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拉——”
窗边的木框上。
一枚泛着青绿锈迹的铁钉上挂着老式的黄历,灰白的纸张上印着农历时节,禁宜事项。
一只骨节分明,修长白皙的手闯入视线,捻起劣质的黄历纸,撕拉一声扯下。
庚申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周六。
农历十月十五,小雪时节。
宜出行打扫。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年都过去了。”
程开颜站在书桌前,望着手中黄历,悄然出神。
去年这个时候,他才踏上自南疆返城的火车。
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
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
让曾经过惯了平静无波,无事发生日子的他,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
好在许多事情,最终结果并不算坏。
想到这里,程开颜失笑一声,将手中的黄历揉成团扔进垃圾桶中。
随后抬手推开印花玻璃窗。
嘎吱一声,老旧的木头窗户向两侧推开,撞在墙上发出沉闷的木头声。
光线陡然亮起来,倒不是天色有多好,而是窗外已然是白茫茫的一片。
四合院的灰瓦屋顶上,歪脖子梧桐树上,院子里,以及水沟里都积满了雪。
雪与光都亮的刺眼。
“呼呼——”
空中飘荡的雪花被微风裹挟着,带着呼啸的声音,涌进屋来。
丝丝透骨的冷意扑打在程开颜脸上,给他的感觉一如去年那般彻骨。
好像他又回到了去年,回到那个初来乍到的日子。
“小雪时节下雪了……”
程开颜抬头望向窗外的远方,喃喃道。
站在窗前看了许久,就连徐玉秀站在厨房门口望着他都未曾察觉。
直到母亲皱着眉埋怨:“下着雪呢,还站窗口吹风,也不知道把大衣穿上,你这是又想生病躺床上是吧?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身子骨多好呢!赶紧穿衣服吃饭!”
“知道了。”
程开颜表情不变,懒洋洋的应了声,转身走向衣柜。
等他再出来时,已经全副武装换上了保暖的棉裤,雪地靴以及军大衣,外加一个配套的保暖军帽。
饭桌上。
母子二人静静吃饭,早饭是咸菜稀饭外加一碟炒腊肉。
“妈,今儿学校搞活动,中午估计不回来,到时候我给您带点学校发的礼品回来。”
今天虽是周六,但偏偏宾大的教授刚结束了北大那边的访问,直接跳过了清华,选择了北师大。
据说还是肖见山邀请来的,学校里不少师生都惊讶得不行。
他们北师大居然把清华都压下去了,这回大家脸上都有光!
程开颜得知这件事后,也有些意外。
这个老东西运气还挺好,说起来北师大的中文系实力和清华算是不分上下。
可能是因为提前做好了计划,再加上北师大有作家班这个名头的加持。
高等学院设立专门的作家培养体系,这放在国际上其实都是少见的。
能吸引到宾大学者,也不算很奇怪了。
“搞活动?还有奖品?”
徐玉秀唇瓣抿了抿筷子上的米汤,秀眸中有些好奇。
“有美国的学校来访问,学校搞了不少活动,其中就有问答比赛。”
程开颜简单解释一下,徐秀玉很快就明白过来。
“原来如此,这样正好家里缺油了,要是能领到油你就领油,或者鸡蛋大米也行。”
徐玉秀想了想,嘱托道。
“哈哈,妈你以为我去进货呢?米面粮油给你来一套。”
程开颜笑了起来。
老实说要不是小姨想去听听这个交流会,让自己陪着她。
就算有奖品拿,这么冷的天儿,还下着雪他还真不乐意去。
本来就没他的事儿,去了干嘛?
还不如在家躺着睡觉。
“呵呵……”
徐玉秀听见进货这话,也觉得好笑,掩着嘴笑了起来。
吃完饭,母亲洗完碗后在堂屋里看电视。
程开颜没有骑车,直接步行出门了。
由于今天忽然下起了雪,马路被浅浅的积雪覆盖,行人车辆驶过,留下脚印与车辙,分外清晰。
他等了好一会儿,公交车才尾巴冒着烟,哼哧哼哧的姗姗来迟。
来得慢,去得也慢。
八点半才到北师大门口。
两座石狮子落满了雪,如披上一件雪白轻纱。
程开颜收回视线,走进校门。
目光所到之处,都被浅浅的积雪覆盖。
学校后勤的人拿着竹条扫帚在主干道上扫雪,宽阔的操场上能看到不少大学生们在上面打雪仗,堆雪人。
许多地方都挂着红色横幅,欢迎外国学者与其他学校师生。
偌大的一座校园,即便下着雪,依旧生机勃勃,好不热闹。
程开颜没有先去礼堂,而是去了趟中文系办公室。
他和蒋婷二人约好了今天来听交流会。
蒋婷说作为北师大的老师,这种事情不好缺席。
程开颜也想看看今天的交流会上,肖见山会不会安排小姨上台。
只是当他走到办公室走廊上,就得知了结果。
因为前面有几个老师正在聊这件事。
“今儿的交流,肖校还真没安排蒋教授啊?不至于做到这种地步吧?”
“蒋教授在我们中文系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不说第一,至少也是前三,这种场合居然不让她上台交流?”
“话虽这么说,肖校长毕竟有功不是?不然我们能在清华前面?”
“就算他有功,就能随意给别人穿小鞋了?往大了说这可是滥用职权。今天能对蒋教授这样,未来说不定也能对我们……”
“就是!心胸太狭窄,容不下人,这样的人是走不远的。”
……
“果然肖见山没有打算让小姨上台的打算。”
程开颜眉头紧皱,眼眸淡漠。
路过几人时,程开颜挥手向一个熟人,打了声招呼,“汪老师,我姨在办公室不?”
“在呢,一早就来了。”
汪老师听见这声,心里一突。
程开颜的忽然出现,差点吓到她们了,好在立刻就意识到刚才说的是肖见山的坏话,这才舒了口气。
“对了,开颜啊,姐告诉你件事,你别生气啊。这次的交流你跟你姨估计都被肖见山排除在外了。”
汪老师拉住要转身的程开颜,眼睛转动看了看四周,凑到程开颜身边小声耳语。
“行我知道了,多谢了啊汪姐。”
“多大事啊……”
汪老师诧异的看向神色冷静淡然的程开颜,发现他脸上甚至还带着笑容。
心中有些意外,不愧是大才子啊,气定神闲。
这点小事他都没放在心上。
汪老师感觉过段时间,可能肖见山就得遭重。
毕竟他的手段太低级,也太明显了。
但凡了解一些情况的,都知道是他干的。
也就是现在肖见山因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交流访问立了功,这才暂时没人处理这件事。
……
程开颜一进屋,一股暖气扑面而来,格外舒适。
抬眼一看,窗外白雪纷飞,窗边一个身着大衣的美妇人正靠在沙发上闭眼休息。
“昨晚没睡好啊?”
程开颜坐了过去,随口问道。
“嗯,看书看太晚了。”
蒋婷睁开眼,轻声解释道。
“那我们回去好好休息,今天就不去看了。”
程开颜关心道。
反正有奖问答是在下午,而且肖见山又没有安排小姨上台交流,那还不如回去睡觉休息。
“那好吧,我们下午再来。”
……
与此同时,礼堂后台的休息室里。
宾大英文系的学者和老师们,都熟悉着手里的资料,为今天的交流会做着准备。
“今天上午的安排就三场,上午的中美文学路线的探讨,下午与多位优秀的中国作家直接展开对话,下午结束前还有有奖问答环节。”
“行程安排的还挺紧凑。”
休息室的沙发上,安塞尔教授看着手中这份北师大的计划书,自语道。
这时,休息室的房门打开。
乔治领着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推门走了进来,“老师,北师大的校长特意来找您。”
校长?
安塞尔教授起身,抬眼看去。
发现并非是上次见过的那位,想来这应该就是真正的校长先生。
此人头发灰白浅短,抬头纹清晰可见,国字脸严肃,身高一米七出头,身着一件藏青色中山装,脖子上带着围巾,左胸口的口袋夹着两只钢笔。
一看到教授,校长露出和气的笑容,用一口不算流利的英文问好:“安塞尔教授,鄙人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对您可是久仰大名了!”
一般情况,王校长不会轻易露面,但宾大的团队亲临北师大访问交流,他这个校长自然也要亲自来一趟,以示尊重。
“你好你好。”
二人一番简单认识,便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
王校长有心攀谈,便主动谈起了北师大中文系的作家班。
“以政府文艺单位推荐,思想意识形态与写作技巧并重的高校联合培养的作家班模式,的确有独到之处。
美国在1936年,就成立了全球首个名为爱荷华作家工坊的作家培养项目,只不过教育模式更加系统化,更专业化,授予的是两年制创意写作硕士学位(MFA)……”
安塞尔教授想了想,从作家工坊的学员培养计划,工坊模式的优缺点等关键要点一一讲解。
王校长听得入神,还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来。
这些可是西方的成功经验。
十多分钟后,安塞尔教授喝了口水,忽然问:“王校长,听闻你们学校有位年轻的才子?他也在作家班学习吧?”
王校长愣了愣,很快便意识到安塞尔教授口中的才子是谁了。
但这位来自美国世界名校的教授,又是怎么知道这小子的名字的?
一时间王校长心中满是惊异与好奇,“教授居然知道我们北师大的大才子?您说的可是程开颜同志?”
“程开颜……”
安塞尔教授心中默念着,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位程。”
“您是怎么知道他的?”
“实不相瞒,我是程的忠实书迷!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安塞尔教授从手边拿起一本杂志,在王校长眼前晃了晃,话语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
“什么?!您是说……您是程开颜的忠实书迷?”
王校长瞳孔一缩,声音拔高几分。
他本来还以为安塞尔教授是考虑到要到北师大来访问,特意找文化部和其他的人打听了北师大,这才得知程开颜这位大才子的名字。
但没想到的是,安塞尔教授看过程开演的作品,甚至还是他的忠实书迷。
这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
难道……
“难道程开颜的作品在国外刊登了?”
王校长深吸一口气,缓缓看向教授手中的杂志,试探道。
“当然,校长不知道吗?这是《中国文学》,你们国家唯一一本对外刊登的文学杂志,我就是从这上面看到程的作品,实在惊艳!”
安塞尔教授看着校长失态的脸色,莞尔道。
看来这位程,还相当低调呢。
“原来如此。”
王校长当然听说过这本杂志,据说只对外刊登,国内根本买不到。
而且不管是作品的挑选还是翻译,以及发行都相当的严格。
这个小程同志,还真是能藏啊!
他心中默默消化着这忽如其来的惊人消息,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但很快,他又听见安塞尔教授说了句:“说起来,我们到中国访问,来北师大,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程。”
“嘶!”
王校长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浓浓的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神色,整个人直接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他素来引以为傲的心境修养,在这个消息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刚平复下来的情绪又掀起惊涛骇浪,情绪如过山车一样飞速拉高。
这么说的话,宾大不是肖见山邀请来的?
而是因为程开颜?
……
礼堂内。
“那个谁!手脚麻利一点。”
“你怎么回事,让你调一下音响都这么困难,影响了这次访问,你负得起责任吗?”
副校长肖见山在忙碌的指挥着工作人员查缺补漏。
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学校师生的尊敬的目光之中,为自己邀请了宾大团队,力压清华的壮举而暗自得意。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九点。
上午的交流会很快开始。
一位位北师大的老师教授上台,与宾大的学者展开交流,双方对中美当前的文学思潮以及路线问题,做了详细且真实的分析与辩论。
比如来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国际上的意识流,后现代主义。
与当前中国流行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等都做了谈论和辩论。
下午两点。
北大作家班的作家们,如蒋子龙,叶辛等,张抗抗等作家班的优秀作家纷纷上台。
从创作手法,技巧、意识形态等方面与宾大的一些学者从创作上开展了讨论。
安塞尔教授一开始还不觉得什么,可时间越过越快,眼看着都四点了,他依旧没听到程开颜的名字。
终于在一个年轻作家上台后,安塞尔教授找到王校长,满心疑惑的问道:“王校长,程开颜人呢?他为什么还不上台?”
这话一下子问住了王校长:“这个……程开颜应该是压轴的作家,这样我去问问,您稍安勿躁,您既然是为了程开颜同志而来,那我们北师大就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归,您放心!”
“那就好。”
安塞尔教授点点头,安心的转身离去。
王校长目送教授离开,找了个干事,吩咐道:“小胡,你去把肖副校长叫过来,我有事找他!”
几分钟后。
肖见山满脸笑容的走来,“老王,什么事啊?还让我亲自跑一趟,我正忙着呢。”
“程开颜他人呢?”
王校长沉声问道。
“不到啊!”
肖见山愣了愣,“您找他干什么?”
“你说我找他干什么,程开颜怎么还不上台?你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王校长见他一脸疑惑,皱着眉质问道。
肖见山恍然,校长不知道安排,还以为程开颜要上台,于是忙道:“程开颜又不在这次上台的作家名单中,他上什么台?”
“呼……”
王校长心脏直抽抽,得亏自己来问,不然要出岔子!
搞了半天肖见山压根儿没有安排程开颜上台交流。
是自己跟安塞尔教授觉得程开颜会被安排上台,亏他们两人还满心期待着。
一时间,一股无名火升起,他胸口起伏,深呼吸平息着心中的不满,沉声道:
“你赶紧去把程开颜请过来,安塞尔教授要见他!人家等着呢!赶紧的!”
“安塞尔教授点了名要见他?”
肖见山闻言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意识到可能是从别人口中听说了程开颜的名气。
妈的,这小子运气真好!
虽然极其不情愿,但现在形势摆在这儿,人家点名要见,再加上校长施压,他只好去请程开颜了。
“放心,我马上找他过来。”
肖见山转身离去。
王校长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慢慢冷静下来。
他是何等人物,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
程开颜同志可以说是北师大的第二个文化名人。
这种活动,北师大几乎不可能将他排除在外!
也不会把他排除在外。
但肖见山为什么没有安排程开颜上台?
很快王校长的脸沉了下来,没有紧锁,吩咐干事:“把方主任叫来,我有事情找他!”
很快,方主任来了。
“方主任,你说说吧,程开颜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王校长眼眸低垂喝着茶,淡淡问道。
听见这话,方主任燥得老脸通红,很是羞愧和歉疚。
他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的解释给王校长听。
“啪!”
“好你个肖见山!简直无法无天!”
听完了整个经过,王校长脸色铁青,一巴掌拍在沙发扶手上,怒声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