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我带你们回长安

    是夜。

    洛阳宫城内。

    李承乾站在庭院中,看着天上的明月。

    这个时代,还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夜晚的天空极其纯净。

    明亮的月光洒落,天上繁星如在眼前。

    哪怕没有烛火,依然感觉四周并不黑暗。

    “殿下。”

    太子妃苏玉儿轻声呼唤。

    “耶耶。”

    小李厥蹦蹦跳跳的跑过来。

    现在的小李厥,已经逐渐长大了。

    “抱抱。”

    李承乾笑着抱起小李厥。

    “耶耶,我们还要在这里待多久啊,我想家了。”

    对于小李厥来说,洛阳宫廷虽好,可终究比不上东宫。

    刚来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时间一长,就想回东宫了。

    听到这话,苏玉儿面带训斥:“不许胡闹,小青,带他去旁边玩。”

    小李厥已经七岁了。

    七岁八岁狗都嫌。

    现在的小李厥是最调皮的时候,即便是温婉的苏玉儿,有时候都要被气到。

    尤其是学习功课这块,简直都要被气炸了。

    当初自己学习这么简单,好像也没有什么复杂,为什么小李厥感觉就跟个傻子那样,学什么都不会。

    即便是背个典籍,都经常出错。

    这让苏玉儿一度怀疑,小李厥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好在小李厥的长相随苏玉儿。

    只是苏玉儿本也是极其聪慧,不然成不了太子妃。

    太子李承乾就更不用说了。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

    可小李厥

    苏玉儿感觉额头青筋跳动。

    “没事,我们很快就要回家了,不需要多久。”

    李承乾放下小李厥,笑着回应道。

    “真的吗,耶耶。”

    “当然是真的,难道耶耶会骗你吗。”

    “太好了,我们要回家了哦。”

    小李厥高兴的跟着宫女小青玩去了。

    然而看到小李厥离开,苏玉儿面色复现担忧。

    “殿下,我听说长安有了变化,陛下龙体不适,魏王跟晋王,欲要争夺监国之权。”

    这个消息,算不得什么秘密。

    尤其是李世民病倒的事情。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苏玉儿有些迟疑:“殿下打算回长安吗,只是这个时候回去,怕是会前功尽弃。”

    这话,苏玉儿本不应该说。

    他是李世民的儿媳,如今公公生病,却要劝说夫君不回去。

    只是这个时候去长安,那岂非是自投罗网。

    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这局面,放弃了,太可惜。

    也许会有个好名声,然而,却要成为粘板上的鱼肉。

    李承乾笑了。

    “玉儿,你莫不是以为,我要独自回长安吧。”

    苏玉儿有些没听懂,清澈的眼睛带着迷茫。

    李承乾看向西边。

    那是长安的方向。

    缓缓道:“我为太子,十三岁时,便开始监国,乃大唐储君。”

    “今父皇病危,自当由我,行监国之权。”

    苏玉儿疑惑道:“殿下,我听说,陛下已经醒转了。”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已经是醒了。”

    “可谁说,父皇不会再次昏倒呢。”

    苏玉儿瞪大了眼睛:“殿下,你.”

    李承乾微微摇头:“想哪去了,我哪有这本事。”

    “只是父皇的病情,应该不是这般简单。”

    “这就要看老天了,如果父皇再次昏倒。”

    “那就是我们的机会。”

    苏玉儿皱眉道:“只是.”

    李承乾摆摆手,打断了苏玉儿想说的话。

    解释道:“从潼关前往长安,还有蒲津和武关。”

    “李靖已经回长安了。”

    “你说,若父皇再次昏倒,我这太子,亲临蒲津,武关城下,他们的守将,敢不开门吗。”

    “他们,敢阻扰吗。”

    苏玉儿想了想,道:“可是长安。”

    问题不再于蒲津,武关,在于长安城。

    如果长安城不开门,便是抵达了长安城下,又如何。

    李承乾很是自信:“会开门的,因为只要我到了,他们就没有了选择。”

    “君臣大义,我为太子,父皇病倒,我自当监国。”

    “谁敢拦?谁能拦?”

    恢复李承乾的太子位,对于李世民来说,不过是暂缓之计,可这将会成为李承乾的杀手锏。

    谁都不会想到,李世民会在这个时候生病。

    不,李承乾想到了。

    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想到了。

    历史记载,李世民就是在这年,瘫痪了半年。

    只是可惜的是,在此前,李承乾就已经被废了,且还去世了。

    所以这半年都是被立为新太子的李治监国。

    今天改变,李承乾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按理说李世民也没有悲痛欲绝,从而生病。

    然李世民的病症,并非只是因为李承乾。

    李承乾的死,是导火线。

    本身来说,李世民早年驰聘沙场,就有不少暗疾。

    再加上晚年酒色过度,或许还有家族遗传病这些等等因素。

    现在的李承乾没死,然拥兵造反,也给李世民气得够呛。

    李承乾一度认为,可能李世民不会发病了。

    但终究是发病了。

    既然发病,那就是机会来了。

    不需要说瘫痪半年,哪怕只是一月,半月,都足以。

    李承乾笃定,李世民的病,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好。

    有些事情会改变,可人的身体不会。

    再怎么改变,人还是这个人。

    “届时,我带你们回家。”

    对于苏玉儿,小李厥来说,长安才是他们的家。

    而李承乾,也终将返回长安。

    再入东宫。

    只是这次,就完全不同了。

    ——

    右金吾卫大将军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李治凝重的面庞。

    李义府领命匆匆而去,不多时,便带着金吾将军陆仝踏入书房。

    陆仝一进门,便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末将陆仝,拜见晋王!”

    李治微微抬手,示意陆仝起身,目光上下打量着陆仝,轻声说道:“陆将军,今日唤你来,是有要事相商。你且先坐下。”

    陆仝依言起身,坐在一旁,心中却满是疑惑与忐忑。

    自己身为曾经太子李承乾的旧部,虽陛下下了不追究的诏令,但前途已然蒙上一层阴影。

    如今晋王突然传唤,不知是何用意。

    李治看着陆仝,缓缓开口:“陆将军,本王知晓你曾是太子旧部。太子之事,实乃我大唐之不幸。但如今父皇病重,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大唐社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陆仝心中一凛,忙道:“晋王所言极是,末将虽一介武夫,也深知局势严峻。只是末将如今……”

    他微微顿了顿,神色有些黯然。

    李治目光炯炯,盯着陆仝:“陆将军,你莫要灰心。本王今日找你,正是想给你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你在金吾卫多年,想必对军中情况了如指掌。如今本王身为金吾卫大将军,却发现军中有些人似乎并不那么可靠。”

    陆仝心中一动,他隐隐猜到了李治的意思,但仍谨慎地说道:“晋王,金吾卫肩负保卫长安、守护皇室之重任,向来纪律严明。只是军中人数众多,末将也不敢说对所有人都十分了解。”

    李治微微冷笑:“陆将军,你我打开天窗说亮话。本王听闻,右金吾卫中不少人与魏王府有所往来,甚至与五姓七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在这关键时刻,很可能会成为大唐的隐患。”

    陆仝闻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李治对军中情况竟如此了解。

    犹豫了一下,说道:“晋王,军中确有一些将士与各方势力有所关联,这在军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

    李治打断他的话:“陆将军,本王问你,你觉得在这右金吾卫中,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本王能否信得过你?”

    陆仝心中一震,终于完全明白了李治的言下之意。

    这是晋王在试探自己,同时也给自己抛出了橄榄枝。

    略作思考,陆仝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太子已倒,若再不寻得新的依靠,前途将一片黑暗。

    而晋王如今手握金吾卫大权,又在储君之争中崭露头角,或许是自己的一个转机。

    虽说如今太子那边势大,可他人在长安,管的是城内。

    作为多年跟随陛下的将领,对于军中大多数人来说,哪怕太子现在很有优势,但更多人依旧觉得,最后的胜利者,必然是陛下。

    陆仝站起身来,再次单膝跪地,神色坚定:“晋王,末将从今往后,唯晋王马首是瞻!右金吾卫中,与魏王府、五姓七望关联密切之人,末将知晓不少。这些人平日里仗着背后势力,在军中多有骄纵,实乃军中蛀虫。”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好!陆将军,你能明白本王的心意,本王甚是欣慰。如今时间紧迫,这些人留在军中,随时可能生乱。本王命你先下手为强,将这些人全部抓捕。”

    陆仝面露难色:“晋王,这……这些人毕竟也是军中将士,若无确凿罪名,贸然抓捕,恐怕难以服众,也不符合律法章程。”

    他是完全没想到,这才刚表态,就要给投名状。

    这些人是随便抓的吗,不是抓不到,是不敢抓。

    抓了他们,得罪魏王也就罢了,五姓七望也得罪死了。

    对于太子,晋王这等皇室贵胄来说,压制五姓七望是很正常的,这些世家的人也不可能说跟太子皇子对着干。

    可他陆仝,不过是个没背景的将军,打拼多年,累积军功,才有如今。

    怎么得罪得起啊。

    李治目光一寒:“陆将军,如今父皇病重,朝堂不稳,李承乾在洛阳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头,一切当以大唐社稷为重。若等他们先动手,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至于罪名,本王自会安排。你只需按照本王的命令行事,事成之后,本王定不会亏待你。”

    这算是最后的通牒,如果陆仝不敢做,对于李治来说,陆仝还能有什么用。

    他要的是彻底掌控金吾卫。

    要在关键时候,能在夺嫡之时起到作用。

    两万余兵马,在长安城中,这已经不仅仅是大用那般简单。

    当然不是说冲击大内,而是对付魏王,他的好四哥。

    如若有变,强势围堵魏王府,即便是四哥有再多的关系,又能如何。

    在军队面前,什么权力先要先靠后。

    陆仝咬了咬牙,心一横:“末将明白,愿听从殿下命令!只是此事重大,末将一人恐难以周全,还望殿下能再派些得力人手协助末将。”

    都到了这份上,陆仝也清楚,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即便是五姓七望有所怨恨,那也管不着了。

    晋王都这么说了,如果不跟着干,就是把谁都给得罪了。

    反之,如若晋王登临大位,他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之所以要晋王安排些人,不是他手下兄弟不够,而是必须要有晋王这边的人领头,才能分担一些风险出去。

    至少后边被人追责,也能推脱到晋王身上。

    他只是依照命令行事。

    李治微微点头:“这是自然。李义府,你即刻挑选一些忠诚可靠之人,亲自协助陆将军行动。此事务必做得隐秘,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李义府拱手领命:“谨遵晋王吩咐!”

    听到李义府也跟着,陆仝放下心来。

    李义府是晋王心腹,有他顶着,他压力就要小上很多。

    思索后陆仝再次说道:“晋王,抓捕这些人容易,但他们在军中也有一些亲信,一旦行动,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甚至引发军中骚乱。”

    李治沉思片刻,说道:“陆将军所言有理。这样,在抓捕行动前,你先找个借口,将那些可能会闹事的亲信调离原岗位,分散到各处。等到行动之时,便不会有人轻易响应他们。”

    陆仝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晋王考虑周全,末将佩服。末将这就去安排。”

    “等等,”李治叫住陆仝:“此次行动,务必要迅速、果断。一旦开始,便不能给他们任何反抗的机会。还有,对于那些被抓捕的人,要严加看管,防止他们互通消息。”

    陆仝重重地应了一声:“末将明白!”

    陆仝与李义府退下后,李治独自一人在书房中踱步。

    今夜的行动尤其关键,虽说是先发制人,然若失败,不仅他的储君之梦将破碎,还可能会引发金吾卫大乱。

    届时父皇定然责问。

    而若成功,将彻底掌控右金吾卫,真正能跟四哥掰腕子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不错,请把《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