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太子不敢出长安

    “我就知道那些家伙靠不住,竟让太子带火炮进来。”

    程咬金忍不住吐槽。

    在先前朝臣跟太子的商议里,太子入城带一千兵马,可是不能带火炮的。

    而太子也是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现在,火炮不仅被用来强行攻打启夏门,太子的龙辇下,还有三门火炮。

    朝臣们也很冤。

    谁知道太子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

    况且这龙辇可是太子车架,再怎么说,太子都是监国太子,入城名义上是为了监国而来,谁敢提出去查太子车架啊。

    哪怕是有所猜测,也只能是憋着。

    这一番变故,让尉迟敬德跟程咬金变得迟疑起来。

    三门火炮。

    说实话,强行打的话,还是有胜算的,并非是打不过。

    可这样损失就会很大的。

    必然是惨胜之局。

    尉迟敬德跟程咬金,可不是想跟太子死磕来着。

    陛下那边还有命令呢。

    想到这里,尉迟敬德沉声道:“请太子前往别苑,众大臣都在那边等候。”

    李泰有些失望,不由低声道:“尉迟将军,程将军,都到了这份上了,就这么让太子走了?”

    李治没说话,因为他看得清楚形式。

    太子把火炮一架,今天这场就打不起来了。

    说到底,尉迟敬德跟程咬金,都是领的大唐的兵,而对面,可是太子。

    血拼是不可能的。

    这次,尉迟敬德跟程咬金都没搭理魏王。

    大手一挥:“撤。”

    见此,李泰也很无奈。

    不过他可不敢留在这里,连忙跟着一起走。

    李承乾骑在马上,看着前边大军离开。

    此时。

    后方一阵响动。

    是内侍文忠带着铁骑过来支援了。

    即便是不露出火炮,有这三千骑,亦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然,这是在长安城内。

    要是宫廷十六卫全部出动的话,就完全不同了。

    大唐此时中央禁军的数目,还没有到中后期的十几万之多,但六七万禁军还是有的。

    中央禁军不算府兵,算上府兵的话,长安这边总兵力在四十万左右,常备兵力二十万。

    “殿下,殿下。”

    内侍文忠看到龙辇里的火炮已经出来,连忙着急赶来大喊。

    他很担心太子受到任何的损伤。

    “没事了。”

    李承乾摆摆手。

    文忠仔细看了看,太子殿下没有任何伤势,衣着整洁,这才松了口气。

    苏定方在一旁道:“殿下,陛下已经醒来了。”

    李承乾点头道:“看来父皇,这是借此机会,引我入城。”

    文忠听到陛下醒来,有些慌乱的说道:“殿下,如今启夏门已经在手,殿下先行出城吧。”

    不仅是文忠,苏定方也有这个想法。

    太子殿下是他们的主心骨,长安城内太过危险,一旦有任何意外,很容易就被困在其中。

    若是出城返回洛阳,则依旧能掌控大局。

    李承乾看向启夏门的反向,道:“回不去了,入城吧。”

    这次,是他棋差一着。

    虽说李世民的醒转,确实有所备案,然历史的轨迹发生变化,此番李世民这么早就醒来,而不是跟历史记载那样瘫痪半年。

    “殿下,可是。”文中还想劝说一二。

    毕竟,这跟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太子的依仗,便是火炮。

    若是在洛阳,那是正面上的对决。

    可在长安,变数实在是太多了。

    苏定方先是皱眉,而后沉思缓缓道:“殿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父皇怕不是今日才醒,而是醒来已久。”

    “或许,在我们还没有抵达长安前,就已经苏醒了。”

    “所以,此刻城外,已然布满大量府兵,城内,亦是埋伏大量禁军。”

    “若回转,则再无保留。”

    文忠听闻大骇。

    可仔细一想,又疑惑道:“那为什么陛下他”

    李承乾没有再说。

    因为,他终究是太子啊。

    虎毒不食子。

    历史上,李承乾都造反了,李世民依旧是保其一命。

    更何况是现在。

    随即,队伍再次出发。

    外边偷偷探查的尉迟敬德跟程咬金,得到消息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就像是李承乾猜测的那样。

    在启夏门被夺取前,李世民就已经安排了大量府兵进行布防。

    长安城内,更是有四万禁军被偷偷调动。

    这件事,别说长孙无忌跟房玄龄,哪怕是李靖,都毫不知情。

    哦,不对。

    李靖现在知道了。

    按照朝廷上商议出来的对策,李靖过来调动部分禁军。

    到了才发现,这些禁军早就已经遵照陛下诏敕被调走埋伏。

    且在李靖抵达之后,他本身都被限制了,没有陛下诏敕不得离开。

    这也是为什么朱雀大街,李靖迟迟不到,是尉迟敬德跟程咬金出面的原因。

    李世民在寝宫内,又是怎么秘密安排这一切的。

    这就不得不说皇室内侍张阿难了。

    寝宫内的诏敕,全都是通过张阿难这边发出的,作为内侍兼右监门大将军,秘密传达陛下诏敕不是什么难事。

    且李世民作为打江山出身的皇帝,除开历史留名的一众臣子,本身还有大量的忠诚麾下。

    绕开所有人传令,这并非多大的难事。

    且只要太子队伍要出城离开,那么宫廷禁军跟城外府兵,便会立即夹击太子大军。

    三万神武军不少,很强,且有大炮。

    可这个时候,哪怕是损失惨重,一场血战,李世民也要把李承乾留在长安。

    他可不敢再放走太子了。

    潼关之事,不容许再出现。

    老李家的脸面,都要被丢光了。

    其实苏定方还是有些想不通。

    既然陛下安排这么周全的计划,可为什么不动手,反而是要让太子入驻长安呢。

    大内宫廷。

    太极殿,寝宫内。

    “承乾,他终究是朕的长子啊。”

    李世民叹息说道。

    现在的身体情况,李世民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熬过去。

    而大唐,李家。

    是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不管是从前,亦或是现在,在李世民的心里,太子一直是最优秀的继承人。

    可就是,犯了跟历史上所有太子一样的错误。

    太急了。

    都已经是太子了,这大唐天下迟早都是他的。

    为何偏偏,要这么急呢。

    甚至是不惜起兵谋反。

    李世民其实是有些想不同的。

    毕竟,他没当过太子。

    所以不能感同身受。

    哦,还是干过几个月太子的。

    只是他当太子那会,跟当皇帝还有什么区别,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因为没干过,所以不能体会当太子的煎熬。

    只是这一场病,让李世民有些担忧。

    是以只要太子稳稳当当的,李世民还是想让太子继续当太子。

    说到底,李世民对于李承乾,还是有很深的感情。

    这可是观音婢的嫡长子,更是灌注了观音婢的希望。

    当年,观音婢临终前,都在念叨的孩子。

    都说李世民偏爱魏王,可实际上在李世民的心里,从来就没有缺少过对李承乾的喜爱。

    “殿下,有消息传来,太子正在前往宫外别苑。”

    外面有侍卫汇报,得到消息的张阿难赶忙告诉陛下。

    李世民也是松了口气。

    他还真是担心,太子会在这个时候退走长安。

    “陛下,太子是不是知晓了。”

    其实在张阿难看来,太子在这个时候,应该是要走的,不应该会继续待在长安。

    尉迟敬德跟程咬金一过去,太子就知道陛下苏醒了。

    哪里会冒险继续留在长安。

    可偏偏,哪怕是知晓陛下早就醒来,太子依旧还留在长安。

    张阿难自认城外府兵跟禁军的布置,太子肯定是不知情的。

    连朝廷诸位大臣都不知晓,且都是临时调动,太子根本不可能得到消息。

    李世民闻言,却在此刻笑了。

    “承乾他,肯定是已经猜到了朕的打算。”

    这一刻,李世民突然赶紧自己跟儿子,有几分心有灵犀之感。

    是因为猜到了,所以不想跟他死磕。

    “陛下,接下来呢。”

    张阿难有些看不懂。

    太子入了城,然后呢。

    李世民道:“接下来,自然是太子监国啊。”

    ——

    宫廷别苑。

    李承乾终于到了。

    这里庭院还是很大的,临近皇城,是在东宫门附近的大坊。

    旁边的坊,便就是曾经的长安讲武堂。

    这座别苑,也算是李世民的临时行宫。

    所以在修建方面,还算是比较豪华。

    “恭迎太子殿下。”

    百官朝拜。

    毕竟现在李承乾监国,等同于圣人。

    “众卿平身。”

    对此李承乾没有什么陌生感,毕竟太子监国,可不是第一次。

    李世民喜欢游猎,经常出去大半个月,亦或是数月,都是太子监国。

    众大臣也很熟悉。

    只是场地有所不同而已。

    “诸位可知,今日朱雀大街之上,发生了何等悖逆之事?”

    李承乾上来就直接发难。

    站在大唐的角度,不管怎么说,魏王跟晋王这次袭击,都属于谋逆大罪。

    抛开当初在洛阳起兵造反不谈,此次袭击,就是谋逆。

    毕竟,李世民可是恢复了他的太子位。

    李承乾声如寒铁,目光扫过众人,在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身上稍作停留,“魏王李泰、晋王李治聚众数千,在皇城要道设伏截杀储君,此等行径,当以何罪论处?”

    房玄龄微微皱眉,他没想到,太子一来,就直接要问罪魏王跟晋王。

    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有些话,又不能摆在台面上说。

    “太子殿下,魏王跟晋王并未在此,此事尚无定论,当谨慎言辞……”

    面对李承乾咄咄逼人的目光,房玄龄也只能是先打个马虎眼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魏王跟晋王的事情,那也只能是交给陛下去定夺。

    此刻,他们已经得到消息,陛下早就苏醒了,且暗中做了诸多安排。

    “谨慎?”李承乾冷笑。

    “朱雀大街尸骸未寒,苏定方将军缴获的‘魏’‘晋’将旗犹在,难道要等他们举兵杀入皇宫,诸位才肯相信?”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血尚未干涸,难道还要我重蹈隐太子覆辙?”

    房玄龄拱手道:“太子殿下息怒,律法之道,讲究证据确凿。若此时贸然定魏王晋王之罪……”

    “证据?”李承乾猛地抽出佩剑,剑尖指向厅外,“苏定方何在!”

    铁甲碰撞声由远及近,苏定方怀抱染血的旗帜踏入厅内,旗面“魏”“晋”二字在烛火下泛着暗红:“启禀太子,此乃从敌军手中缴获的将旗”

    褚遂良直接开口道:“太子既已有证,为何不直接面奏陛下?”

    这是笃定了太子不敢去见陛下。

    陛下既然醒来,太子俨敢入宫?

    这一进,可就是出不来了。

    褚遂良明白,太子这是要把魏王跟晋王先行定罪,可这等事情,褚遂良自然是不答应的。

    李承乾冷冷看向褚遂良,道:“等父皇醒来,孤自会禀告父皇,然现在,诸位觉得,这等大事,不应该先行定罪吗。”

    这一番话,让褚遂良有些无言以对。

    现在大家都知晓陛下已经醒来了,可这话不能说。

    怎么说,说陛下假意昏迷,欺骗太子入城?

    这等于是坏了陛下的颜面。

    太子就是抓着这点,要给魏王晋王定罪。

    这里头,涉及到朝廷章程。

    大唐的朝廷,并非皇帝一言堂,律法章程,自有秩序。

    皇帝的命令都能被门下省驳回。

    若是在这朝廷上定了魏王跟晋王的罪,那么后续哪怕是陛下亲自过来,也还是要走流程。

    很显然,李承乾就是卡在章程这里。

    褚遂良沉声道:“太子殿下,陛下醒来后,定会秉公处置。此刻若太子擅自行刑,恐遭天下非议!”

    不管太子怎么说,褚遂良反正是不同意的。

    你说陛下没醒,那我就说等陛下醒来。

    李承乾淡淡道:“我从未说要擅自行刑!”

    “但在父皇来临之前,我要诸位在此定案,魏王李泰、晋王李治犯谋逆大罪,其府邸亲信一律收押,待父皇醒来后定夺!”

    “另,晋王李治私自调动金吾卫,暂且革职晋王李治金吾卫大将军之职。”

    “诸位,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闻言不语。

    若陛下没醒,他自然是支持,可陛下醒来了,这就完全不同了。

    倒是魏征直接站了出来说道:“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有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不错,请把《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