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琢磨着做个亮眼的东西出来吸引狗大户,这东西同时又具备实用性。
画图设计,再根据现有的成果做微调。
就是不知道属不属于违建,还得去找表哥报备一下。
此期间,蜂窝煤炉进入了更多的坊市。
歆州第一版的报纸也出来了。
赵少主手下确实人才济济,有文有武,办报迅速,但温故作为最先提建议的人,赵少主在定名的时候还是咨询了温故。
温故没有直接提议取什么名,而是说了一句“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于是便有了《歆州时报》。
印出来的第一版,规规矩矩,很正经的言辞,介绍南边又来了些什么大人物,但重点介绍的还是蜂窝煤炉。
将士们在冬季用热水热食不便,赶工出来的蜂窝煤炉先拨一批到了外城区各个军坊。
第一版报纸上没有遮掩温故的贡献,这次除了中上层的那部分人,许多基层的平民和士兵也认识到了温故的身份和贡献。
以往引导舆论需要靠人去传播消息,现在就高效多了,影响的范围也要大得多。
只要能看到报纸,自然就会知道报纸里面的内容,也会让更多人知晓。
报纸每个军坊都有份例,若额外想要购买,只能去指定地方。
内城区的也一样。每个坊里的坊长,以及部分身兼官职的人有分配一份,其他人如果想要可以去指定地方购买,报纸钱不贵,用得起煤的人,基本上也买得起报纸。
城外。
虎头旗帜,迎风招展。
此前接了雇主任务,想要赚取物资的虎威镖局众人回来了!
这支队伍显眼的是,除了旗帜,以及走在前面的林镖头,还有数十气势昂扬的镖师。
但这些之外就是畏畏缩缩的村民,和沿途收拢的游散难民了。竟然也有三百多人!
加上虎威镖局这趟出门的镖师,整支队伍将近四百人。
一路上吸引了许多投奔歆州的队伍和城防军的注意,也知道了这个虎头旗帜的身份来历,有了初步印象。
由于出城多日,和难民接触得多,所以虎威镖局的众人还需要在外城区隔离两天。
和第一次在这里隔离的忐忑不同,这次虎威镖局的镖师们镇定多了。
要说忐忑不安,其实也有。他们这次在路途中打猎,得到了一车猎物,也不知道入城费要收多少。
城里的居民外出砍柴狩猎,入城要交一点入城费,打的猎物按比例上交。
林镖头拿了米粮去换热水热食的时候,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许多兵卒聚在一起,围着一个奇怪的铁皮炉子。
换取热水热食的地方也是,只不过这里的铁皮炉子更大。
附近还有几名士兵在议论,说哪位军头儿用的是什么款式的煤炉子,什么级别的蜂窝煤。
“我们头儿用的就是那种优质煤,味儿小、烧得快,还贵!”
“这蜂窝煤确实挺好的,应该是加了粘土,报纸上说烧过之后可以铺路,我们坊那边铺了一长条,真挺好的,确实能防滑!”
“也不知道这烧过的煤渣对防‘邪气’有没有用处。”
“歆州时报上没写啊。”
什么蜂窝煤炉?什么歆州时报?
林镖头听得满头雾水。
他们出去跑一趟镖,也没多久啊,怎么再次回来,好像已经听不懂这歆州城里面的话了?
我们错过了什么?!
带着满头疑问回到队伍,不多时,有专人来这里统计队伍中的新增人员数量,这是计算带了多少难民过来,可以算功劳换东西。
同时也算一算需要收缴的入城费。
登记队伍身份的时候,林镖头拿出了温故给的,盖了章的凭证。
负责统计记录的那小官原本没当回事,等看清纸上面盖的章,又瞧瞧林镖头等人,面色缓和许多,不是刚才那种板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了。
那小官把凭证还回去,跟林镖头解释:“如今歆州正是收人的时候,入城费收得不高。”
林镖头在心中计算,就算上交十之二三的猎物,这次走一趟,他们能得到的更多,不算啥。
结果最后统计,入场费只是象征性地收了点,一成都不到。
还有这种好事?!
大概是林镖头他们的表情太过明显,那小官解释:“你得感谢你们坊长。”
林镖头:“我们温坊长?”
小官点头:“对,就是赵家的那位姓温的表少爷。”
过来投奔赵家的表少爷那么多,也就这位出了成就。刚来的时候还是少主亲自去迎接,来了不到一个月,就扬名全城了。
如今在歆州城,上至富豪贵族,下到兵丁贫民,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温坊长的大名。
坊长这职位是不高,还得算算附带的身份名气,傻子才去得罪!
而且这煤炉确实让大家得到好处,他们外城区决定这个月给两坊人一些便利。
做好统计工作,小官带着兵卒去往下一处。
旁边有个兵问道:“那纸上面写的什么?”
小官说:“写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盖的章。景星坊和庆云坊的章。”
“竟然是这两坊的人!听说蜂窝煤炉子最开始就是从这两坊出来的。”
“这两坊的名字还是少主取的呢!”
那边的说话声很模糊,林镖头他们听不清。知道能得到这样好的待遇是因为他们坊长,就够了
林镖头他们在外城区隔离了两天,才进入内城。
一同从景星坊出去的村民,以及镖局的镖师们,跟新来的这批人描述景星坊的样子。
“虽然大片的空地,瞧着凄凉荒芜,但实际上大家的精神气儿还是非常不错的。”
“干了活就能得粮票,粮票就能去换吃的,若是家里劳力多,攒一攒都能盖房了。”
“镖局的大宅院应该盖得更好了。”
“咱们不跟镖局比,有钱就去买地建房,没钱就去租房,要是连租房的钱都没有,那就去看看能不能被选中去务工。”
“那边空地多,坊里都是跟咱们一样的村民流民。”
然而,走着走着,越来越不对。
这道路和巷口怎么这多来来往往的运货车?
木板车上有的是木料,有的则是砖瓦石土之类。都是满车的运过来,空车的离开。
林镖头左右张望,确定这里是景星坊,带人走进去。
有很大一片地方围起来,不让随便靠近。
到处都有匠人和劳工,多出来了许多临时修建的棚子。还有管事模样的人来回跑动,大声呵斥着什么。
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新来的村民小声问同乡:“这……跟你们说的完全不一样啊!确定没有走错?”
这时候周山带人过来:“坊长知道你们回来了,不过他有事在身,由我来安置这些村民难民。”
林镖头见到熟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好你过来了!我才离开几天,再回来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走!”
周山笑道:“正常,咱们景星坊和庆云坊一天一个样。”
林镖头好奇:“那边在建的是?”
“沈家和一些贵人们要建的园子。再过段时日不好动工,现在趁着还没冻结实,有些工作先做了。”
“沈家?”
“就是咱们坊主的姨母家族。”
林镖头吸气。
周山压低声音,和林镖头简要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叙说。
而这个时候,温故在景星坊的那套宅院里,与自己新认识的朋友聊天。
裴璟今日是和沈家兄弟一起过来的。只是那兄弟俩待了一会儿就跑了,裴璟却是留下来与温故多聊了聊。
聊书画,聊珍玩,一时间竟有些惺惺相惜。
至少在裴璟眼里是这样。温故就像是世界上另一个他,文弱,但聪颖。
知道温故还有公事,裴璟告辞,离开前还邀请温故到家中做客,他有许多珍藏的水玉晶石可供赏玩,以及,万福园的部分设计还可以再探讨。
等裴璟离开,温故回到屋内。
刚才他就发现屋里的大木桌位置偏移。
抬起挪回原位,嗯,顺眼多了。
坐下又想到刚才认识的这位新朋友。
裴璟此人心思细腻,逻辑清楚,文化基础扎实,艺术水平优秀。
不愧是勋贵之家养出来的!咱身边就缺这种艺术造诣高的人才!
裴璟的问题也非常明显,许多观点只在理论水平,缺乏实践经验。
这怎么行!
这个时代,这个年纪,正是进入社会实践的时候!
身体文弱可以不跑工地,坐办公室一样可以实践。
温故盘算着接下来的工作,打算空个时间出来去裴家作客,和这位新朋友加深交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