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展示药物生产线

    “刚刚柴教授说胶囊的原材料不够,石教授说浙大发明了一种皮革替代方法。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没有明胶我们就没办法制造胶囊药去救人。

    但是如果用工业明胶制成药物胶囊,对人体是有害的,吃了是有毒的,怎么办?

    或许有同学会说,现在我们先解决“有”的问题,再考虑有没有“毒性”的问题。

    这个我是不赞同的,我们的药品是用来救人的,在明知道危害的前提也继续使用,那就是害人。

    如果大家从一开始就存在这种偷鸡行为,不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是单纯考虑了经济效益,或者为了政绩去放卫星。

    那么这样的学生,我是不接收的。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制作良心药的观念放在第一位,没有原材料,我们可以想其他办法。

    但是如果一个人捷径走习惯了,以后肯定不会走正大光明之路,这对社会对医学都是一种灾难。”

    啪啪啪,大礼堂里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石教授有些羞愧地说道:

    “今天林专员给我们上了一课,大家都要记住三个字‘良心药’,这也是我们药学人的使命。林专员你放心,回头我肯定暴揍一顿我同事,让他把工业明胶制作方法烂在肚子里。”

    林三七心想几十年后国内的“药品”那真是一言难尽。

    中药嘛,要么是假货、要么是以次充好、要么是用化学原料泡发熏制,没效果也算了,很多反而有毒害。

    西药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原料药这个环节就出现问题,制药工艺都处于极低的水平。

    否则为什么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制作流程,国产药和原研药疗效会相差那么大?

    你不会创新就算了,现在让你抄作业都抄不好?

    说白了不是抄不好,是人心太黑了,为了节省成本,为了多赚钱,乱搞。

    如果有人或者有机构说: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疗效是一样的。

    不用怀疑,这个人不是傻就是坏,最大的可能就是坏,坏到流脓那种!

    这时候又有一个同学举手道:

    “林专员,您提出要新建全世界一流制药厂,可是我们连基本的原料都解决不了,怎么能生产出先进的,领先国际的药物呢?”

    林三七呵呵一笑,指了指旁边的机器道:

    “以前我们没办法解决的难题,现在有了这些生产线,一切都解决了,而且比国外解决得还彻底。大家看好了,这台设备是怎么用流水线生产药物的。

    小白,启动机器。”

    新秘书白如莉赶紧找到开关,按下了按扭,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同学们,同志们,大家看,这台设备叫做制压机,就是通过挤压力,将药粉压缩成一粒粒的药片。这台机器能产生5吨的压力,一分钟可以制造五千颗药片出来。”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一个个眼珠子瞪得圆圆的,大大的。

    制压机快速运转,一粒粒药片就跟豆子一样大片大片制作出来,通过生产线往下一道程序走去。

    中国药科大学的郭文浩教授感慨道:

    “我经常跟药厂打交道,就说津门第一制药厂,这已经算是大型药厂了,全厂几千号职工,一天最多只能生产五万颗药片出来。

    换了以前,我觉得津门第一制药厂很了不起,但是现在你们猜怎么着?

    人家一个大厂一天的工作量,还不及这一台机器10分钟的生产量,真是太让人惊讶了。”

    柴国立教授这时候有些垂头丧气:

    “就这样的生产线,林专员还说并不是最先进的设备,你们想想看,对比一下国外,我们真的落后太多太多了,我看了都心焦啊。”

    林三七在旁边安慰道:

    “几位教授,我们国内落后于国外,这个是事实,我们没必要感到羞耻,这是客观差距,不是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真要算,也是从晚清那一代人开始算。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重要的是未来。

    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国内外的差距,我们能知耻而后勇,加快脚步,排除万难,一心一意追赶发达国家,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科技,这才是最正确的解决方案。

    现在最怕的是什么?

    一个是怕没见识,以为自己是中央大国,整天幻想万邦来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愚人应该扫进历史垃圾堆,让他滚蛋。

    还有一种人是坏,他们明明看到了问题,明明知道如何解决,但就是拒绝进步,拒绝开放,就因为害怕自己失去权力。

    这种人为一己私欲,同样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柴教授重重点头:“林专员说得对,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加快追赶的脚步!”

    复旦的任如冰教授是女同志,这时候也是心潮澎湃:

    “林专员,原来我以为来宝安县将是困难重重,我们要从0开始奋斗。现在看到这么先进的设备,只要多来几台,我们一个药厂就可以超过全国所有药厂的产量。

    如果我们再有自己的专利药,再有这么惊人的产量,这么先进的生产线,我觉得我们宝安制药厂能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制药基地,绝对不是一个梦,而且马上能实现啊。”

    林三七嘿嘿一笑:

    “那是当然,我可没有耐心等上几十年,我连五年都等不了,今年就开工搞基建,明年所有生产线就要开动起来,就要见到成果。”

    几位教授一个比一个兴奋:“好,我们共同努力。”

    那边生产线还在继续着药物生产流程,只见一粒粒药片压缩成功后,经过转运带的运输,来到了“包膜生产线”。

    这个环节是利用水和天然色素混合而成的冷冻液,使用包膜装置对药片表面进行封膜。

    大家就看到搅拌桶一边搅动着药片,上面的喷头一直在喷出雾状的溶解液覆盖在药片的表面,使得药片快速变干。

    经过这道程序,药片其实就算是制作完成了,接着就是进入下一条生产线,开始自动装瓶。

    一瓶装多少粒药片都是电脑自己处理的,不需要人为操作。

    林三七这时候继续介绍道:

    “这是药片产生线,如果是胶囊生产线其实更简单,只需要把药粉均匀装入胶囊内就可以完成,然后进行分包。

    最后成品的药片,一般是分为瓶装,还有就是板装。但是因为我们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聚氯乙烯,所以暂时只能用玻璃瓶装,但这并不影响最后的成品。”

    想到这里,林三七叹了一口气。

    因为他发现如果他要兴建规模庞大的制药基地,因为药物需要密封储存,那就需要大量的玻璃瓶,或者聚乙烯材料的塑料板。

    那是不是代表着他后面还要购买玻璃厂和聚乙烯厂?

    玻璃厂还好说,聚乙烯又是跟石油相关的产业,可是这个国家连炼油都困难,更不要提延伸下游产业了。

    想到这里,林三七有些头大,原来办实业这么难。

    几十年后没有的东西可以对外采购,可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六十年代,全产业链要自己去配套。

    这时候刚刚不怎么说话的孙叶聪教授问道:

    “林专员,这几台设备都是生产药物的生产线,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原料药的生产,这个可是关键中的关键,林专员准备怎么解决?”

    林三七点点自己,赶紧摆手:

    “我只是一名医生,制药不是我的专业,这个难题是交给诸位教授的。不过你们放心,所有原料药的资料我都会给你们准备好,你们要做的就是理解这些资料,然后进行生产指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不错,请把《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