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朕的身体,不过三五年事(第一更)

    黄昏余光,李世民站在大殿门口,看着李承乾朝远处而去,神色平静,但眼底深沉。

    “陛下!”长孙无忌从侧面走了出来,对着李世民认真拱手道:“陛下!”

    李世民没有回头,直接问道:“无忌,太子今日所言,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最是了解皇帝,自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略微沉吟,长孙无忌有些感慨的拱手道:“陛下,臣这些年,越发的觉得天下之大,有难以治理之感。”

    李世民平静的点头,目光依旧看向殿外。

    “东西暂且不说,真正麻烦的在于南面,交州,广州,崖州,甚至是天涯海角,一份公文光是从天南送到长安,若不是急递,需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还仅是公文,其他若是赋税贡品等等,需要的时间可能要更长。”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摇头。

    从广州到长安,道路艰难,天气复杂,一旦遇到风雨天,道路更是难行。

    当然,急递是另外一回事。

    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

    但最快,也不过是六百里加急而已。

    从长安到广州,即便是六百里加急,也需要将近十天时间。

    直线走是三千多里,但实际上从长安到广州,却是要走五千多里路。

    大唐有制度,官员在长安接到任命,到广州上任,朝廷规定的是在一百一十三日内到任便可。

    这还是官员,随处可以借用驿站。

    百姓则更慢。

    ……

    “六百里加急。”李世民微微点头,然后轻声道:“若按照太子所说,能够增加驿马,提升耐力,同时加以修缮道路,说不得便能日行千里,一切顺利的话,五日南北通行也是可行的。”

    公文五日从广州到长安,然后五日再从长安到广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大大的增进中枢对广州,乃至于整个岭南的控制。

    “长江以北还好说,但真正的问题在过了长江,不管是走湘湖,还是走江右都是水网密集之处,风雨,山洪,稍微遇点阻碍,时间就要延长。”长孙无忌拱手,摇头道:“太子的设想很好,但实际上的困难依旧很多。”

    “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天地之事总是不在人的掌控之中,朕真正在意的,是人事。”李世民的神色严肃起来。

    “陛下,臣以为太子之策,不可天下铺张,需要有主有次,以主控次。”长孙无忌思索着拱手,说道:“臣以为可以以荆州为长安洛阳以外,天下马匹最集中安置之处。”

    “荆州?”李世民目光微微一挑,看向更南方的天空,缓缓点头。

    “江南之地,水网密集,马匹即便是再多,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将马场设置在江南没有意义。”长孙无忌思索着,说道:“荆州可控湘湖,江右,江左,还有云贵之地,同时,淮南,河南,亦可以控制,而齐鲁和河北,则不可设马场。”

    齐鲁和河北对大唐的威胁更大。

    所以马场绝对不能够设在齐鲁和河北。

    这一点长孙无忌稍微一点,皇帝便明白他的意思,不用多说。

    “另外,可不设荆州牧。”长孙无忌抬头,认真说道:“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改以沟通南北为要职,而荆州大都督府麾下各州之事,由中枢直接掌控,便如同洛阳一样……毕竟一旦来往方便了,也就没有大碍。”

    皇帝点点头,淡淡的说道:“你继续。”

    “是!”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荆州地方世家官员任职,可尽量往陇西和甘凉之地安置,少在地方,河北和齐鲁之地更是尽可能的杜绝,如此,便可将荆州牢牢控制手中。”

    李世民没有开口,他在仔细的思索长孙无忌说的每一句话。

    荆州已经成为南方囤积马匹的中转,那么荆州的地方世家,就会成为新的威胁。

    尤其一旦他们掌控了这些马匹,就会成为威胁皇帝的存在,成为天下隐患,所以需要提前防备。

    将荆州世家出身的官员,调到陇西和甘凉之地去任官,中间又隔着长安洛阳,避免他们在官场的力量,介入马场的运作,从而加强中枢对那里的控制,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

    毕竟南官北任,东官西任,是朝中惯例。

    “最后无非就是到时候,陛下多在长安,洛阳和荆州之间多跑一跑了。”长孙无忌神色放松,然后拱手道:“以长安控西域,以洛阳控辽东高句丽,以荆州控广州交州,天下尽在掌握。”

    ……

    李世民能够听的出来,长孙无忌是李承乾这种宏伟蓝图的坚实拥护者。

    其实李承乾的这种运作方式,在战场的运用是很次要的,他真正的作用,在于加强皇帝对天下的掌握,稳固皇权的统治。

    大唐相比于前隋,对于草原的掌握是惊人的。

    一个三千里外的漠北大国,说灭就灭了。

    而从漠北到天南,光是直线就有七千多里。

    同样从高句丽到安西,也有七千多里。

    即便是如此,大唐依旧还在不停的对外扩张。

    高句丽,百济,新罗,西突厥,吐蕃,天竺。

    甚至还有倭国和波斯,大食。

    天下越是广大,朝中对于边远之地的掌握,就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李承乾才有想法要改变这一次。

    长孙无忌同样是这种想法的坚决拥护者。

    轻叹一声,李世民缓缓的点头,最后他又摇摇头,说道:“慢慢来吧,这里面触及到的利益之深之广,朕恐怕太子看都看不明白,有个三十年的时间,他能够慢慢安置妥当,便可以了。”

    “陛下!”长孙无忌脸色微微一变,然后忍不住急切的拱手,神色担忧。

    “算了,无忌。”李世民摆摆手,看着殿外逐渐落下来的夜幕,轻声说道:“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朕不可能撑得到三十年,十年恐怕都是天地垂青,说不好就是三五年之事。”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跪了下来,泪水无声的流了下来。

    “无忌,荆州的事情可以开始慢慢布局,但不要告诉太子,你自己去做。”李世民转身看向来长孙无忌,神色平静。

    “喏!”长孙无忌沉沉叩首。

    “好了,起来吧。”李世民转过身,走进内殿,然后坐在短榻上,看向长孙无忌,神色平静的说道:“好了,说说那件事情吧,查的如何了?”

    长孙无忌起身,跟进殿中,面色凝重的拱手道:“陛下,是黄门侍郎刘洎对外透的消息。”

    李世民淡淡的点头,知道他身体实际情况的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知道是刘洎并不奇怪。

    “不过刘洎也并不是故意对外透露消息的。”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说道:“那日,他从陛下这里离开之后,神魂落魄之下,碰到了中书侍郎褚遂良和尚书右丞宇文节。”

    “宇文节?”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宇文节曾经有一段时间和魏王的关系不错,但后来太子身体好转,他就又和魏王疏远了,但是后来魏王谋逆,虽然没有牵连到他,但能看得出来,他的心中是不安的,之后又通过其妻崔氏和赵氏走近……”

    李世民微微抬手,长孙无忌立刻住口。

    宇文节就是一个投机者,因为他没有牵连到李泰的谋反案中,所以李世民才将从左司郎中,升任尚书右丞,没想到,当他再度看到机会的时候,他立刻就又选择了投机。

    投机者所要的,无非就是利益最大化。

    李承乾是太子,皇帝的身体即便是有什么问题,正常继位的也应该是太子,宇文节得不到什么的,但一旦他选择了李治,一旦李治登基,他的回报将会是极大的,便是宰相之位也可以轻易上去。

    “陛下,要不要处置掉他?”长孙无忌小心的拱手。

    李世民抬头,问道:“刘洎说的是什么,他对外是怎么透露消息的?”

    长孙无忌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小心的拱手道:“褚遂良和宇文节恰好一起来叩问圣安,恰好碰到刘洎外出,一见面,刘洎突然就哭了,他哭着说,‘圣体患痈疽重,令人忧惧。’”

    “砰!”的一声,李世民一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然后眉头紧皱的说道:“令人忧惧,什么叫做令人忧惧?”

    “陛下,那日情形的确紧张,刘相……”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直接打断了他,冷声说道:“为什么你没有紧张,反而是他紧张的,还忧惧,他还是宰相的,是朕亲手选的的宰相,如此沉不住气,如此的……软弱。”

    李世民的拳头紧紧的握了起来。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才轻声问道:“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最后摇摇头,轻声道:“处置,处置什么,现在朕还在定州行宫,大军已经北上漠北,现在这种情况,就因为宰相说出一句话,就去处置吗?”

    “是!”长孙无忌深深低头。

    “一切回到长安再说。”李世民微微摆手。

    “喏!”长孙无忌拱手。

    李世民轻轻闭眼,最后抬头道:“传旨,调侍御史、晋王掾李义府回长安,御史台那么多事,他一个侍御史,待在太原那么长时间做什么?”

    “喏!”长孙无忌躬身。

    “好了去做吧。”李世民摆摆手。

    长孙无忌立刻拱手告退。

    ……

    等到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世民才稍微松了口气,身体不由自主的微微前倾。

    深吸一口气,皇帝神色有些痛苦,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嘶!”(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