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十点,秋叶书社本部。
脸色通红的栗山秋惠深吸了口气,调整了一下因为跑了近一公里而急促的呼吸,接着抬手敲响了社长办公室的门。
咚咚咚。
“进。”
下一秒,北辰一郎的回应声如约而至。
“那个,社长您找我?”
推开没锁的办公室的门,栗山秋惠探了个头进去,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明明这段时间她没有在工作上犯错,但她莫名的就是有些心虚,就像是念书的时候被老师抽查作业一样,明明是完成了的,但还是会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是。”
北辰一郎有些狐疑的看了她一眼,旋而朝着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进来坐下说。
明明他刚才的语气很正常,她怎么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嗨!”
栗山秋惠微微颔首,把门带上后来到了会客沙发前坐下。
两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了起来。
或者更准确一点的说,是栗山秋惠如坐针毡,北辰一郎则是在琢磨该怎么开口。
“在聊正事前,我先问个问题。”
斟酌了半天,北辰一郎还是决定按照老方法来。
渡边悠的身份在秋叶书社内部又不是什么秘密,更别说栗山秋惠本来就是渡边的责任编辑。
“您说。”
闻言,栗山秋惠立刻坐直了身子,摆出了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你脸怎么这么红?”
“……”
“……”
两人对视了数秒,最终是以栗山秋惠率先受不了这种尴尬,主动移开了视线。
“您不是催的急么,所以下了地铁之后,我是跑回来的,加上天气又热,所以……”
她打住了话头,耸了耸肩。
该说确实是自己吓自己么?
她还以为北辰一郎要问业绩上的问题呢。
结果就这!?
“好吧。”北辰一郎轻轻咳嗽了一声,不动声色的把茶几上的纸巾盒推到了她面前,接着丝滑的聊起了正事儿,“关于渡边的新书,你有收到什么风声吗?”
“前天吧?不,是大前天,我和他聊了几句,他的回答是已经在动笔了。”
栗山秋惠没有急着去抽纸巾擦汗,而是先回答起了北辰一郎的问题。
“大前天?”
北辰一郎咀嚼了一下这个日期,随即嗤笑了一声。
渡边这小子,倒是会做保密工作。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毕竟这人的行事风格就是这样,会习惯性的把六分说成三分,把擅长说成略懂,经典的经典的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
“怎么了?”
栗山秋惠读出了北辰一郎的潜台词,眉宇间多出了几分疑惑。
“没什么,只是觉得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北辰一郎摇了摇头,从包里拿出了装订好的一摞A4纸,接着递给了栗山秋惠,“看看吧,然后给我一个准确的评价。”
“他的新书?”
“是,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让我很为难的要求。”
“这些原稿有多少字?”
栗山秋惠看向了北辰一郎。
她是不会去追问‘为难的要求’的,身为顶级打工人,她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自己的责任又到哪儿为止。
“一万多字。”
北辰一郎端起了面前的热茶,喝了一口。
“那我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可能半个小时左右?”
“不需要赶时间,好好看完就好。”
“好的。”
得到了北辰一郎肯定的回答后,栗山秋惠放下了心来,翻开原稿静静的看了起来。
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就是因为她喜欢文学,喜欢文字,而且比起和人打交道,和人的作品打交道无疑要轻松的多。
至少免去了大量的勾心斗角与八百个心眼子的环节。
瞄了认真阅读起了《白夜行》的栗山秋惠一眼,北辰一郎站起了身来,坐回到了办公桌前,继续看起了未看完的那本书。
一时间,社长办公室内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了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以及秘书偶尔给北辰一郎添茶时的倒水声。
“呼……”
半个小时后,栗山秋惠放下了手中的原稿,然后长舒了一口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上一次看的这么舒畅,还是在上一次。
“看完了?”
北辰一郎放下了手中的书,抬起眉来看向了她。
“嗯。”栗山秋惠点了点头,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以业内编辑的眼光来看,渡边老师的这本新书是完全合格的推理作品。
“虽然目前并不完整,但就目前我看到的内容而言,质量是完全过关的,而且切入点相比于别的推理也很新颖。
“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发挥直到结尾,那这本书或许又能拿下今年的实体销冠。
“也能顺理成章的成为渡边老师的转型之作。
“但前提是这本书今年能够完成,以及,渡边老师不会突然抽个风什么的。”
作者抽风的事儿她见过太多了,包括但不限于写着写着就文青病犯了,突然开始物哀,男女主角要么分开,要么一方死了的。
当然,作为一个有操守的编辑,她还是强忍着个人的喜好看完了这些书。
然后把为了物哀而物哀的那一部分打了回去。
“抽风这点应该是不会的。”
北辰一郎接上了话茬。
别的他不敢保证,这点他还是敢保证的,至于为什么,理由无他,自己的侄女儿是第一审稿人。
她是不会允许她最喜欢的渡边老师突发恶疾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是尽快把合同签下来,然后我们这边就可以开始做相应的宣传案了,等到渡边老师完成,我们着手就开始干。”
栗山秋惠飞快的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得益于去年渡边悠的一飞冲天,作为编辑的她也积累起了相应的工作经验。
比如此前她从未有过的,如何与大热的作者打交道这种经验。
“你先别着急。”看着栗山秋惠这幅干劲满满的样子,北辰一郎连忙叫了停,接着便讲起了刚才没讲完的后续,“渡边这次不想走传统实体的路子,他想连载。
“这也是他的‘条件’。”
老实说,这是他第二次见渡边悠态度这么坚决
——上一次是在谈版税分成的时候。
“啊?连载?”
闻言,栗山秋惠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
秋叶书社确实有杂志,但杂志的销量一直比较微妙,处在一个很奇妙的阶段,就是说多谈不上多,但说少也谈不上的尴尬区间。
去年的这个时候,社长甚至还提议过要不要把杂志给取消了,但在开会商讨后,大家还是保留了杂志。
一来,不是所有的投稿都是长篇的,也有那种传记似的散文,二来,书社本身也需要有一个除了互联网以外的,纸媒的发声渠道。
“所以你的意见呢?”
北辰一郎的左手搭在了椅子的扶手上,右手撑起了侧脸。
在书社的问题上,他从来就不是一言堂,他更愿意倾听专业人士们的意见。
“这个的话就看社长您怎么想了。”栗山秋惠斟酌了一下词句,“如果您认为渡边老师的粉丝群体值得信赖,那可以考虑答应,反之……”
她没有把话说完。
其实这个问题说好决定也好决定,说难决定也难决定,关键就在于社长信不信任渡边。
“你这话说的。”
北辰一郎瞪了她一眼。
他怎么可能听不懂她的意思。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会答应。”栗山秋惠顿了顿,“毕竟连载完了之后出个合订本不也是一样的么,愿意买单的人什么时候都愿意买单,摇摆犹豫的人总有他们的理由。
“与其在意这些,不如在意书的质量,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从书的质量出发的话,以目前渡边老师拿出的原稿的质量,这本书保底都不会差。
“所以我觉得您可以尝试着相信他。
“且话又说回来了,渡边是书社的王牌作者,您是书社的社长,您就更应该相信他了,不是么?”
作为渡边悠的责任编辑,她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渡边这边的。
哪怕面对的人是社长。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直觉告诉她,这本书大有可为,如果因为这种事情和渡边悠闹掰了,导致这本书被别的书社签下来了的话,他们一定会后悔的。
“确实有点道理,不过,你对他这么有信心?”
北辰一郎话锋一转,有些意外的提了一嘴。
“您会不相信一个让您的收入翻了三倍的人吗?”
栗山秋惠的回答言简意赅。
“……”
他突然有点无言以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