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请皇兄将巫蛊之事说个清楚(第一更)

    朱雀门上,李承乾看着城下一脸慌乱的李泰,微微闭眼,心中默道:青雀,就让皇兄来教教你,什么叫做宣旨吧。

    李承乾猛然睁眼,抬头高声喝道:“内侍少监窦知节!”

    “臣在!”一身绯色鱼鳞纹官袍,身材高大,极似武将的窦知节大踏步的上前,走到李承乾身侧,然后肃然拱手。

    “宣读圣旨!”李承乾冷冷的开口。

    “喏!”窦知节拱手,然后侧身看向后方的于志宁。

    于志宁立刻上前,将袖里的圣旨递给窦知节,窦知节接过圣旨,然后转身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窦知节立刻上前半步,站在女墙之间,目光淡漠的从城下的李泰、侯君集和张亮等人的身上掠过,落在更远处黑暗阴影中的数千士卒身上,随后他抬头看向更远处的长安城。

    手中圣旨高抬,窦知节高声喊道:“皇帝有旨!”

    城墙之上,房玄龄,于志宁,李靖,褚遂良,马周等人全部都跪了下来,然后齐声呼道:“臣等恭听圣训!”

    城墙之下,李泰的脸色已经是一阵阵的难看,他的目光从窦知节的身上转向李承乾。

    一身黑色蟒袍的李承乾,平静的看了李泰一眼,然后按剑单膝跪了下来。

    下一刻,城墙两侧,所有的士卒全部手拄长槊单膝跪了下来,恭听圣旨。

    所有人同时动作,单膝跪倒,手拄长槊,低头肃穆。

    城墙之下,看着这一幕的所有人心头不由同时凛然。

    他们的目光下意识的落在了窦知节身上。

    内侍少监,从四品上,一身绯袍,皇帝亲信,这才是真正在传旨。

    那才是皇帝真的圣旨。

    不少人的目光忍不住的看向了李泰。

    皇帝的圣旨,他们要不要也跪下接旨。

    李泰能够感受到无数异样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但他依旧仰着头,咬着牙,梗着脖子,不肯也不愿退缩。

    侯君集和张亮看着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远处的黑暗中,有人忍不住的跪了下来,紧跟着“扑通扑通”的,更多的人跪了下来。

    一大片一大片,齐刷刷的。

    侯君集忍不住回头一眼,几乎能够看到,黑暗中,近乎所有人都跪下来。

    他的眼中忍不住的升起一丝担忧。

    因为他们今日行事,最大的依仗,就是皇帝的圣旨。

    如今太子虽然不认,李大亮不认,但有张亮和侯君集在,他们手下的人基本都认。

    可是如今,太子又拿出一份圣旨,还是内侍少监传旨,还是皇帝在三月初一就留下的密旨,一旦和李泰的旨意相冲突,他们听谁的。

    但如果不接旨,那岂不是意味着他们铁了心要谋反。

    侯君集突然感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抬头一眼,赫然是内侍少监窦知节。

    侯君集的脸色立刻就凝重下来。

    相比于他们这边的内侍省典功,窦知节才是更被朝中百官认识的人。

    他在内侍省的地位,仅次于张阿难。

    甚至于前年文成公主出嫁都是他送的,也是他宣读的诏书。

    “阿耶!”侯知仪的声音在侯君集身侧轻轻响起,低声道:“陛下!”

    侯君集耳朵一动,面色一沉。

    手持诏书的内侍少监,在宣旨的时候,等同于皇帝亲临。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有人不知道是听到了,还是怎么的,忍不住的跪了下来。

    紧跟着更多的人跪了下来,就连侯知仪在拉了拉侯君集之后,也跪了下来。

    侯君集叹息一声,看了李泰一眼,然后和张亮对视,两人跟着同时翻身下马,跪了下来。

    李泰的脸色越发难看,看着城头上的窦知节已经张开了圣旨,李泰低下头,一咬牙,一个翻身已经下马,直接跪了下来。

    太子也已经跪了下来,他跟着跪下来,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窦知节眼神嘲讽的看了李泰一眼,然后手握圣旨,高声道:“惟贞观十七年,岁次癸卯,三月丙辰,朔初一戊申日,皇帝若曰:

    於戏!

    致君惟善,辅德在和,必俟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黎阳县公于志宁,体凝精粹,理畅黄中,学奥全经……

    可黄门侍郎,参知政事,辅佐太子监国;可便宜行事,决断长安诸事。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整个朱雀门上,同时响起了轰然的应旨之声。

    听完圣旨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的松了一口气,相比于之前李泰口述的皇帝圣旨,要用“巫蛊”案来惩罚太子的内容,眼下的这封圣旨的内容,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没有“巫蛊”那种令人窒息的感觉,仅仅是以于志宁参知政事,便宜行事,决断长安诸事,仅此而已。

    以于志宁正三品太子詹事的出身,任黄门侍郎,本身就是个过渡,甚至在年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做好了于志宁会在年底做宰相的准备,现在皇帝的圣旨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尤其,圣旨的时间,是在三月初一,那个时候皇帝可还在长安。

    那个时间的圣旨,有太多可以验证的手段了,没有人随意伪造。

    太子的圣旨是真的,那么魏王的圣旨呢?

    即便是在李泰的阵营中,也有不少人心中升起了疑惑。

    ……

    宫墙之上,一身黑色蟒袍的李承乾按剑站了起来。

    整个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人挺直站立。

    一侧的窦知节在宣读完圣旨之后,立刻手捧圣旨,对着李承乾拱手。

    李承乾是太子,是天地之间份位仅次于皇帝的存在。

    尤其皇帝如今东巡,太子监国,他更是整个长安城最尊贵的人。

    李承乾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平静的说道:“众卿都平身吧!”

    “臣等领命!”所有人齐齐躬身,然后才一一站立起来。

    圣旨传达,城墙上官员和士卒越发的气势高昂,而城墙下的众人则有些心神不安。

    “窦监!”李承乾平静的开口。

    “臣在!”窦知节立刻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目光落下城下一身青衣的内侍省典功胡寅身上,淡漠的问道:“他是你的人?”

    “回殿下!”窦知节拱手,看了胡寅一眼,开口道:“内侍省下有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官员名帐,虽有传旨之责,但按内庭规矩,只有正五品的内给事有出宫传旨之权,只有在内给事全部死光的情况下,才会轮到内谒者监。”

    “也就是说,他违背了内庭的规矩。”李承乾抬头,问道:“该当如何处置?”

    “杖毙!”窦知节平静的躬身。

    “很好,等诸事了结之后,直接杖毙。”李承乾平静的眼神落在了胡寅的身上。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是在寂静的夜色下,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低着头的胡寅更是忍不住的一阵颤抖。

    窦知节平静的躬身道:“喏!”

    “嘶”的一声马鸣,胡寅猛然间跳上战马,然后飞快的朝着后方急奔而去。

    整个人伏在马身上,手里紧紧握着缰绳,脸色苍白,一脸的慌乱。

    然而就在他刚刚冲入黑暗中的一瞬间,一道冷冽的刀光突然飞起,直接掠过他的咽喉。

    “噗”的一声,鲜血如同瀑布一样的喷涌而出。

    战马奔出去许久,才缓缓的停了下来。

    马上的胡寅已经斜着倒了下来,脚挂在马镫里脱不了,尸体却已经拖在地上行了半天。

    一身的土尘,无比凄惨。

    ……

    “驾!”黑暗中一声冷喝,下一刻,一名身穿黑色战甲,面色冷漠的中年将领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手中的横刀在滴着血,更多的身穿黑衣银甲的士卒跟在他的身后一起从黑暗中整齐的走了出来。

    “杜楚客!”李承乾站在城墙上,看着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中的杜楚客,惊愕的同时,也不由得缓缓点头。

    他总觉得是李泰的背后,有人在悄然谋划着一切,很多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李泰的手笔被谋划了出来。

    就比如巫蛊,比如勾连侯君集和张亮,策动每一个细节,这一切都是杜楚客躲在李泰背后谋划出来的。

    “该死的。”李大亮站在一侧,忍不住狠狠的咒骂了一句。

    杜楚客是杜如晦的亲弟弟,杜构和杜荷的亲叔父,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差的可怕。

    杜构和杜荷两兄弟,全部都认为,他们父亲杜如晦的死,就是因为无法报当年长兄之仇的抑郁和怨恨,最后郁郁而终的。

    而杜如晦长兄的死,是杜如晦和杜楚客的亲叔父杜淹,在王世充面前构害而死,甚至就连杜楚客自己当时都差点被饿死。

    可偏偏在后来,王世充被攻灭,杜淹落入李世民手里,被判定死罪。

    但在这个时候,却是杜楚客再三肯求杜如晦,泣血求肯,这样杜如晦才被迫用自己的军功救下了杜淹。

    然而即便是如此,在效力秦王府期间,杜淹依旧和李建成暗中勾连。

    清白亡名,获讥当世。

    反而是杜楚客,被时人称赞孝廉,几年后,仕途顺昌,即便是后来遇到了李泰的事情,也从魏王司马调任相州刺史。

    投机之心可见一斑。

    如今更是辅佐李泰,试图篡位夺权,他的真面目也终于彻底的暴露在世人眼前。

    李大亮,还有当年很多秦王府走出来的人,都为当年杜如晦的死感到不值,只是皇帝对杜楚客很是重用,甚至让他做了李泰的魏王长史,这才让很多人不得不咽下这口气。

    现在,杜楚客竟然撺唆魏王谋反,李大亮更是恨不得吃了他。

    李承乾平静的看着杜楚客率兵来到了李泰身前,近四千的士卒密密麻麻的占满了整个朱雀门前的长街上,甚至都蔓延到了安上门和含光门两侧,随意可以攻城。

    ……

    看到杜楚客率兵到来,李泰的心终于重新稳定了下来。

    他抬起头看向城头上,然后平静的开口道:“皇兄,青雀实在不知道那人竟然是假传圣旨,是青雀错了,青雀可以率兵回营,只要皇兄能够将巫蛊之事,和天下人说个清楚。”

    巫蛊,巫蛊。

    李泰再度提及巫蛊,让城墙上原本振奋的众人,情绪不由得微微低沉下来。

    “好!”李承乾直接上前,然后高声说道:“青雀,你,还有陈国公,勋国公,你们三个一起进宫,孤让你们搜查东宫,只要能够找到那什么巫蛊,孤甘愿领罪。”

    李承乾的坦率和直接让所有人都感到诧异,李泰更是如此,他更加是愣住了。

    “带兵!”杜楚客在李泰身侧低声说了一句。

    “我要带兵进去,我的人自己搜。”李泰抬头咬牙看向李承乾。

    “青雀,这里是皇宫,你私自带兵进宫,你是要谋反吗?”李承乾淡淡的一句话,所有人都目光再度落在了李泰身上。

    “就我们三个进宫,我不放心。”李泰咬牙,用力的说道:“谁知道你会不会将我们直接拿下,不让我们搜东宫。”

    “青雀,看样子,你身后的四千士卒,真的给了你很大的勇气,竟然都敢逼宫了。”李承乾的神色冷了下来。

    “皇兄,你若是不能对暗行巫蛊事做出一个解释,就别怪我们强行宫城,然后进入里面自己搜了。”李泰抬起头,看向城墙上的所有人,然后咬牙说道:“诸卿,这可以太子在暗行巫蛊事,你们可想清楚了,一旦查实,你们也一样要被株连。”

    城墙上的众人出乎意外的没有向李泰想象的动摇起来,反而他说的越多,众人越是平静。

    在李泰的诧异的目光中,李承乾再度开口,说道:“青雀,孤请你入东宫查看,不过是看在你我兄弟的份上,若是你真的觉得,凭借你手上那三三两两的军卒就能做些什么的话,那么孤现在就告诉你,你手上有的四千人,真的是什么都不是。”

    李承乾话音刚落,“呼”的一声,无数的火把突然在城墙后方亮了起来。

    紧跟着数以千计的精锐士卒手持长槊,从后方平直上前,直到女墙之后。

    数千红衣金甲士卒同时平握长槊,对准了城下的李泰。

    轰然威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