”长孙无忌彻底的放松了下来,满意的笑笑。

    ……

    时间悠悠而过,转眼已经腊月十六。

    长安城中一切安定。

    临近新年,各司衙门也会有新年福利发放下,还有军中十六卫传言也有酒水会在年夜赐下。

    同时这个的薪饷,也会加倍。

    骆宾王一身青色长袍,神色平静的骑马从右金吾卫将军田仁会的家中路过。

    街对面,他已经看到了一些身影在角落窥探。

    那些应该是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的人。

    骆宾王虽然没有参与,但他知道,李治应该会在今天将公孙常的消息送到了左匡政手里。

    三四天探查,然后在左匡政将消息送到皇帝手里之前,逼田仁会就范。

    毕竟处理他这样的大将,也需要皇帝亲自出面。

    而不出意外的话,田仁会必然就范。

    右金吾卫将军,掌管京畿道治安巡逻事宜的右金吾卫将军,麾下可直接调用五千右金吾卫精锐的右金吾卫将军。

    骆宾王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叛徒,就该死。

    而且,要牵连三族。

    ……

    李治坐在后院木亭之中,前院不时的有笑声传出。

    是各家公主和王妃前来探望晋王妃。

    他问过了,是舅舅的意思。

    李治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怀疑舅舅是不是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还是说单纯的就是在关心他未来的子嗣。

    李治看向东宫方向,这大半个月时间,一切在按照他的预期发展。

    太子每五日去一趟骊山,而他每三日去一趟骊山,向皇帝问安的同时,也让薛元超和薛仁贵尽快的熟络起来。

    一切都很顺利。

    但现在,他却感受到舅舅察觉到了什么。

    是自己的错觉,还是自己真的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肯定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出错了,让舅舅察觉了,什么地方,要不要改……

    “稚奴,你出来,稚奴……”一阵愤怒的声音从前院传来,李治的思绪瞬间被打断,随即,他不由得轻叹一声。

    抬起头,李治看着高阳公主从院外提着刀冲进来,然后冲到了他的面前,将横刀直接压在了他的脖子上,怒声喝问:“是不是你派人杀了辩机?”

    李治一愣,看向高阳冷声道:“你疯了,我杀辩机,我杀辩机对我有什么好处?”

    “只有你知道辩机的事情。”高阳死死的盯着李治。

    “等等!”李治直接摆手,说道:“你说辩机死了,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是三门峡有人带回来的消息,说是辩机已经失踪大半个月了,你说,他是不是死了?”高阳依旧紧盯着李治。

    “失踪?”李治伸手轻轻推开刀刃,然后皱眉道:“辩机失踪半个月,你确定?

    为什么这事弘福寺和宫里都没消息,皇兄知道这事吗,父皇知道这事吗?”

    “父皇在养病,太子在处理政事……”高阳突然想明白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

    “父皇在骊山,骊山距离三门峡不远的。”李治平静的看向高阳。

    “当啷”一声,横刀落地,高阳面无表情的朝着王府外走去。

    李治看着高阳离开,半个时辰后,姬家福回禀:“殿下,高阳公主去骊山了。”

    “告诉叔父,今夜,他陪本王去见田仁会。”稍微停顿,李治说道:“明日将田仁会,韦家和窦家的人手准备到位,明天傍晚,本王出长安城,明夜,带着人手,随本王一起上骊山。”

    “是!“姬家福拱手,然后低声说道:“殿下,高阳公主今日去了骊山,我们明晚再行动会不会晚了?”

    “不会!”李治轻轻摇头,说道:“褚相有消息,父皇这些日子睡的很早,等高阳到了骊山,父皇已经睡了,谁也打扰不了他,而明日,父皇应该就知道高阳和辩机的事情了,父皇应该会气到病倒的,明晚,本王得到消息前往探病,正好。”

    明夜,一切就该尘埃落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