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京师的秋风越发萧瑟了。

    也越发肃杀了。

    嘉靖帝最近情绪不大好,连续发作了几个臣子,连兢兢业业的户部尚书吕嵩都被呵斥了一番。

    起因很简单,此次大军出击,粮草主要来自于南方。

    大明是两京制,南京也有一个小朝廷,就缺个帝王罢了。

    平日里南京小朝廷的事儿不多,大伙儿都是官场失意人,关起门来牢骚满腹……做事儿自然也就没什么积极性。

    “俺答大军南下,北方风声鹤唳,南边……应天府那边依旧歌舞升平!”

    嘉靖帝拿着锦衣卫的消息,抬头看着几个重臣,“诗会照开,酒楼青楼依旧莺歌燕舞。那些官吏依旧尸位素餐。”

    嘉靖帝把纸张放下,“前阵子南京那边数千石粮食不翼而飞,各处互相推诿,至今没个说法也就罢了,朕毕竟不是那等刻薄的帝王。先前吕嵩进宫请罪,说随后补的那数千石粮食,竟然大部霉变。你等如何看?”

    在场的有严世蕃,朱希忠,崔元,以及徐阶。

    严世蕃干咳一声,“陛下,臣以为此事乃是玩忽职守,当派御史南下监察应天府处置此事。”

    南京一个小朝廷六部齐整,就派一个御史下去,不是被腐蚀了同流合污,便是被牵着鼻子走。

    这话有些和稀泥的味儿。

    但崔元却说:“臣附议!”

    朱希忠犹豫了一下,“臣附议!”

    大战当前,此时大明内部万万不可生事,就算是有什么大事儿,只要不是迫在眉睫的,该忍就忍,该托就拖……

    道爷的性子众人都知晓,最是睚眦必报,和蒋庆之一个尿性。等大战结束,自然会一一清算。

    所以严世蕃的建言堪称是老成谋国,难怪嘉靖帝能不加掩饰的让他暗中执掌大权。

    但徐阶没表态。

    嘉靖帝眯眼看着徐阶,“徐卿如何看此事?”

    嘉靖帝对臣子的称呼也是在不断变化,心情好时,就会称呼官阶,比如说元辅,比如说某卿,甚至有一次称呼严世蕃为东楼。

    但心情不好时,便会直呼其名。

    乃至于呵斥为老狗……严嵩就享受过这等待遇。

    一听到嘉靖帝称自己为老狗,严嵩马上就会放弃一切抵抗,就像是把自己的肚皮袒露出来……这是狗儿臣服的姿态。

    严世蕃微笑看着徐阶,自从严嵩随军北上后,徐阶就越发沉寂了,没事儿就在自己的值房里写青词。他青词写的极为出色,偶尔外泄几句出去,引得外界赞美。

    严世蕃对此的评价是:我父子为陛下写青词,无论多出色,士大夫们都会异口同声说这是迎奉君王,无耻。可换了徐阶,同样是那些人,同样异口同声,却赞不绝口。

    朱希忠也在观察着徐阶,作为老牌勋戚,帝王信重的臣子,他知晓自己不可能成为宰辅。但如今老弟的墨家在渐渐向朝堂扩张,王以旂最近风头很劲,外界都在猜测,说蒋庆之有意推王以旂入阁。

    内阁如今宰辅二人,严嵩,徐阶。若是加上一个严世蕃,那便是三人。

    当下的格局是严嵩父子二人双打徐阶,徐阶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按照朱希忠的判断,嘉靖帝让徐阶进内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制衡严嵩父子,其二是给士大夫们一颗糖果甜甜嘴。

    看,你等一直抱怨被朕打压,如今朕便让你等的使者徐阶入阁。

    没错儿,在朱希忠的眼中,徐阶便是士大夫的代表。

    若是以前,嘉靖帝和士大夫们的关系有些复杂,互为死敌,但却不得不联手。

    可当嘉靖帝走出西苑后,这个关系就渐渐破了。

    墨家异军突起,隐隐有成为朝中第三极的味儿。

    嘉靖帝由此就多了一只手臂,对士大夫的态度也变了……渐渐冷漠。

    所以徐阶的地位也越发尴尬了。

    士大夫们能倚仗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都是儒家子弟,天下官吏也是。

    帝王不和士大夫合作,那是自毁长城。

    当年的太祖高皇帝何等雄才大略?开国后士大夫们不买账,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并且低头妥协。

    嘉靖帝手腕了得,但威望远不及太祖高皇帝,手中的资源更是远远不及。

    所以,士大夫们笃信嘉靖帝不得不低头。

    而墨家的崛起,渐渐打破了这个格局,这也是士大夫们对墨家喊打喊杀,欲灭之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什么道之争,扯几把淡……朱希忠冷冷想着,所谓的道,就是老弟所说的利益。墨家侵蚀了儒家的利益,便引来了围剿。

    可如今大战在即,老弟统领大军在外,一旦此战获胜……老弟和墨家的声威将会高涨。

    这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你们说墨家如何如何不好,蒋庆之这为墨家巨子如何如何不堪,可当异族大军来袭时,却要依仗着这位巨子御敌。

    你等说儒家如何牛逼,人才如何多如繁星,可为何出不来一个名将?

    这究竟是谁在吹牛笔不上税?

    大战越近,这种忌惮就越多,有人为此弄些手脚也不奇怪。

    数千石粮食就特么莫名其妙的被漂没了。

    大军一旦缺粮,就算是虎贲左卫也会崩溃,何况边军。

    所以吕嵩大怒后,催促南京那边赶紧筹备粮食补运。

    但没想到的是,那批粮食到了京师后,户部一检查,就检查出了大问题。

    大部分粮食竟然都霉变了。

    换了太平时节,户部官吏只会粗略检查一番,大致没问题就好。可此次吕嵩特别交代要仔细检查,若是因为漏检导致出错,严惩不贷。

    故而户部的官吏认真检查了一番,发现这批粮食外面部分无可挑剔,然往深处一挖……卧槽!

    都特么霉变了。

    这是大事儿,几个户部官吏当即扣住了押解粮食的南京官吏。

    吕嵩闻讯大怒,亲自去查验了这批粮食,据闻这位儒家大将震怒之下,竟然拔出随行军士的长刀准备砍人。

    幸而老吕被人抱住了,否则就算他是户部尚书,杀人不说偿命,也得充军发配。

    吕嵩随即进宫请罪,道爷闻讯召集近臣商议。

    前面数千石粮食失踪可以解释为官吏上下其手,胆子之大,令人侧目。

    而后补运的数千石粮食竟然大部霉变,这就不是什么上下其手和漂没能解释的。

    徐阶开口,“臣附议。”

    “这是蓄意!”嘉靖帝的声音冷漠,恍若神灵,“有人希望这场大战能以大明败北而告终。”

    “陛下,兵部王以旂求见。”黄锦禀告。

    王以旂一进来就怒不可遏,“陛下,应天府有人做了俺答内应!”

    嘉靖帝淡淡的道:“朕知。”

    严世蕃暗自叹息,他本想和稀泥把这事儿先搁置,毕竟老爹在军中,若是消息传到北边,军心将会动摇。

    可嘉靖帝却赞同王以旂的态度。

    把事儿定性了。

    ——这是一起里通异族的大案要案!

    朱希忠看了严世蕃一眼,严嵩不在,严世蕃刚开始时还有些谨慎,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厮越来越自然了,仿佛自己便是大明首辅。

    严世蕃干咳一声,“陛下,臣担心的是……南方不稳。毕竟那是大明的钱粮来源呐!”

    大战在即,不好生事啊!

    “庆之给朕来了书信。”嘉靖帝话锋一转,“信中有句话,叫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话朕不以为然,可今日却被活生生的打了脸!”

    嘉靖帝的怒火渐渐喷涌而出,“都以为朕只会秋后算账?都以为朕不得不投鼠忌器?朕就要打破那些人的侥幸心。”

    这是要大动干戈?

    “陆炳来了吗?”嘉靖帝问。

    “陛下,陆指挥使……来了。”黄锦看到了殿外的陆炳。

    陆炳进来行礼,嘉靖帝冷冷道:“你和南京那些人可有交情?”

    陆炳不知道爷召唤自己何意,闻言一个激灵,“绝无交情。”

    朱希忠心中冷笑,心想每年年底送进陆府中的年礼多不胜数,来自于南方的有多少?

    但他乐于见到嘉靖帝为此怒不可遏。

    “应天府解送北方的粮食失踪数千石,随后补运而来的多有霉变。朕问你,锦衣卫可能查清此事?若是不能……芮景贤可来了?”

    “陛下。”殿外芮景贤望眼欲穿。

    “臣,查不清便是臣的罪责!”陆炳想到了自己在南京的那些老关系,本想为他们遮掩一番,拿几个官吏来顶罪了事,可看样子是不成了,于是便硬着头皮立下军令状。

    “好,此事马上去办。记住,大张旗鼓!”嘉靖帝冷冷的道:“朕要让天下人知晓,家国存亡之际,依旧有那么一群人不知廉耻,狼子野心!”

    “是!”陆炳随即告退。

    出殿时,芮景贤阴阴一笑,“陆指挥使可舍得对那些人下手?若是舍不得,咱东厂来。”

    陆炳冷冷道:“东厂还是继续在宫中看门为好。”

    这话讥讽东厂为看门狗,芮景贤却不怒反喜,“咱便是陛下的看门狗,怎地?难道你锦衣卫不是?”

    陆炳拂袖而去。

    “嗬嗬嗬!”

    尖利的笑声中,芮景贤看到了一个张童急匆匆而来。

    “陛下,有长威伯的奏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早安大明不错,请把《早安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早安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