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会议与拉壮丁

    次日东城区。

    总政治部大楼。

    门前伫立着两座哨卡,哨卡之间连接着三道红白色相间的栏杆。

    八个身着军绿色制服的警卫员站在两侧,军姿站的挺拔笔直,眼睛炯炯有神,来回扫视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冷峻的脸庞在清晨稀薄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坚毅。

    警卫员们双手紧握着胸前那把枪口漆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的56式冲锋枪。

    右腰间甚至还配备了今年最新设计生产的80式冲锋手枪,这款手枪仿造于德国毛瑟M1932冲锋手枪而设计,可以在短短数秒之内,射出所有子弹。

    但凡有不法分子胆敢闯入,冰冷的枪口射出炙热的子弹,将其击毙。

    身后则挂着三枚手榴弹,一枚信号弹,一个单位子弹等装备。

    即便是一个排的兵力,在这八人的交叉火力下,也讨不到好。

    因为这里是总政治部,是军委的政治工作机关,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总政设有组织、干部、文化,宣传、保卫、纪检等部门,是解放军的四总部之一。

    地位极高,非常重要。

    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

    “混沌~”

    “羊羊肉馍……”

    远处繁华的街边小店,白色水蒸气蒸腾不休,各色食物层出不穷,早起的人们吃着早饭。

    远处的街道路口,驶来一辆上海牌,挂着总政车牌的黑色轿车,缓缓抵达总政门口。

    为首的警卫员看见车牌号,心神一凛,立刻抬手敬礼:“首长好!”

    “同志们好。”

    车窗滑落,一个头发花白,带着眼镜,气质凌厉冷硬的老太太出现在眼前,语气淡淡的回道。

    “放行!”

    三道栏杆依次打开,小车缓缓驶入总政治部。

    门口的人行通道,前来参加会议的同志络绎不绝的穿梭。

    其中就有在BJ市作协担任职位的大作家王蒙,他身侧还站着几个中作协,市作协以及文联的领导。

    “那位是?”

    王蒙踮起脚尖看着远去的小车,好奇的问身边的中年男人。

    “总政的江副部长,这次的军旅采风会议由她批准。”

    中作协的领导解释道。

    关于军旅采风的事情,早在年前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就有提及。

    这几天总政经过会议决定,通过了这次军旅采风,于是向各大文艺单位下发了通知,邀请参加会议。

    他们此次也是前来参加这次会议。

    “原来如此。”

    王蒙心中了然,又问:“有传言说这次不仅军旅作家要去,外界的作家也要上前线是真的吗?”

    “开完会应该就知道了,不过我想应该采取自愿。”

    领导摇摇头。

    “自愿的话,应该没多少人去,毕竟南疆前线可是真的在打仗。”

    王蒙失笑一声,关系到身家性命呢。

    不过提到军旅,他倒是想起一个人,那个小子不就是从部队里出来的吗?

    他会去吗?

    话说回来,他倒是挺期待程开颜能写出什么样的军旅作品来。

    也只是期待而已,毕竟军旅作品和其他作品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写得好其他作品,不代表能驾驭军旅这个题材。

    而且能写,不代表能写得好。

    想到这里,王蒙跟上领导的脚步进入总政大院,“看看这次军旅采风是个什么情况吧。”

    ……

    另一边。

    小车驶入总政大楼,在侧面停下。

    整个停车区域空空荡荡的,仅有零星几辆。

    在这个年代,单位配车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依旧只有单位的大领导才有这个资格,才敢配车。

    “下车吧,等下开会由你来主导,让我看看你写的章程如何。”

    车厢内。

    老太太手中拿着柔软的黑色布料,仔细擦拭着眼镜镜片,表情平淡的对身侧小女儿说道。

    组织作家上前线采风,可大可小。

    去年的组织规模就已经不小了,今年还要继续扩大,扩大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作家上前线采风。

    即使一个地方里出两三个,那也是好几百人。

    这样一来,即便是江云霞身为副部长,也要严阵以待。

    但她愿意给小女儿一个机会。

    “我知道了妈,我不会让您失望,我也绝不会输给蒋婷。”

    宁秋月眼中满是自信,她紧了紧怀里的公文包,浑圆丰挺的乳儿,都被挤压得从衬衣扣子之间的缝隙里溢出。

    公文包里,是满满当当的文件。

    自从前两天从母亲江云霞这里得到应允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

    在母亲,在工作上得到认可,甚至是从国际航空总公司更进一步的机会。

    宁秋月在国际航空总公司虽然是个中层领导,但没有实权,甚至悠闲到好几个月不去上班都没人知道的那种,就连下属都没有几个。

    更何况这段时间蒋婷连续两篇论文刊登,一时间和她那个便宜侄子程开颜,俨然成了学术界新星。

    这让一直以来自持身份高贵,从小到大都是周围人的视野中心,自认能力不下于蒋婷的宁秋月如何能忍受。

    于是在得到老太太的认可后,宁秋月当天晚上就扑在这个计划上。

    她熬了两天两夜,这才规划好军旅采风详细计划,甚至还低头找来了在文化部工作的大嫂唐明花帮忙查漏补缺。

    “你有自信就好,要不是你当初自暴自弃,被王自儒耽误了,不然你现在的成就绝对远超阿婷。”

    江云霞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知道了,这次就让蒋婷的侄子来帮我,完美达成这次作家前线采风任务。”

    宁秋月轻笑一声,她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蒋婷那个女人听到这个消息的表情了,肯定很有意思。

    其实她也没想到,对谁都那么冷淡蒋婷,居然会因为便宜侄子而向自己的低头,接受自己的威胁。

    “你什么时候不把阿婷当做对手,你就算成功了。”

    老太太没有看她,自顾自推门下车,她头也不回丢下一句,径直离开。

    宁秋月脸色一沉,默默跟了上去。

    趁着开会前的时间空档,宁秋月就在老太太的办公室里,再次将做好的计划稿通读一遍,争取做到滴水不漏。

    上午的会议,在总政四楼大会议室举办。

    邀请了总政不少部门的领导前来,此外还有中作协,BJ市作协,以及武装部的领导前来参加会议。

    毕竟是涉及到前线部队、作协以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由不得总政不重视。

    一大清早。

    整个总政部就已经像注入动力的机械造物,一个个零部件转动了起来。

    各个部门的领导准备着发言稿,时刻准备上台发言。

    干事们拿好学习小本,准备做好会议记录。

    上午十点,会议如约开展。

    宁秋月跟在江云霞身后,走向会议室。

    楼梯尽头不远处的走廊上。

    十多个身影正扶着栏杆,看向远处城市的景象,亦或者围在一起聊着天。

    其中一个头发花白,身材微胖,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头,引起了二人的注意。

    刘白玉。

    自1936年开始创作,著有《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长江三日》、《日出》等,其中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未来他的长篇军旅《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

    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军旅作家。

    去岁的军旅采风,就是由他提议带队。

    今年重启采风,自然少不了这位。

    “老刘同志。”江云霞喊了声。

    “江大姐。”

    刘白玉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来,他的视线落在身后的宁秋月身上,“这位是?”

    “小女秋月。”

    江云霞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介绍道。

    “刘伯伯好,这次的采风行动和会议由我来主持,还望您多多关照。”

    宁秋月礼貌问好,又提醒一句。

    “秋月,我就叫你秋月好了。”

    刘白玉看向宁秋月,后者微笑点头,他继续说:“好好加油,若是有问题随时来找刘伯伯。”

    “知道了,刘伯伯。”

    三人寒暄片刻,刘白玉又将身边几个作协的同志介绍过去。

    “这位是王蒙同志。”

    “久仰大名了,王老先生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了嘛!”

    宁秋月仪容十分得体,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笑。

    她之前调查过程开颜,这位大作家和程开颜那小子关系还挺不错的。

    “小宁同志说笑了。”

    王蒙笑了笑。

    告别王蒙,宁秋月又和几个军旅作家寒暄几句。

    军旅采风说到底主力军还是军旅作家,她作为此次采风行动的负责人,自然知道该团结谁。

    会议即将开始,众人便一一走进办公室。

    走廊上陆陆续续来人,干事们纷纷跟着领导干部们走进会议室落座。

    只见会议室最前方的墙上,已经拉上了红色横幅,红底黑色写着:

    战地风华,烽火墨韵!

    关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开赴前线,开展军旅采风行动,举办军旅文艺作品征文的准备会议。

    待众人落座,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

    只见一个三十多岁出头,容貌身材丰美,穿着一件白衬衣的女同志手中拿着厚厚一摞信纸走上台前。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宁秋月环望四周,眼神中带着与母亲江云霞一般无二的凌厉眼神,让会议室里参会的不少同志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与熟悉的感觉。

    这位肯定江部长的女儿。

    许多人心中笃定。

    “我是本次军旅采风的总负责人宁秋月,在会议开始之前,大家看一下分发下去的企划书。”

    宁秋月深吸一口气,冷静说道,一边将手中信纸向两侧分发下去。

    领导们纷纷低头审视起来,看完后,不得不承认这位江部长的女儿是有备而来。

    “写得不错,整个计划非常仔细缜密。”

    坐在右手边第三位的刘白玉满意的点头。

    其他的领导,同志看过之后也是如此。

    让宁秋月松了口气,于是会议正式开始,她按照计划书讲解起来,“本次军旅采风……”

    这次的军旅采风将会深入战事一线,将作家们按照人数分成小队,分配到各个连队。

    为期一个月的采风任务结束,作家们创作的作品,将会经过挑选刊登在著名的纯文学杂志《解放军文艺》创办的军旅采风作家专号上。

    同时总政,文化部以及中作协将联合举办军旅文艺作品征文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这一次奖励丰厚,光是三等奖就有五百的现金奖励。

    此外一等奖现金奖励更是有一千元,甚至作品还能改编成电影。

    奖励丰厚,这是宁秋月在上一次军旅采风中吸取教训,改进的一个点。

    宁秋月一边讲解,一边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一会儿,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会议基本告一段落。

    宁秋月咳了咳因为长时间说话,而有些干燥的嗓子,她低头喝了口水,“各位领导们,同志们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没有了。”

    会议室里众人纷纷摇头,企划书以及这位宁同志讲的已经够详细了。

    “那接下来的半个月用作动员,同时下发通知到各省市,各大文艺单位,尽力配合。”

    宁秋月看向许久没有出声的母亲,拍板决定下来。

    会议结束后,众人没有立即散去,而是在走廊上,会议室里议论纷纷。

    “只要获得三等奖,就有五百块的奖励,一等奖还有改变电影的机会,这奖励也太丰厚了。”

    “去年的采风可是毛都没有一根。”

    “奖励很丰厚,但危险也是真危险,毕竟是深入到战斗一线,万一被流弹……”

    有人跃跃欲试,有人有些担忧,神色不一。

    王蒙也是如此,他站在作协的领导身边,“那明天就下发通知,虽然这次是自愿参加,但是要是作家人数太少……”

    “想来这位小宁领导不会善罢甘休吧?”

    中作协的领导,苦笑一声。

    经过这次会议,他基本上可以看出来这位是什么样的人了。

    还真是和那位江副部长如出一辙的性格。

    上面领导一句话,他们就得跑断腿。

    作协领导叹息一声,“尽量动员到位吧,光是咱们BJ的作家就不少了,另外文讲所还有不少青年作家在学习呢,年轻人的兴致应该高一些。”

    “那回头我去问问。”

    王蒙点点头,他在文讲所和北师大合办的作家班里讲过不少课,认识他们。

    此时,一阵香风袭来。

    王蒙下意识抬头,只见刚才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宁秋月走了过来。

    “我记得没错的话,王蒙老前辈和这两年以来最负盛名的天才作家程开颜关系极好,堪称忘年交吧?”这女人俏脸笑意吟吟,语气十分轻松的说。

    “小程同志才气惊人,不拘一格。”

    王蒙面带笑容,宁秋月认识程开颜不奇怪,现在的程开颜已经挺有名气了。

    只不过他对这个女人的到来,有些奇怪。

    果不其然,下一秒。

    宁秋月就露出獠牙,柔声道:“如此青年才俊,怎么能错过这次军旅采风。

    这位程开颜同志的作品我很是喜欢,还望王蒙老前辈一定要将这位才子拉到我们军旅采风队伍里来,想来这样热血喷薄的年轻人应该会踊跃参与才是。”

    “小宁同志何必如此,军旅采风一该采取自愿。”

    王蒙眉头皱起,毫不客气的说。

    虽然不知道这宁秋月和程开颜有什么恩怨,但以他王蒙在文艺界的地位,丝毫不惧这位的权势。

    “原来他不想去吗?

    我们又不会让作家拿着枪上战场,这有什么好怕的?

    对不起,我还以为他这样的年轻人应该不会害怕这些事情才是。

    但是……我已经将程开颜同志的名字递了上去,您也不想程开颜同志受到处罚吧?或者落得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声吧?”

    宁秋月眨了眨眼,神情看着有些委屈巴巴。

    不过王蒙能看到的是女人的嘴角上扬,带着异常恶劣的笑容。

    好恶劣的女人。

    王蒙眉头紧皱,沉默许久,沉声道:“你不要太过分了。”

    “这有什么?您还没去问呢,您要不去问问小程同志,我想他会答应的。”

    宁秋月拧身离去,如瀑的头发在空中甩出一个弧度,头也不回的说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不错,请把《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