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压力给到齐王,希望他能撑住(第一更)

    太极门下,马周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今日多谢殿下推荐。”

    李承乾看了后方的群臣一眼,然后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一边走,李承乾一边说道:“孤之所以推荐卿,便是认为卿能将齐州治理妥当,但可惜,最后还是没有能成功。”

    虽然只是齐州长史,但因为齐州都督、齐州刺史、齐王李佑基本不管事,所以齐州长史基本就等于是掌握了齐州都督,齐州刺史的权力。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眼热这个位置,而阴妃,还有阴弘智等人不愿意放弃的缘故。

    “殿下还是觉得齐州长史阴弘智应该调离齐州?”马周的声音不由得低了下来。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若是齐王有能力,自然可以平衡双方,但齐王……”

    马周赞同的点头。

    齐州的州务,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人一言而定,但若是权万纪和阴弘智相互之间起了矛盾,李佑又没有平衡的能力,那么最后的结果,要么是一方胜出,要么就是两败俱伤。

    “其实很多事情,还不如让一个人同时管理内外,行使刺史之权,如此对百姓更好。”李承乾有些无奈的苦笑。

    其实齐州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李佑身上。

    因为李佑这个齐州都督,齐州刺史的不合格,这才有了这许多的麻烦。

    若是换个人任齐州都督,齐州刺史,齐州的事情早就解决了。

    但是,皇帝让李佑任齐州都督、齐州刺史,因为李佑是他的儿子。

    其他两人都不过是辅佐罢了。

    根本的问题,是这两个人都没有想过要好好的辅佐李佑,这才是有了这些事情。

    阴弘智倒也罢了,他恨不得全面掌控李佑,然后让李佑什么都不做,由他来掌管齐州。

    权万纪也有问题,皇帝虽然称他是直言敢谏,但也曾经说过他谏不能进。

    其实多说他是心中有私。

    说话之间,已经回到东宫。

    ……

    崇教殿中,李承乾示意马周坐下,然后又让人上了蜂蜜茶。

    马周稍微抿了一口,然后说道:“殿下,齐州如今的局面已然如此,陛下今日同意权万纪所请,便是因为权万纪和阴弘智私下已经和解,齐州诸事暂时无忧,然如同殿下所言,齐州诸事早晚会出问题,殿下身为太子,其实是应该想想办法的。”

    “那么依卿看来,齐州问题爆发,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李承乾看向马周,将问题扔了回去。

    马周略微沉吟,说道:“慢则一两年,快也就是三五个月。”

    李承乾看向殿外,轻轻的敲敲桌案,然后说道:“齐王府的事情,父皇已经做了定论,孤这里就不方便太过介入。”

    李佑是齐王,之前在大殿之上,皇帝已经对齐州的事情做出了决断。

    虽然有种种处罚和限制,但是对于权万纪和阴弘智达成和解的事情,皇帝是喜闻乐见的。

    说到底,他还是希望权万纪和阴弘智能够联手辅佐李佑。

    李承乾心中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但皇帝已经做了决定,他便不能够在这方面反对皇帝。

    私下和马周说些什么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在明面上针对这方面进行动作。

    所以得想别的办法。

    “然而,齐王府内部的权力争斗孤无法介入,但齐州的州务,孤还是能想想办法的。”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说道:“父皇既然要让齐王府上下齐心一致,那么便按照他们齐心一致来,齐州今年的秋收必须增长五成……今年齐州百姓的秋收要增长五成,齐州的赋税收入也要增长五成,压力全部都在他们头上,让他们无暇内斗。”

    马周惊讶的看着李承乾,缓缓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其实齐王府的内斗,除了陛下,没人管的,朝中群臣真正在意的是齐州的民生……所以只要齐州民生保证,那么齐王府便随他们斗破天。”

    “这话不对,说不定压力之下,他们反而真的齐心一致了呢。”李承乾抬头,感慨一声道:“齐王终究是孤的五弟,诸事虽然不妥,但他毕竟年轻,孤是真的希望他能够在压力之下有所成长。”

    “若是不能呢?”马周抬头,眼神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卿说话,怎么有些像郑国公了?”李承乾诧异的看向马周。

    马周微微躬身,说道:“郑国公为国为民,乃是臣子表率。”

    “好吧。”李承乾深深看了马周一眼,然后斟酌的说道:“两年吧,去年齐州内斗,赋税下降的厉害,所以今年只要他们竭尽全力,增长五成应该能够完成,到了明年,尽心尽力的话,两成没有问题,但若要他们放下内斗,勉强可到三成。”

    “那就三成。”马周点头,说道:“外边多给一些压力,或许能够让齐王改进一些。”

    “好,今年五成,明年三成,若是齐王做不到,孤就会向父皇请奏,免去他的齐州刺史,齐州都督之职,然后调回长安,禁足思过。”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点头。

    看上去惩罚的只是李佑一人,但他的背后,还有阴氏,还有韦氏,他一旦被免,两家受的压力也就大了。

    而且对李承乾而言,一旦他真的如此谏言皇帝,那么他必将得罪韦氏和阴氏。

    “不够!”马周直直的盯着李承乾。

    李承乾神色沉了下来,看向马周说道:“若是如此还不够,那么孤便只有请父皇废除齐王的王号,将他送到某个边缘的地方去等着老死了。”

    “如此甚好。”马周一拍手,然后说道:“臣现在就起草奏本,殿下和臣署名之后,然后送到陛下那里,请陛下决断。”

    李承乾微微一愣,马周也要一起署名,就等于得罪齐王,阴氏,还有韦氏的事情,他会和自己一起承担。

    “好,便依卿所言。”李承乾微笑着点头。

    有马周这么一个未来的宰相和他绑定在一起,得罪阴氏和韦氏便得罪吧。

    “多谢殿下。”马周低身,看着李承乾,然后认真躬身,神色郑重。

    ……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楞,铺在两仪殿的地面上,温暖平静。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奏本,看着站在殿中的马周,问道:“太子,他真的这么说?”

    “是!”马周微微躬身,说道:“臣原本也是有些想法的,譬如更换齐州司马和录事参军,但诸事都没有太子说的方便,至于说日后请调齐王回京,贬调王号,这就是臣的谏言了。”

    “是吗?”李世民轻轻的扫了马周一眼,然后看向奏本,说道:“太子认为,权万纪和阴弘智将来必然还要起冲突,为何?”

    马周拱手,说道:“太子说,权万纪有私心,阴弘智能力不足,若是两人齐心还则罢了,若是两人冲突,最后必然会危及齐州民生,故而便制定一个他们能完成的最高目标,有了压力,内斗之心便会少上许多。”

    李世民看着奏本最后,说道:“那么两年之内,若是完成不了,卿真的要请奏,贬调齐王的王号?”

    李世民看的很清楚,李承乾必然是被马周一步步的架到了这里。

    这一切本质上是马周的意思。

    他没有责怪李承乾的意思,马周是连他都看好的未来相臣,四十多年的经历,李承乾在他的手段之下,被架到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更别说,这多少都有李承乾自己的意思。

    今日的朝会上,李承乾的几番提议,都是要调走阴弘智,让权万纪一个人来主持齐州,让他一个人来教导李佑。

    避免矛盾,让李佑完全由权万纪来教导,这对李佑来讲,是最好的。

    但是,李世民并不相信权万纪,而且在后宫,还有阴妃一脸的担忧。

    平衡之道,似乎是李世民如今能够采用的最好的办法。

    李承乾和马周现在的谏言,似乎能够弥补一些不足。

    ……

    “是的,臣会请奏贬调齐王。”马周坚决认真的拱手。

    “好了,便如此吧。”皇帝在上面勾画了一个准字,然后递给张阿难,说道:“明日,送到权万纪的手里。”

    “喏!”张阿难微微躬身。

    李世民转身又看向马周,说道:“马卿,卿与太子也算是有所接触,如何,卿觉得太子可有主见吗?”

    马周神色一肃。

    他知道,在皇帝的眼里,一个只知道听从臣子之言的储君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储君。

    今日之事,马周将李承乾架了起来,多少显得李承乾无能。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打消皇帝心里的疑虑。

    “太子目光敏锐,能够看到事情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是极为难得的。”马周躬身,认真的说道:“只不过太子年轻,还缺乏历练,过上三五年,等到太子性情成熟,便是臣的谏言当中的不足之处,太子也能看的出来。”

    “嗯!”李世民点点头,这话没错,太子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还是那句话,今日李承乾之所以会和马周一起上奏,主要还是他自己有想法,才会被马周给一点点架起来。

    但马周也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会全力的辅佐太子,匡正错失,纠谏提奏,做好他的太子左赞善大夫之职。

    “很好,马卿,太子便交给你多多看顾了。”皇帝抬头,看向马周道:“今年朕东巡洛阳,东宫如何,年底朕也要看到结果。”

    “喏!”马周平静的拱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