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盛世华章,李瑄终

    (重新开始写历史文,新书名《新宋:从靖康之变开始》。之前写的主角是鬼魂,没有七情六欲,产生不了代入感,撞墙上了。这次的主角是宋徽宗的第十八子,主角一穿越,就被押送着北上,较为困难的开局。南宋苟延残喘,女真鼎盛,西辽西征,蒙古崛起前夕,大理偏安一隅。宋徽宗、赵构秦桧、岳飞、金兀术、耶律大石、完颜宗翰、韩世忠、虞允文、宗泽、李显忠、吴璘吴玠……能写得还是很多的……)

    ………

    华夏历三五零八年。

    李瑄迈入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一年,为天启四载。

    这是李瑄孙子李枫的年号。

    因李瑄开个好头。

    李奕在位二十年后,传位第四子李枫。

    李瑄没有干预,这是李奕的选择。

    李奕在位的二十年,李瑄从未插手过政事。

    李奕完全贯彻李瑄的政策,彻底将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第一批华夏移民,乘坐海船,到达新华夏大陆(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安家。

    李奕勤政爱民,从国内到国外,都从容布局。

    使国力继续提升。

    虽然李奕在位的年号是“熙泰”。

    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将熙泰和天启,称之为“中乾元时代”。

    未来还有三个皇帝被称为“后乾元时代”。

    共同缔结百年盛世。

    也被公认为是最美的华章,哪怕将来华夏民族已经步入星辰大海。

    “你们不用悲伤,我等这一日已经许久。终于可以见到你们的母亲……”

    上阳宫中,李瑄的病榻前,子孙守候。

    十年间,他的四位妻子接连去世。

    他也要离开了。

    他的灵魂穿越而来,又要去往哪里?

    许多事情,不敢去深想。

    李瑄的话,让在场的人眼泪夺眶而出。

    在他们心中,李瑄是好父亲,好祖父。

    别看现李枫登基为帝,但他越是去了解祖父,越是觉得李瑄深不可测。

    祖父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样。

    祖父有一句名句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他由衷得认为,祖父是千古完人。

    祖父取代李隆基,根本不是瑕疵。

    那是伟大的变革。开启新时代的分水岭。

    在关键时刻,祖父力挽狂澜,肩负天下。

    这一点,从上到下,从王公贵族到天下黎民,没有任何分歧。

    “皇帝,洛阳至新安县的铁轨,铺设多少了。”

    李瑄向旁边的李枫询问道。

    火车头已经出现,并经过试验,钢材也完全合格。

    现大唐正在建设从洛阳到新安县第一条铁路。

    如果顺利,将会连接至长安。

    然后计划用二十年到三十年时间,利用诸都护府的铁矿、炼钢厂,建立一条直达麟城(巴格达)的中洲大铁路,以彻底控制中洲西部(西亚)和安西葱岭都护府(中亚)、里海地区、炎州北部(北非)、大苍龙山脉(高加索地区)、河云地区(小亚细亚)、炎沙半岛(阿拉伯半岛)。

    在李奕执政的二十年间,西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勾结土著的情况多次出现。

    屡禁不止!

    即便大唐四年一换大都护、都督,也不能有效遏制。

    太远了。

    虽然有不少汉人移民,但比例还是不够。

    如果再这样下去,一旦出现一个不孝子,定会失去那里。

    “阿翁,铁路最快明年才可以完工。”

    李枫半蹲在床榻前,握着李瑄的手回答道。

    “我看不到了。”

    李瑄现如今的状态,就如风中之烛一样,忽明忽暗。

    八十四岁,算是高寿。

    他觉得自己所患应该是“癌症”。可能是肝癌。

    一连一个月,他都没怎么吃东西。

    刚喝下米粥,很快就会吐出。

    虽然疼痛,昏昏沉沉,但李瑄始终忍着,等待自己的最后一刻。

    现如今身体似乎有些好转,但他明白,自己的时候到了。

    “皇帝,你要记住!大唐迈入工业革命后,没有敌人。一步步开辟新大陆,获得资源即可。参天古树,毁于内部的蠹虫;外表坚不可摧的堡垒,多是从内部被攻破。我们的敌人在内部,资本主义已经产生雏形,不论是官吏,还是商人、贩夫走卒,欲望会止不住地膨胀。这种膨胀速度将超过国家的发展速度。民智已开,身为天子,站在大众身边;不要站在百姓的对面。权贵、豪商,不足道也!大唐王朝想继续长存,要不断改善民生。通过开辟新大陆削减矛盾,增加百姓的财富….…”

    李瑄有气无力,娓娓地向李枫说道。

    李枫现年才三十五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还是皇子时,在智慧宫呆过五年。

    或许这也是李奕立李枫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李枫有四个儿子,但他未立太子。也是如他父亲一样,用十年时间,去考察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即便李瑄执政的时候写过《皇室警戒》,约束皇室子弟,不再无节制供奉。

    但父子相传的政权,上限一定会受到限制。

    好在李瑄制定有宏伟蓝图。

    “孙儿将谨记阿翁之言。”

    李枫将李瑄的话铭刻在心中。

    “你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我是你的长辈。咳咳……我以长辈的身份,留下一道嘱托……咳咳……”

    李瑄说话的时候,止不住地咳嗽,每一个字都重逾千钧。

    “阿翁请讲……”

    李枫赶紧抚住李瑄胸口。

    虽然李瑄从不掺合军政,但李枫在李瑄面前,一直以晚辈自居,一点都不敢逾越。

    李奕、李淞、李蓁蓁等儿女们也凑上来,神色担忧。

    “我死以后,不准劳师动众,修建陵墓,不准国葬,不准有任何陪葬品,只把我的诗歌,我的著作,放在棺椁中即可。你们都知道,你们的阿娘被我秘密埋葬,我将地点告诉你。以后我们长眠在那里。不要去打扰我们,如有思念,我们阴间再聚……”

    李瑄紧握着李枫的手说道,用尽全身力气。

    “这……”

    在场的人,包括李枫、李奕在内,震惊李瑄的决定。

    原来李瑄一直拒绝李奕、李枫提前修陵墓,是这个原因。

    陵墓越豪华,越是能彰显功绩。

    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咳咳……”

    “孙儿遵从阿翁之令。”

    见李瑄有些喘不过气,李枫代表李瑄的后代,遵从遗愿。

    李瑄脸上微微露出笑容。

    他的眼睛最后看向两鬓斑白的李奕,又看向不久前才从扶桑回来的李淞。

    还有他的女儿李蓁蓁、李依依、李霏霏………

    他这一生,两子三女。

    孙子、外孙、重孙则有不少,他也经历过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在一众儿孙的注视下,逐渐合上双目,面目安详……

    “呜呜……”

    “阿爷……阿翁……”

    包括李枫、李奕在内,儿孙们跪在地上,言语哽咽。

    谁说皇家无亲情?

    他们在李瑄身上,体会到难以忘怀的亲情。

    特别是李瑄的儿女们,父母全部离开,肝肠寸断……

    华夏历三五零八年,四月十二日。

    皇祖太上皇李瑄,于洛阳上阳宫病逝。

    享年,八十四岁。

    一个时辰后。

    上阳宫、紫薇城中,大唐玄龙旗缓缓降下。

    诸城头之上,白幡升起……

    那白幡如雪,随风飘动。

    “为什么我想流泪?”

    一名准备入洛阳城的白发老者,见到城上的白幡,一众不祥的预感涌上心间。

    他的眼泪像是不受控制一样流下来。

    他双亲已逝多年。

    他也见惯白幡。

    可为何会这样呢?

    老泪纵横的老者擦拭完泪水,又看到瓮城之中的大唐玄龙旗被羽林卫缓缓降下……

    旁边还有四名持枪羽林郎如雕塑一样站着。

    他们必须克制情绪,将眼泪禁锢在眼眶里。

    “呜呜……”

    这一刻,白发老者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因为如白发老者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有迷茫,有失神……有伤心欲绝。

    数月之前,皇祖太上皇重病的消息,已通过《大唐月报》传至天下。

    那些敬李瑄如敬圣人,爱李瑄如爱父母的人,心中如一根琴弦紧绷。

    他们即便不知李瑄已病逝,但白幡和降半旗,都能拨动心弦。

    情不自禁。

    繁华的洛阳天街,曾经的人声鼎沸,一时间停止。

    卖者不知自己卖什么。

    买者忘了自己在买什么。

    唯有哭泣声。

    和泪如雨下。

    以至于后世史书记载“百姓失魂,泪流天街,汇聚成河”。

    “皇祖太上皇……未时七刻,于上阳宫飞龙殿驾崩……”

    秘书省加急拟定文书,由郎官亲自张贴,宣告洛阳百姓。

    日月无光,天地同悲。

    一些老人因此消息,一度昏厥。

    老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亲身经历李瑄带领他们脱离苦海。

    大唐有近三亿人口。

    但粮食却吃不完,吃的东西更加丰富。

    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哪怕有贫困,国家也会鼓励他们向都护府迁徙,甚至远过重洋。

    中年人、年轻人,也一直在李瑄的影响之下。

    只有年少无知者,不知家人为何如此。

    这一天,家家户户挂白幡。

    李瑄病逝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行省、都护府、都督府传递……

    消息所至,哭声震天,草木枯萎,万花凋零。

    更有百姓因此逝去,追随李瑄而去。

    天启帝李枫遵从李瑄遗愿。

    但在朝野反应很大。

    丰功伟绩的皇帝,哪有不建陵墓的?

    哪能不以国礼葬之?

    但皇祖太上皇的遗言,不能违抗!

    为平息民间的不满,李枫将遗诏公布。

    只是没有说明皇祖太上皇要长眠在哪座山中。

    只有李瑄的子女知道葬于新安县境内的崤山支脉。

    连此时的宰相都不知。

    由素养、信仰最高的锦衣卫负责安葬。

    他们终生未将秘密流出。

    百姓也终于明白,皇祖太上皇的伟大之处。

    在世的时候克制欲望,去世的时候不图名利。

    皇室悲伤,但有的流程必须去做。

    李枫与文武百官商议,如何确立李瑄的庙号。

    李枫的意思,祖父必称祖。

    皇祖太上皇一生的脉络清晰,虽经过李隆基禅让,但实际上李隆基已经亡国。

    皇祖太上皇以一己之力,重开天地,万象更新。

    因为皇祖太上皇清晰华夏帝国的概念。

    正式书面,多记华夏帝国大唐王朝。

    李瑄之前的“唐”。

    和乾元开始的唐,几乎是两个朝代。

    与乾元的盛世华章相比,贞观、开元,不值一提。

    如此,怎能使皇祖太上皇称宗?

    宰相、大臣,赞同为李瑄立祖庙。

    哪个庙号能体现出李瑄的功绩呢?

    太祖、高祖、中祖、世祖。

    这是最好的四个庙号。

    而且庙号、谥法中任何一个字,都无法对李瑄的一生进行定义。

    从文治武功,到诗词歌赋,再到科学技术……

    使大唐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任何一个庙号,众官吏都觉得不合适。

    到第二日,时任宰相赵青勋以“唐玄宗”举例。

    可以寻一个前无古人的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所以完全可以从字典中,找一个有寓意的字,能代表一生的字。

    朝野都说,李瑄比李隆基更像是圣人。

    但当今唐圣祖是老子,不可能将老子抬下去。

    就这样,又讨论一日,但还是没有头绪。

    夜晚,李枫去征求太上皇李奕的意见。

    “父亲当为中祖,不是庙号中的中,也不是中兴的中。而是中国的中。我们所在的洲为中洲,数十年来,父亲一直称国家为中国。是父亲建立如今的中央之国。中洲、中国、中祖,由后人去猜测吧!”

    李奕向李枫建议。

    至于唐中宗李显,直接将庙号改了。

    要避讳李瑄。

    他们不是一脉的。

    由此,李枫下定决心,立庙号为唐中祖。

    谥号本已越来越长。

    但到李瑄时代,一般都是一个字,或两个字。

    李瑄的父亲李适之为孝德皇帝。

    群臣一番商议后,决定谥“高”。

    中祖高皇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祖会使后人议论纷纷,但这种绞尽脑汁想出的谥号、庙号。

    对李瑄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为有更传世的称号,在等待着李瑄。

    后世人眼界开阔,在他们眼里,中祖远远比当世人眼里伟大。

    谥号、庙号确认后,李枫令当今最有学问的几名学者,为李瑄准备墓志铭。

    李瑄的亲笔书籍、诗歌集,都将被带入棺椁。

    在棺椁上,李瑄的子女产生争议。

    李瑄的意思,明显是用普通棺椁葬。

    李奕决定尊重父亲。

    但李淞自掏腰包,让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铜棺。

    他最终说动李奕,因为普通棺椁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让能让父亲安心长眠。

    也正是此举,轰动后世……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天将军不错,请把《大唐天将军》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