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林专员的觉悟低

    林三七知道必须要改变这些老人的固定思维了。

    因为他的宝安县工业园区走的市场经济路线,如果将来工业区的管理层、企业的技术骨干都是老思维,那这个工业区将来就举步维艰了。

    集体的和私人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市场化和计划化,从开始就必须要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做企业的,最怕的就是产权不明,因为这关系到最后的话语权。

    “柴教授,你放心,虽然我是国家干部,但我们宝安县实习的是企业化管理,所有费用都是由我这个大股东承担,不会花国家财政一分钱。

    咱们这个宝安工业区,全部都是由我家的岭南堂独家投资,我承担一切开发费用。

    所以几位教授可以放心,我不会让集体利益受损的,我也是国家的人,这点底线还是有的。”

    任如冰教授也替林三七心疼钱:

    “小林同志啊,哪怕是你自己掏钱,你也不能这样宠着这群孩子,又是免费分衣服,又是每天吃肥肉,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当中去,争取创造发明更多药物。”

    林三七呵呵一笑,看着这位老太太道:

    “任教授,你知道香江工人吃什么吗?这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餐,当然我这里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我之前往领导保证过,我们内地人和香江人都要统一标准。

    统一的工资、统一的待遇,而且我们要比香江更先进,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所以我给未来的员工免费发衣服,免费包食宿,免费的医疗,将来还要给职工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这才能体现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不是?

    如果我这个大股东赚的钱,是需要通过剥削工人,克扣工人的工资福利,还每天要求加班,那我想我就真变成黑心资本家了,被打倒也是活该。”

    任教授内心是挺感动的,就是还有担忧:

    “可是这样花钱,一开始成本就高了,工厂的利润能保证吗?”

    不说别的,就说这个人工成本就是内地的8倍左右,全国哪家工厂有这么豪横的?

    林三七心想,将来生产出来的药品,或其他工业品,销售到国内肯定是亏本的,毕竟要考虑国情,而且带有一定的福利属性。

    赚钱还得靠外贸。

    “任教授,利润不利润要具体来看,如果是药物,我可以不赚钱,或者由国家补贴药厂,这是一个国家应尽的义务。

    我们做不到免费医疗,至少要做到低价药吧?

    当然如果我们对外销售药物,那价格就可翻上几倍,反正洋人有钱,而且他们就是犯贱。

    如果我几分钱一颗的药物人家还会怀疑你的质量,我一颗药卖几美元,人家当宝贝一样抢购。

    再说了,我这工业区可不仅仅只是药厂,另外以后还会有大量的其他工厂。

    比如机床厂、家电厂、电子厂等等。药厂亏的钱,让其他厂来补足就行了嘛。”

    任老太太的思想还有点拐不过弯了。

    在她看来,一切生产资料和产品都归属于国家,亏谁也不能亏国家。

    但从林三七看来,你一个知识分子书呆子懂什么经济呀,你就搞好生产就行了嘛。

    柴教授比较聪明,知道自己只是技术人材,管好自己的一滩就行了,至于林专员怎么操作这是别人的事情,不要问太多。

    “行了老任,咱们在学校里可是难得见到一次肉的,这里有吃又喝还有工资拿,咱们就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林专员的期望嘛。呵呵。对了林专员,咱们也有工资拿吧?”

    林三七笑道:

    “那是自然,您几位不但要教授学生药学方面的知识,同样也要做为药厂的技术权威做指导工作。所以给你们定的工资,是按香江的工程师级别来的。

    这样,我每个月给您几位开2000港币,注意,这两千港币是给您几位个人的,现在你们的人事关系已经调到了宝安县制药厂,这钱不用再上交你们学校。”

    柴国立、郭文浩、孙叶聪、任如冰、石龙昌等几位教授听后,差点将海带汤全部都喷了出来。

    “多,多少?一个月2000港币?那一年不是3万人民币的收入了?”

    林三七点点头:“对,换算成人民币一个月是2400元左右吧。”

    任教授这时候女性的节俭思维又发作了:

    “不是,小林专员,一年3万也太多了吧?我做为二级教授的工资为302元,国家给我够高了,再多我们不能拿了。”

    柴教授这时候也震惊了,赶紧阻止道:

    “对呀,三七同志,哪怕我做为北大一级教授的工资也只有345元,就这已经是全国最高标准工资了。再多,再多那不是惹人眼红嘛。”

    林三七心想你们知识分子的心眼真多,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但林三七也有自己的讲法,于是一边给几位教授打饭,一边劝道:

    “柴教授,任教授,还在几位教授,你们不要急,我给这么高的工资自然有我的理由。

    第一个给你们高工资,这是你们的知识和劳动所得,并不是你们白拿。

    你们是要付出脑力劳动的,又是生产指导,又是教育培训,工作量非常大。

    第二个,我工人的标准都是200元,然后教授拿300元?那么知识的体现性在哪里?

    如果读书读多读少一个样,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这样的平均主义是很可怕的,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比如那些学生家长一看,我拼死拼活,就差卖血了,供小孩读高中、读中专、读大学,结果孩子工资跟不读书的普通工人一样,那何苦要供小孩上学?

    小孩也一样,本来自己十年寒窗,每天三更鸡鸣起床,三更半夜才放下书本,千军万马千辛万苦才读了一个大学。结果一转头,跟小学毕业的同学收入差不多,那读书意义在哪?

    一个国家要强大,基础就在教育,只有人人识字,人人都有文化,人人都学习专业知识,我们的工作效率才能成倍提高,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就像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几亿人口,结果药学专业的大学生一年只有不到500人。

    全国连一个县一名药剂师都分不到,你们觉得这样正常吗?还是读书人太少。

    我们现在是农业国家,种地不需要什么文凭学历。

    我们将来肯定要发展自己的科技、工业,这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的人才,没人才有机器都玩不转。

    就像我现在引进的药物生产线,从原料药制作,到生产配方,再到药物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能上手吗?

    所以我才让上级把今年的药学大学生都给我的原因。”

    在不远处吃饭的魏苗苗、徐雅娟、朱亦舟、吴坚四人都竖起耳朵在听。

    听到林三七的言论,朱亦舟有些不服气:

    “林专员这是看不起农民,凭什么要让工人拿工高资?他这思想觉悟有问题呀。”

    魏苗苗白了一眼这个同班同学,反驳道:

    “尊重知识分子,跟看不看得起农民是两回事情,不要凡事都对立起来。林专员现在是办工厂,不是办农场,当然要优待考虑工人的利益。”

    徐雅娟也赞同道:

    “就是,林专员的意思分明就是要普及教育,要人人都上学,这样人人都成为高素质人才,我们国家才能在工业科技上有所作为,并不是看不起农民兄弟。”

    另一个男同学吴坚也反驳道:

    “哪怕要种地那也需要知识,我可是听李教授说过,国外农民种地,那都是机械化耕种,连洒农药都是开着飞机的一个人可以种几千亩地。

    要反过头来看看,咱们的农民却是用锄头,一人只能种一两亩地。

    不要说我们国家落后,就算我们把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都生产出来,那些农民兄弟会操纵吗?会开飞机吗?会维修吗?所以还是需要有知识。”

    魏苗苗和徐雅娟都是重重点头:

    “吴坚说得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有了知识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能靠死脑筋拼了命去种地,而是要学会用脑子种地。”

    朱亦舟一听还是不服气。(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不错,请把《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