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群臣色变

    “万岁!”

    “万岁!”

    “万岁!”

    欢呼声中,严嵩走到了蒋庆之身侧,低声道:“陛下可交代过下一步如何应对俺答?”

    蒋庆之摇头,“没说。”

    严嵩叹道:“罢了,此次大捷,至少能让大明北方安宁十载。”

    “呵呵!”蒋庆之笑了笑,严嵩随即回去。

    严世蕃问:“蒋庆之可说了?”

    严嵩摇头,“此次你没去新安巷赴宴,对蒋庆之来说便是暧昧的姿态。他不是善茬,自然不肯为老夫做嫁衣。”

    大捷之后,严嵩判断朝中下一步重点便是研究如何对付俺答。

    宜将剩勇追穷寇,这话是蒋庆之说的。

    严嵩刚死里逃生,担心应对有误,引发帝王第二波怒火,便去寻蒋庆之打听。

    但蒋庆之不是棒槌,一个呵呵就打发了他。

    “没有义父的配合,此次蒋庆之想从容用兵何其难?此人忘恩负义!”赵文华冷笑道。

    “话不能这么说。”严嵩抚须看着那些俘虏走来,“老夫也藉此在军中有了威名,这不是施恩,而是互利互助。”

    换个词:互相利用!

    这是大明京师多年后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异族俘虏,嘉靖帝一眼望去,竟然望不到头。

    “太多了。”有臣子说。

    徐阶眯眼看着嘉靖帝,想从帝王的神色中窥探出些什么来。

    新政要来了。

    作为次辅,作为被站在儒家立场的百官簇拥的首领,他将何去何从?

    徐阶想到了那些人的态度。

    ——当年咱们曾令陛下遁入西苑,如今难道不能?

    如今就要看嘉靖帝会如何出手,若是割肉太狠,必然会引发反弹。

    左顺门事件能出一次,就能出多次。

    甚至……徐阶想到了道爷当年遭遇的几次危机,纵火,宫女弑君……

    徐阶眸色复杂,他知晓,一旦新政割肉太狠,这样的事儿弄不好还会发生。

    甚至会起烽烟。

    “这个大明啊!”徐阶觉得自己站在了一条十字路口中间,左边是帝王,是大明。右边是一干举着先贤典籍的读书人。

    “往左,还是往右?”

    “谁是大明?是陛下,还是……他们?”

    “老夫该何去何从?”

    “阁老,徐阁老?!”

    有人在低声叫他,徐阶猛地清醒。

    吕嵩指指他的脸,“小心着凉。”

    徐阶这才发现自己的脸上都是汗水。

    就在方才短短的一瞬间,他仿佛耗尽了所有的精气神。

    何去何从!

    这一切,都得看嘉靖帝的手段。

    嘉靖帝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顺手按在城垛上,看着那些俘虏缓缓走过。

    突然,那些俘虏止步。

    有人厉喝:“拜见圣天子!”

    乌压压的俘虏缓缓跪下,恍若一片片沉重的稻穗。

    “拜见陛下!”

    这声音不同于先前军民的的呐喊,那是欢呼。这声音低沉,带着沮丧和绝望之意。

    一个文官说:“陛下,可赦免些人,以彰显陛下仁慈。”

    这是惯例,一些俘虏会被释放,彰显大明天子的仁慈。

    随后这些人回归草原,会带去大明的善意。

    蒋庆之看了那人一眼,冷冷的道:“仁慈,不当施于异族!”

    官员愕然,“仁慈可彰显陛下仁德,仁德可化解仇怨,带来长久太平。”

    “以德服人?”蒋庆之摇头,叹道:“从千年前开始,中原就与草原异族厮杀不断。每次草原异族被打的跪地高呼天可汗,可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寻机冲进中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仁慈换来了什么?换来的是讥讽,是嘲笑,是杀戮。”

    官员面色潮红,“好战必亡!前汉武帝穷兵黩武,把文景二帝积蓄挥霍一空,以至于随后前汉危机四起……”

    “若武帝不反击匈奴,你以为前汉能太平多久?”蒋庆之反问。

    呃!

    从这个角度去看当时的局势,很奇妙。

    至少文官愣住了。

    “匈奴会越发势大,再有,防御是被动挨打,再强大的防御,时日长了也会漏洞百出。一旦被匈奴冲杀进来,前汉会如何?”

    蒋庆之看着哑口无言的官员,缓缓看向其他人,“本伯以为,谁冲着大明龇牙,大明能做的便是,打碎它的牙齿,斩断他的爪牙!”

    嘉靖帝看了这边一眼,淡淡的道:“朕有虎贲在手,仁慈,当施于朕的子民,而不是那些觊觎大明的异族!”

    这才是道爷的真实一面!

    这才是那位当年锐意进取的帝王!

    群臣愕然,显然意外于嘉靖帝的咄咄逼人和犀利。

    蒋庆之却想笑,想捧腹大笑。

    朱希忠走过来,感慨万千的道:“那年陛下登基,与杨廷和等人商议,提出了多项革新。从宗室到吏治,到赋税,无所不包。只是从安陆到京师的这一路,陛下便有了革新大明的方略。这样的犀利,我本以为再也看不到了。谁曾想……”

    “哭了?”

    “谁说老子哭了?”朱希忠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脸,发现被骗了,但老纨绔就是老纨绔,挑眉道:“帝王锐意进取,咱们也能跟着标榜青史不是。”

    “就没想到过失败?”蒋庆之笑道。

    “想过。”朱希忠说。

    “没想过退缩?这可不是你老朱的秉性。”蒋庆之狐疑看着朱希忠,按照成国公府的一贯作风,在新政中不偏不倚才是王道。

    至少不会主动。

    朱希忠淡淡的道:“若无你,我自然有明哲保身之道。”

    蒋庆之心头一震,朱希忠骂道:“别弄那些小儿女姿态,没得恶心老子!”

    蒋庆之搂着他的肩头,“回头喝酒?”

    “白云楼,至少三个姑娘!”

    “你腰子撑得住?”

    “自从你和时泰北上后,我和你嫂子日夜担心,老子为此都素了数月。此刻连严嵩那条老狗在我的眼中都是眉清目秀的。”

    蒋庆之狂呕。

    盛大的凯旋仪式结束,接着便是庆功宴。

    有资格出席的除去百官和权贵之外,便是此战的有功之臣。

    马芳第一次参加这等活动,有些局促。

    杜贺大大咧咧的道:“安心吃喝就是。”

    “侯爷来过?”马芳问。

    杜贺点头,唏嘘道:“来过几次,不过当年来时,本侯只能站在角落里,看着那些显贵举杯邀饮,自家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今日……”他挑眉,“咱们却坐在了最前方。”

    杜贺回头,看着那些曾经令自己羡慕嫉妒的权贵们,咧嘴一笑。

    “跟着伯爷,值了!”

    蒋庆之坐在最前面,严嵩也在,二人正举杯为嘉靖帝道贺。

    “此战后,俺答远遁草原,北方将迎来难得的太平。”嘉靖帝喝了酒水,缓缓说道:“朕本意派遣大军出塞,痛打落水狗。可钱粮却不趁手。”

    来了!

    来了!

    众人听到钱粮二字,下意识的看向了吕嵩。

    吕嵩面色平静,心中却波涛汹涌。

    他知晓,自己想看,却也不想看到的那一刻,终于来了。

    “吕卿!”嘉靖帝第一个就点了这位儒家大将的名。

    吕嵩起身,深吸一口气,在那些期冀的目光中开口:

    “此次大战,户部筹集钱粮供给颇为艰难。钱自不必说,快年底了,诸多赏赐怕是会捉襟见肘……”

    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却不是被大明的财政现状吓到了,而是震惊于吕嵩的立场。

    谁都知晓嘉靖帝开口提钱粮的蕴意,这是投石问路,若是阻力不大,随后便是新政来临。

    吕嵩竟然附和嘉靖帝!

    “至于粮食,此次耗费巨大,南方叫苦连天,北方也不好过。今年……”吕嵩缓缓看向众人,“本官建言,今年诸位当做出表率……钱粮减半。”

    这不只是附和,且是助纣为虐!

    顿时那些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老吕啊!

    蒋庆之看了嘉靖帝一眼,君臣微微一笑。

    这颗钉子,成功安插。

    儒家大将为新政张目,令那些人哑口无言,无法反对。

    而道爷的手腕之灵活,令蒋庆之也叹为观止。

    借着大捷之势提出新法,借着吕嵩的立场让群臣哑口无言……

    蒋庆之觉得道爷若是从军,大概率会成为有数的名将。

    他把人心揣摩的太深刻了。

    “吕嵩!”一个文官猛地站起来,戟指吕嵩,随即被人拽了下去。

    吕嵩眼中有犹豫之色,一闪而逝,他缓缓说道:“不过熬,总是能熬过去的。翻过今年,北方那边是不是减少些驻军?如此户部钱粮也能趁手些……”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既给了嘉靖帝推行新政的借口,也给了压力……钱粮危机不严重。

    但嘉靖帝何等人,他随即开口,“从先帝开始,朝中钱粮用度就每况愈下,到了这几年,户部每年都在与各处打官司,缺钱,缺粮,朕每日都能看到地方和朝中在抱怨。熬是能熬,可能熬几年?”

    嘉靖帝缓缓看向群臣,“今年熬过去了,明年可能继续煎熬?赋税越来越少,这用度却每年剧增。熬不过了会如何?”

    “只能向早已苦不堪言,不堪重负的百姓加税。那会让天下烽烟四起!朕,不能!也不敢,不想!”

    ——加税是官逼民反!

    先把这条路断掉。

    这思路清晰的一批。

    “那么,偌大的钱粮缺口,从何处来弥补?”

    所有人都放下筷子,面色凝重的看着嘉靖帝。

    他们有种感觉,大明将从嘉靖帝的下一句话开始,走向一条未知的道路。

    嘉靖帝坐在最上面,看着群臣。

    开口:

    “赋税!”

    轰隆!

    这两个字恍若雷霆。

    群臣色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早安大明不错,请把《早安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早安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