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承乾和李治,皇帝考验(第一更)

    内殿之中,李治神色低沉的走进殿中,然后跪倒,对着皇帝沉沉叩首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世民看着一脸内疚的李治,微微抬手,然后好笑的看着他:“怎么,昨夜没有睡好。”

    “想起父皇因为儿臣,身体更加恶化,儿臣便日夜难安。”李治低着头,声音一时间有些哽咽。

    “好了,朕又没大事。”皇帝说着,身体躺在靠枕上,不由自主的轻轻转了转。

    “是吗?”李治惊讶的抬头。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说道:“御医说了,只要回到长安之后,找个合适的环境好好将养就是。”

    “是!”李治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再度拱手道:“终究是儿臣的不是。”

    “好了,之前的事情,不管是什么,都不要再提了。”皇帝的声音逐渐的变得平静下来,甚至微微带起一丝冷漠。

    李治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的话音,不由得,他心里一阵放松,同时,他心底又有一丝不安。

    可惜,这一丝不安,转瞬消失。

    “不提归不提,但是事情的教训还是要吸取的。”李世民看向李治,神色严肃的说道:“说说你去年在太原治政的事情吧,你以后总是要就任和治理地方的,有些错不能再犯了。”

    “是!”李治沉沉低头,一瞬间,他的脸色无比难看,但在瞬间,就彻底的消失不见了。

    “首先是并州突厥人的事情。”李世民神色淡淡的看着李治,问道:“稚奴,朕问你,你觉得自己出兵是对的吗?”

    “儿臣当时没有想的那么深远,儿臣只是想要平定突厥之乱,为父皇稳定并州,没想到,儿臣做错了。”李治抬起头,脸上满是后悔。

    “出兵是没错的。”李世民有些失望的看着李治,在他惊讶的眼神中摇头说道:“你的错,在于你出兵了,但却没有将突厥人拦下来。

    若是你将他们拦下来,你就成了。

    你错错在你出兵了,最后却什么都没做成。”

    李治愣住了。

    ……

    户部值房,户部尚书唐俭送李承乾出值房,同时说道:“三千匹役马,从东部,中部和西部,携带三千石粮草北上,同时有九千民夫紧跟其后,运送两万石粮草北上,军中自带一万石,如此能够满足大军作战两月所需。”

    “民夫所用……”

    “民夫不是士卒,不需要每顿都吃饱的。”唐俭淡淡的摇头,然后说道:“而且他们吃的,也是携带的次一等粮食,精粮是归于士卒和战马的。”

    李承乾微微点头,后勤不仅要算数量和次数,同时也要算质量。

    民夫北上每顿吃的比士卒少,同时吃的也是次粮,这样一来,户部的总支出就能够平衡。

    “其实这一战动用的民夫和粮草是历年大战最少的。”稍微停顿,唐俭说道:“主要也是因为陛下下令,这一战两个月内必须了结,同时又有漠北的牛羊和马匹作为补充……”

    李承乾听出了唐俭的刻意停顿,他明白唐俭的意思,他之前那种完全去战马的方式是不对的。

    军前缴获的牛羊和马匹完全可以作为粮草的补充。

    加上后勤运送的粮草,这样才能弥补户部的支出。

    “三千匹役马,臣打算用一千名快要退役的老卒来押送粮草,每个人控制三匹役马……”唐俭仔细的说着这一场大战方方面面的安排,最后他说道:“等这一战结束之后,看役马运送和民夫运送各自的消耗如何,最后决定日后所行。”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父皇提醒之后,孤认真反思过,孤的想法太过极端。

    光是役马,一旦被人抓住破绽,太容易做手脚了,甚至最后马和粮会一起丢失。

    民夫虽然沿途损耗巨大,但一旦遇袭,车留不了,粮食也会成为对手的拖累……战事从不能单一而论。”

    “殿下成长不少。”唐俭有些惊讶的点头,随后说道:“此中诸事也不是户部单一而论,陛下,诸相,还有军中将领,兵部,所有人一起商定之后,才定的数目……当然,大方向是朝着殿下所说的方向而去,无非就是比例多少调整罢了。”

    “父皇说的不可操之过急。”李承乾笑着对唐俭拱手,道:“看样子,莒国公的谨慎和周全,也是和父皇别无二致啊!”

    “哈哈,殿下过誉了!”唐俭笑着对着李承乾拱手,看了一眼到了院门处,他立刻收敛笑容,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慢走。”

    “告辞!”李承乾还礼,然后转身离开。

    看着李承乾的背影,唐俭不由得松了口气。

    太子虽然对于户部诸事了解并不是太深,但是能够看的出来,对于征战国力的消耗和补充,太子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前隋杨广之所以灭国,就是因为他自以为国力庞大,不恤民力,一味消耗而没有补充,最后国家崩溃。

    而李承乾完全不同,他心中有一本帐,什么战争划算,什么战争不划算,都是心中有数的。

    虽然依旧有不足之处,但是光是这种观念认知,已经超过了天下所有的宗室。

    便是江夏王李道宗也比不上。

    唐俭不得不承认,留守长安的户部同仁,对于太子的赞许并不过分。

    “呵!”唐俭轻笑一声,然后轻松的转身回了值房。

    ……

    心中想着事情,李承乾进入到了行宫正殿。

    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李承乾。

    “父皇!”李承乾刚刚拱手,皇帝就直接摆手。

    看着李承乾,李世民直接开口道:“太子,朕问你,若是你是并州牧,遇到去年那种情况,你会出兵吗?”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李治,然后拱手道:“看情况。”

    “如何说?”

    “如果说儿臣事先察觉突厥人有异心,那么儿臣会提前半年,就将突厥各族头人请到太原,好吃好喝的供着,然后比试弓箭和武艺,加以赌注。”稍微拱手,李承乾说道:“儿臣用茶布瓷器,突厥头人用战马牛羊。”

    李世民身体微微后靠,眯着眼睛,说道:“你继续。”

    “是!”李承乾略微思索,说道:“儿臣会让突厥头上开局赢上几次,让他们将大量的茶布瓷器带回部落,挑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将局面搬回来,狠狠的赢上一批他们的战马牛羊,之后,便是胜败各半,将他们牢牢的控制在太原。”

    “人在太原,有大量的茶布瓷器送回部落,哪怕牺牲一些战马牛羊,对于突厥人来讲,也是极为划算的。”皇帝点头,赞赏的说道:“如此,不仅是这样头人,恐怕几乎所有北地突厥部落都在控制当中。”

    李承乾轻轻拱手。

    李世民看向李治,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稚奴,你要学学。”

    “是!”李治重重的点头,神色认真,看的出来,他是真的将李承乾说的话听了进去,而且开始仔细琢磨。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向李承乾道:“世间诸事不会尽如人意,如果你是突然知道突厥人要异动的,你会怎么办?”

    “杀!”李承乾神色冰冷,然后认真说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一支最快的精锐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杀入突厥人的部落之中,击杀他们的头人,甚至是一整个部落,用鲜血惊醒他们。”

    “但是他们有人在军前?”李治忍不住的反驳。

    李承乾轻轻低头,说道:“只要准备充分,他们不会有任何机会将消息传到军前的。”

    李治不由得一愣。

    李世民在一旁看着李治的表情直皱眉。

    这个稚奴,压根没有听明白承乾话里隐藏的意思。

    等到消息传到军前的时候,那些和后方部落有关的突厥士卒,已经全部战死沙场了。

    算了,李世民没有给李治继续解释,他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若是你知道了晚了呢?”

    “那么便只有按兵不动了。”李承乾对着李世民拱手,说道:“最后剩下的,便是如父皇这样,等到大军回兵的时候,直接出兵收拾。”

    皇帝顿时笑了。

    没错,他这一次出兵漠北,针对的可不仅仅是薛延陀,还有突厥。

    尤其是之前逃出草原的突厥人。

    这些人,皇帝可没想过让他们再活着。

    前账算不了,难道后帐也不能算吗?

    “三种方式,虽然说不够圆满,但是对于处理来讲,却已经足够了。”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治,说道:“稚奴,你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李治认真的点头,在你能处理的时候,尽可能的处理,当你处理不了的时候,就让能处理的人去处理。

    “好了。”李世民摆摆手,转口说道:“稚奴,你既然来了定州,抽时间就出去走走,好好的看看定州城,同时看看这里的山水,熟悉一下北地的环境……朕已经决定五日之后,启程回长安,时间不多了。”

    “儿臣领旨。”李治立刻拱手。

    李世民看着李治,笑笑说道:“好了,去休息吧。”

    李治尽管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拱手道:“喏!”

    ……

    看着李治离开大殿,李世民这才看向李承乾说道:“五日之后启程,大军行军之事你要多注意,同时天下各州刺史和长安的奏本,你也要及时处理,不懂的,再来问朕。”

    “喏!”李承乾肃然拱手。

    “另外,你也难得来定州一趟,范阳卢氏,范阳张氏,还有博陵崔氏的一些族老,朕也会让你见一见他们。”稍微停顿,皇帝认真说道:“定州位置关键,北接草原,东控河北,西面有能够威胁并州突厥,所以对于这个地方的一切,你要有足够的了解。”

    “喏!”李承乾肃然拱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