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头老狮,一只恶虎(第一更)

    终南幽幽,长松翠柏。

    李承乾停马在皇帝御乘之后,目光眺望远处的翠微宫。

    那个地方,他去的不多,但是他印象很深。

    因为在前世,他的父皇,最后就是病逝在翠微宫中的。

    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年了。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侧畔响起,李承乾回头,然后微微摆手。

    侍卫让开,一身绯色长袍的噶尔·钦陵从后侧走上,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

    “噶尔爱卿。”李承乾看着噶尔·钦陵,神色温和的说道:“听说你今日就要启程西归了。”

    “是!”噶尔·钦陵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说道:“外臣虽然在国中官职低微,但此番受命而来长安,有很多事情要回逻些禀告赞普!”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孤听说赞普如今亦是在大力推行佛教?”

    “是!”噶尔·钦陵突然警惕起来,低身拱手道:“苯教粗野,不如佛门能安抚人心。”

    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看向远处的长安城说道:“孤虽然年轻,但父皇教诲之下,还是能够看到一些东西的。”

    “请殿下指教。”

    “苯教掌有吐蕃多年,如今赞普用佛教代替苯教,而卿又说,苯教粗野,那么便请卿转告赞普注意自身安危,有些人被逼到了极限,是不在乎会不会铤而走险的。”李承乾感慨一声。

    噶尔·钦陵眼睛一跳,随即拱手道:“是!”

    “回去转告皇妹,让她注意身体,若是有什么需要,派人来长安,孤能送的,尽量从长安给她送过去。”李承乾神色突然间温和了下来,没有了之前那样言辞下的刀光剑影。

    然而,李承乾这一句话,却让噶尔·钦陵更加的警惕,他认真躬身道:“外臣领命。”

    就在这个时候,御乘之上,车帘突然掀了开来,随即李治有些脸色苍白的走了出来。

    走到了车下,李治对着马车认真的躬身,然后转身直接上马,朝着东面而去。

    很快,一队千牛卫,一队金吾卫,还有三百府兵便已经从远处紧紧的追了上去。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有些诧异。

    皇帝究竟和李治说什么了,竟然让他连对自己行礼告辞都来不及做。

    他原本还要对李治再叮嘱几句话呢。

    就在这个时候,张阿难从马车当中走了出来,平静的开口道:“宣吐蕃国使噶尔·钦陵觐见。”

    “喏!”噶尔·钦陵对着张阿难拱手,然后又对着李承乾拱拱手,这才上了马车。

    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着这一幕,抬起头,看向头顶蔚蓝的天空,微微出神。

    太子少詹事来济,太子家令长孙祥站在李承乾身后。

    太子中舍人窦德玄,太子舍人李义府站在稍后一点的地方。

    太子通事舍人岑长倩和太子通事舍人张大安站在左侧御乘之畔。

    太子千牛卫卫率秦怀道,太子千牛卫副率微韦待价站于右侧,持千牛刀警戒四方。

    ……

    迈步进入御乘之内,李承乾沉沉的叩拜在地:“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吧。”皇帝看向李承乾,很直接的说道:“若是没有大事,朕会在翠微宫休养到八月,再回宫。”

    “是!”李承乾起身拱手。

    “这几个月间,该做什么,你心里有数吗?”皇帝看着李承乾,微微抬头。

    “派户部官员四方巡查,勘察春种之事;派吏部官员四方巡查,督勘地方吏治,其他各部,适时再动。”李承乾拱手,神色认真。

    “不错,如今的天下,最重要的便是春种,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暂时的放一放。”皇帝点头赞同。

    六部之中,吏部和户部为首,不是没有道理的。

    兵部经过了几年的战事需要休养,工部这几年材料耗损严重。

    刑部巡查天下案件,在春夏可以先放一放。

    只有户部和吏部,在春夏需要紧盯地方,保证大唐这台天下机器能够最正常的运转。

    赋税,便是大唐这台庞大机器运转的核心。

    从皇帝的眼光来看,赋税是一切的根本,没有足够的赋税,其他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

    李承乾轻轻躬身。

    皇帝笑笑,说道:“不过很多事情都是要动一动的,比如安西,辽东,各外族动静,要让兵部职方司多盯着一些。”

    “儿臣领命。”李承乾肃然拱手。

    “最后就是子嗣的事情了。”皇帝看着李承乾,感慨说道:“这几年,朕东征高句丽,太子用心至多,便连子嗣之事都耽搁了,如今要补上。”

    “是!”李承乾嘴角微微抽搐。

    李隅和李善虽是贞观十八年出生的,但实际上,他们的母亲怀上他们是贞观十七年的事了。

    也就是说,贞观十八年和贞观十九年,东宫没有一名后妃有孕。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太子在这两年间都是用心在朝政之上。

    在后院享乐之事上,花费的心思并不多。

    这让皇帝从某种程度上是满意的,但是如今皇帝已经回到了长安。

    虽然依旧是太子监国,皇帝在翠微宫休养,但实际上,翠微宫距离长安城,也没有多远。

    不过三五十里而已。

    皇帝有事,随时可以从太子手里拿回权力,掌管天下。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认真的说道:“承乾,朕这一年,朕用心养病。

    长安的事情,没事不要打扰朕,除了例行的五日一奏以外,其他事情,你自决就可以了。”

    “是!”李承乾拱手,说道:“一些小事臣便不打扰父皇了,但是有一些事情,若是连舅舅和房相都觉得为难,那还是需要父皇来定决的……另外,父皇身体安康亦是天下至重,儿臣请每月上山问安一次,请父皇恩允1”

    “你看着办吧。”李世民直接摆手,然后侧身看向李象道:“朕在终南山含饴弄孙,天下便交给你了。”

    李承乾躬身道:“是,儿臣今年必定让天下丰收,四方宁靖,不负父皇所托。”

    “去吧。”皇帝再度摆手。

    “儿臣告退。”李承乾躬身,然后转身走出了御乘,长长的松了口气。

    皇帝说将天下交给他,他如果真的当成是一回事,倒霉的一定会是他。

    皇帝不会废了他,但是他精心调教好的东宫心腹,一定会被调任四方。

    东宫,想要营造出些势力来,很不容易。

    韦待价从一侧牵马过来,李承乾翻身上马,然后朝着远处疾奔而去。

    来济,长孙祥,窦德玄,李义府,岑长倩和张大安等人紧紧相随。

    秦怀道和韦待价左右率两队千牛卫紧紧相随。

    到了远处,八百骑兵汇合而来。

    太子左卫率郎将刘仁实和太子右卫率郎将薛万备,率领东宫六率骑兵,紧紧护送。

    皇帝坐在御乘之内,透过晃动的车帘,看着数百骑兵护送着李承乾远去,神色虽然平静,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复杂。

    有欣慰。

    有戒备。

    也有安心。

    ……

    夜色轻笼,春雨稀落。

    长安城西,金光门外。

    十几匹高头大马停在了远处城墙士卒的视线尽头。

    十几名骑士戴着斗笠,侧挂长刀,安静默然。

    一匹快马从南面而来,马上骑士快速的来到了为首之人的身侧,低身拱手道:“少君,查清楚了,羊同王子冈仁波齐就藏在紧挨西市的光德坊东南角落,因为来往的多是西域来的商人,所以他们很不起眼,不好查。”

    “这也是说,我们要杀进去也不是很难。”噶尔·钦陵的声音从为首之人的斗笠下传出。

    他一句话,在场众人齐齐躬身。

    噶尔·钦陵随即轻轻摇头,说道:“大唐的机会不是那么好趁的,今日真的那些人死了,那么大唐立刻就会将所有的怀疑都放在吐蕃的身上,不管抓不抓得住证据,他们都会以最大的警惕来针对吐蕃,不值得的。”

    “是!”从城中出来那人,再度拱手道:“少君,据查,大唐嫁了一名宗室女给冈仁波齐,而冈仁波齐这段时间也一直都在宅子里待着,没有出过来,所以,属下怀疑……”

    “你怀疑里面的根本不是他们。”噶尔·钦陵点点头,然后冷笑一声,说道:“大唐啊,有强大军队,又不缺乏精细的计谋,天可汗统领四方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可惜……天可汗老了,虽然还是雄狮,但他老了。”

    众人同时俯首。

    “他们的目的不是现在,是将来……天可汗已经没有力气再在高原折腾了,如今在盯着高原的,是那位太子。”噶尔·钦陵随即轻轻摇头,说道:“一个冈仁波齐,不值得他们大动干戈,但是如果他们有了大唐和羊同共同的血脉,这干戈就值了。”

    噶尔·钦陵抬头看向了东宫方向,这一刻,他有种和李承乾隔空对视的感觉。

    如果说,天可汗皇帝李世民是一头老年的雄狮,那么那位如今依旧蛰伏在东宫的太子,就是一只伏身眯着眼睛盯着四方,准备随时扑起来的恶虎。

    噶尔·钦陵不由得深吸一口气,然后侧身问道:“那位晋王回荆州了吗?”

    身侧骑士拱手道:“是,今日从终南山直接去了洛阳,应该很快就到荆州了。”

    “皇帝的嫡子,哪怕皇帝再倾向于太子,晋王也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噶尔·钦陵抬起头,沉吟着说道:“我们在剑南道还有几户眼线,加大力度支持他们,让他们东出巴蜀,去荆州做买卖,送一两名女子给那位晋王,然后还有人手和钱财。”

    吐蕃虽然是异族掌权,但在他们的手上,还有不少的他族奴隶,其中甚至有一些汉人奴隶。

    这些人当中,对他们绝对忠诚的人,他们会安插到大唐的各个地方,然后潜伏起来。

    窥伺大唐的情报,收买地方官员,甚至在一些时候,刺杀一些特别人物引起大唐内乱。

    如今噶尔·钦陵看到的最大机会,就是李治。

    李治是不是成功,其实在噶尔·钦陵的眼里并不很重要。

    他真正在意的,是因此而引发的动乱。

    大唐太强了,强大到了大唐目之所及,所有人都必须俯首的地步。

    如今,如今是唯一的机会。

    天可汗老了,快死了。

    一旦他死了,太子继位,天下不安,那么一场内乱足够让大唐陷入连续数年的动乱。

    太子哪怕是恶虎,只要这场动乱能拖住他的脚步,那么几年时间,也足够吐蕃成长起来了。

    “记住,小心些,别让那位晋王,发现他们的底细。”噶尔·钦陵掉过马匹,看向逻些方向,轻声说道:“好了,我们该回去了,长安的事情必须尽快告诉赞普,做好准备,天可汗没有几年了。”

    “是!”众人齐齐拱手。

    下一刻,噶尔·钦陵“驾”到一声,十几匹战马快速的朝着远处而去。

    只有其中一匹战马,转向了剑南道的方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