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宣战

    嬴政这一手,不止是普通百姓,即便是许多官员贵族、士子、学者,也都是心悦诚服。

    原本便对嬴政忠心耿耿的人,此刻那股忠诚已然达到死心塌地的境地。

    而那些原本心怀二心之人,在这般局势之下,多数也都收敛了心思,不再有其他杂念。

    那些曾心怀妄想的人,如今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不再有非分之想,转而真正地向嬴政效忠。

    此时的嬴政,端坐在巍峨的宫殿之中,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自信。整个大秦帝国,仿佛都被一层祥瑞的光辉所笼罩,所有人沉浸在天命护佑的喜悦氛围里。

    然而,世间之事,总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在楚国,刚刚病愈的楚幽王,面色苍白,身形还有些虚弱,他现在是真高兴不起来了。

    他接到的第一条消息,是嬴政紧急大朝会说的托梦一事,对这个楚幽王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心里嘲笑秦王又搞这些糊弄愚民的把戏。

    等接到第二条祭天之后的消息后,他笑不出来了,甚至有些迷茫恐惧。

    他也控制不住的怀疑,难道这世间真有天命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难道天命真的已经偏向了秦王那边?

    在狠狠摔了一个酒杯之后,楚幽王阴着脸决定不再想这事。

    有龙又如何?未必就一定代表有天命。

    即便是有,那又怎样?

    天命也不是一成不变、不能消失的。

    想那大夏、大商、大周,曾经何其辉煌,不也都走向了灭亡吗?

    与此同时,在魏国,魏景湣王此刻的心情犹如坠入了冰窖,整个人都麻了。

    说实话,对于天命不天命的说法,他已然不在乎了。

    因为,秦军那如狼似虎的进攻态势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宣战的秦使还未抵达魏国,但秦王在大朝会上已经宣布了攻魏之事,他又怎么可能毫无察觉?

    即便消息再怎么不灵通,也不至于迟钝到这个地步。

    秦王拿着上天之命的说法攻魏,他连反驳谴责的动力都没有。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也没用了呀。

    现在魏国国内民心浮动,百姓们人心惶惶,魏景湣王简直是心中惊骇。

    该死的愚民,都被秦王蛊惑了!

    秦王说的上天之意难道就真的是上天之意吗?

    寡人岂是昏庸无能之君啊?!

    但是魏景湣王偏偏不敢反驳此事,一来以现在的舆论形势,他反驳效果不大。

    二来,他也是怕激怒秦王。

    毕竟想要反驳这条舆论,只能说秦王没有天命,秦王得到的天命也是假的。

    可是如果这么说,一来是否了任何一位君王最看重的天命,二来是否了秦王的信誉。

    这都大概率会激怒秦王,激怒秦军。

    这简直就是在绝自己的后路啊!

    魏景湣王思虑了好几天,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反驳。

    但是面对现在的危局,他也是真的绝望。

    现在想求援都不知道去哪求,齐国肯定没用。

    至于楚国,嗨,也没用。如今楚国自身也难保,根本指望不上。

    就靠现在无险可守的魏国,凭什么去抵挡秦国?

    还有一条最让魏景湣王心中不安的事情,那就是传说中的水淹大梁城。

    魏景湣王丝毫不怀疑这个计划的可实施性,虽然传闻秦王给否了这个建议,但是魏景湣王太清楚了,这就是威胁。

    真要是攻城不顺,前方大将一定会‘自作主张’用水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到时候秦王把责任都推到前方大将身上,但是前方大将又有大功,无非是训斥一顿,罚酒三杯。

    等下次再给一个更大的立功机会。

    明面上不给什么奖赏,暗地里给着弥补。

    这点小伎俩,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君王不方便做的事,自会有人自作主张代劳。

    这意味着,想要靠经营百年,铜墙铁壁的大梁城硬抗,是绝对不可能的。

    并且如果因为自己顽抗,大梁城成为一片水泽,那么秦王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所有的罪都推在自己身上。

    还是那句话,冥顽不灵,违抗天命嘛。

    那时候整个大魏王室的结果就一定不会太好了。

    而且,知道水淹大梁这个事儿的人实在太多了。满朝文武百官自不必说,即便是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以现在的形势,再加上秦王平日里积累的好名声,即便是自己想要拼死顽抗,又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自己舍生忘死?

    这还真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魏景湣王越想越觉得绝望,他无力地挥了挥手,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屏退了身边所有的人。

    随后,整个人瘫倒在王位之上,双手抱头,埋头闷声大哭。

    “父王!父王!大魏难道就要亡在儿臣手中了吗?!父王!孩儿对不起您!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祖宗基业毁于孩儿之手,孩儿有罪啊!”

    魏景湣王的呜咽哭泣之声,在空旷的宫殿内久久回荡,令人心酸,他几近昏厥,悲痛欲绝。

    而在齐国,齐王建在得到这一切的消息之后,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脸上露出一抹微笑,然而这笑容无比复杂,似有无奈,又似有解脱。

    随后,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那声音仿佛带着无尽的惆怅。

    接着,他下令派使臣前往秦国,言称明年要入秦朝拜。

    之后,他便又如同往常一般,接着奏乐接着舞了。

    接着奏乐接着舞啊。

    无论魏景湣王多么不情愿,秦使终究还是到了。

    正如魏景湣王所料,如今的魏国国内民心浮动,局势动荡不安。

    普通百姓还好,无组织的百姓永远只能随波逐流。

    但是对于那些官员贵族们来说,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他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盘算,深知投降要趁早!

    投得早,便能多得好处,投得晚,恐怕连汤都喝不上。

    拼命是不能拼的,主要是也拼不赢。

    这段时间魏景湣王很明显的感觉到了朝堂上下气氛都不对,他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大王,这点政治嗅觉还是有的。

    即便心中再怎么不甘,再怎么不愿,可还是暗自下定了决心。

    李斯到了大梁城以后,是相当轻松自在,悠哉悠哉,心里丝毫也不急。

    这次的任务可以说是公费旅游,自己再怎么巧舌如簧,魏国也不可能一箭不发就直接投降,起码也要打过一场再谈才有意义,自己这次来也不过是宣告一声罢了。

    李斯虽然不急,但是魏景湣王却心急如焚。李斯刚到大梁城,第二天,魏景湣王便在朝会之上召见李斯。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大臣们个个神色紧张。李斯倒是礼仪周全,丝毫没有慌乱。

    他稳步走入殿内,身姿挺拔,一丝不苟地行礼:“外臣李斯,拜见魏王,大王万福金安。”声音清朗,在殿内回荡。

    魏景湣王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显得极为勉强,硬扯出来的十分难看:“李卿平身。”

    随后,他又对着一旁的侍从说道:“来人,赐座。”

    李斯从容地坐下后,魏景湣王立刻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此番秦王派卿出使大魏,不知有何事要告知寡人?”

    李斯起身回话:“回大王,外臣是宣战而来。我家大王得玄鸟托梦,上天有命:天下纷乱已久,苍生倒悬,黎庶生于水火之中,秦当一统六合,安定天下,解救苍生。”

    “魏王昏聩,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当亡社稷。”

    “上天有命,不可违背,明年三月后,大秦将攻魏,顺天命以灭魏。”

    魏景湣王哪怕早就知道这些,现在听到秦使李斯亲口说出,依旧感觉如遭雷击。他的面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由于用力过度,指节都有些发白。

    至于李斯说上天说他昏聩的话,他是又怒又愧。

    祖宗基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说他一句昏庸无能也丝毫不过分。

    魏景湣王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又强自压了下去。

    放眼看去朝堂群臣,竟无一人替他驳斥李斯,魏景湣王内心更是一片凄凉。

    倒也不是没有忠臣义士想要挺身而出,替他说话,只是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李斯那看似无懈可击的言辞。

    那些心中已经想着投降秦国的人,自然是不敢出声驳斥。

    而那些正直的大臣,面对李斯口中那打着天命旗号的说法,再加上嬴政平日里积累的好名声,以及神龙俯首的所谓证据,也实在是无法开口反驳,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不宣而战,也算不得什么稀奇大事,但是像秦王这样拿着天命大做文章的,实在不多见,主要有还有证据,无法反驳的证据。

    正直的大臣们也担心自己乱说一气,反而会给自家大王带来更大的麻烦,再把大王坑了就不好了。

    这年头大家互相吞并是很正常的,还没有君王死社稷这么一说,大家都是自己人,往上数一数,谁跟谁家没亲戚呀?

    真没必要拼命啊,哪能撕破脸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秦时明月之政不错,请把《秦时明月之政》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