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身边的美人也知道轻重,嬴政一向是当日事当日毕,批红的时候除了使点小坏,绝不敢打扰,要不然现在嬴政绝对没空批红。
三日转瞬即逝,队伍仍未出函谷关。嬴政这一路上也没闲着,召见各地官吏,乡里父老,多加慰问,也都给予了些许象征皇恩的赏赐。
这一路上,诸多皇子递上来的书函嬴政也都看了,所有皇子递交的书函,全部直接交到嬴政手中,中间不经过任何人,嬴政看后也全部烧毁,一切都在他自己的心里。
目前关中之地,整体形势一片大好。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广袤的田野间,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百姓们安居乐业,这一点只看寻常百姓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确定。
关中腐败欺民现象还是极少的,毕竟还是在天子脚下,老基本盘了,各地皆是蓬勃发展,好一点很正常。
如果现在关中的百姓生活都不好,那才真是完蛋了。重点还是要看函谷关外,越往东,那稀奇古怪的事情就肯定会越多了。
看当地官员能力和道德到底如何,这并不难。
当今天下,大秦有近八百个县,每县多则不过五六万人,少则不过一两万人,甚至不满万人。
就这种规模,但凡上心查一查,采集民风,倾听民意,那都能知道当地官吏到底是什么货色,只有想不想查到,不存在查不到。
只需要看一下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到底是什么样子,面容精神到底是什么气象,就已经能看得出当地官员到底治理的怎么样。
再查看府库中的物资储备、武库中的兵器装备、军伍的实际人数,核对账目是否相符。
了解收上来的赋税去向,剩余多少,征发的徭役都用于何处,当地水利设施是否完善,道路建设状况如何。
同时,对比当地官吏与百姓的衣食住行用,两者差距一目了然。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当地吏治情况基本就清晰明了。
嬴政主要看的只有三条,第一就是当地官员吏员的名声如何?有没有给朝廷抹黑。
其二,当地发展状况怎样,经济是否繁荣,民生是否改善。
第三就是账目有没有大问题。
若是官吏的名声好,但是当地发展的不行,那就看看是客观因素还是能力问题,亦或是装的。
若是客观因素,就看具体是什么原因,有没有是中央政策问题影响,上下部门协调有没有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整理汇编搞清楚以后,对帝国内部的行政优化是有极大的利好的。
如果只是能力问题,只要名声好道德过得去,这种人虽然做不到一县之主官,但也可以调到监督监察岗位。
如果是装的,那就看第二条了,若是发展的好,那也可以当没看见。
如果因为贪腐问题,发展的不好,还装一副好名声,这种就要严肃处理。
如果名声又好,道德又过得去,能力还强,当地治理的好,这种就是他的运气了,赶上皇帝巡游,被记在心里了,值得大力提拔培养。
还有就是第三条,就是账的问题。
稍有小瑕疵,若口碑不太差,当地发展也还行,这种也能睁只眼闭只眼。
这世上哪有不偷腥的猫啊?偷点儿肉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你不能把整条鱼都偷走了,也不能把家里挠的稀巴烂,更别说挠了主人,那就真该死了。
除了官吏,还有就是当地大族,有没有名声不好的,欺压百姓的,查清了一律罪加一等法办。
如果有这种欺压百姓的,甚至是违法乱纪厉害的,但是消息却传不出去,上级领导辖区也不知道,那这事情就严重了。
这种情况就不是烂一个人两个人了,基本就是烂一片了,必须重拳出击!
以目前的体制,如果当地出了大问题,而上面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那这问题就太严重了,外朝内廷密卫,全烂了,陷入了消息真空。
这意味着当地的一切都超出掌握了,必须大洗牌!彻底清洗!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以大秦的体制,再加上刚调整不久的官制,怎么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烂成一片,起码再过二十年才有可能。
而且吧,在嬴政看来,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收拾贪官污吏更容易收买人心的了。
对皇帝来说,处置贪官污吏是最划算的买卖,第一就是甩锅,都是底下人干的,不是皇帝指使的,皇帝也是被蒙蔽了,上面的本意是好的,是下面的人不好好执行啊。
第二就是收买人心,天底下还没有老百姓不喜欢处理贪官污吏的。
第三,处理了以后该抄家就抄家,该流放就流放,该杀就杀,这又是一笔收入。随便干掉一个贪官,也顶得上盘剥一百户普通百姓啊。如果是更大的,那可能就抵得上一千户,一万户了,朝廷多笔钱,这也是好事啊。
第四,杀鸡儆猴,展示威严。别以为当官了就能随便为所欲为,影响统治,影响稳定,这种蠢货一个不留。
第五,如果查处的这人,并不是什么心腹人物,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那这空出来个位置就可以当即提拔人,可以收获一个自己人。
如果是自己人,那么这种严重破坏制定规矩的蠢货肃清了也好,如果不舍得或者不方便,那也好好教训一顿,可先贬到别处,日后再寻机提拔,
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悄悄处理,这样也可以大幅增强对方的忠心,使功不如使过嘛,怎么都不亏。
果然,直到出了函谷关,嬴政准备大开杀戒的屠刀也没有用上。
这让嬴政自己心里也悄悄出了口气,如果大本营现在都烂了,那这些年可真是太失败了。
若真是如此,接下来的重心就都不是放在发展上面了,而是要放在吏治整顿上面了。
队伍一路前行,直至洛阳,沿途所见也让嬴政颇为满意。洛阳作为中原腹地,归入大秦已久,如今一片安宁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生活富足,虽存在一些小问题,但都是小问题,好解决。
洛阳周室的旧宫也早就精心收拾妥当,所有人在洛阳暂且安顿下来,好好休整安歇一段时间,毕竟随行官员之中有许多都年纪大了,不能往死里折腾啊。
而嬴政也要视察洛阳京管道各部门的工作,此趟前来,他就是要挑出一些典型给宰了,以儆效尤。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莫要以为天高皇帝远,皇帝的威严无处不在。天高是真的,但皇帝并不远。
黑龙早已潜入洛水,静静蛰伏。待处置完贪官污吏,安抚万民之时,黑龙便会现身,向百姓展示神龙风采,让他们知晓传言不虚。
洛阳京管道的工作,做的还是可以的,整体可圈可点。毕竟是中原腹地,什么也不缺,无论官吏还是百姓素质,都是较高的。入秦多年,也早就理顺了,政策的推广和发展都较为顺利,情况也是良好。
贪腐情况也不严重,毕竟帝国万象更新才两年多,烂的再快也不至于这么快,腐败滋生尚需时日,现在漏洞还没研究出来呢。
而且吕不韦也回来养老了,这个退休的擎天白玉柱在这儿镇着,也没人敢太过分。
但是如果说没有贪官污吏、恶豪劣绅,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只是没有太过分的罢了。
还是社会氛围啊,现在帝国整体氛围就是积极向上,努力发展,嬴政又是一向倡导仁义,上行下效,官员与豪强即便不愿遵循,也不敢公然违抗。
淫虐百姓这种事,无论官员还是豪强都是不敢做的,那不是打陛下的脸吗?
毕竟皇帝既然讲仁义,那就意味着最讨厌不仁义的人。那些不仁义的人,会有什么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最多也就是想办法捞点钱,好好享受享受。
像这种,只要不过分的,并且知道皇帝出巡以后开始收敛的,嬴政也都睁只眼闭只眼。
不能拿对圣人的标准对待官员,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只要没有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就不宜轻易杀官。
恶豪劣绅除外,这种随便杀,最好多杀点,杀得越多当地越安稳,统治越稳固。
对于当地吏治,那些犯事的,嬴政也依次考校了诸多皇子,让他们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老大扶苏秉行中庸之道,简单说该杀杀,该贬贬,慎杀轻杀。
老二子笃就憨笑着一句话,依大秦律法处理。
老三天明和他二哥说的一样。
老四豫德建议慎杀少杀,行仁恕之道,可以多流放东南或河西,那些地方缺人。
还有老六志吉,这个母亲是羌族美人的儿子。他耍小聪明,说的是行仁义之道,不杀,天子巡游天下,乃是大德大善,大喜大庆之事,杀人不祥,贬官流放即可。
反而是大有,一反常态,就斩钉截铁一个字,杀!依大秦律法,再罪加三等杀。天子巡游尚不知收敛被抓,平日里还不知会有何等猖獗残虐百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天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