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你啊总是有新花样(二合一)

    电影局,办公室。

    滕进贤把茶杯放在一边,继续翻阅着“华夏当代娱乐片”研讨会所需的演讲稿和材料。

    必须从中理清一个有利于目前华夏电影行业发展的思路出来,特别是如何商业化、市场化。

    “咚咚咚!”

    此时传来一阵敲门声,秘书进来道:“滕局,有一封方老师寄来的信,我给您放这儿。”

    “噢!”

    滕进贤一下子来了精神,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薄薄的几页纸。

    信上并没有抓人眼球的标题,而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关于当前电影行业发展之我见》。

    “……作为一个入行不久的电影新人,对于现在电影业的各种情况,忍不住谈谈个人愚见。”

    信里面的语气看上去谦逊有礼,然而当第一条建议映入眼帘时,滕进贤立刻划过一个念头:

    big胆!

    竟然是打破现有的电影发行垄断格局,赋与全国各大制片厂独立发行的权利。

    两眼瞪得溜圆,正当他以为这已经够大胆时,第二条意见更是惊得自己瞳孔地震。

    方言直言不讳地指出,要把作为电影唯一进出口渠道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和北影厂、儿童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华夏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燕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等多家单位整合,形成一个集电影制作、生产、发行、放映、院线管理业务一体的集团。

    而且这仅仅是一个试点,如果这个庞然大物的电影集团运营得当的话,可以向全国推广。

    西面就以西影厂为核心组建西部电影集团,东面则是以上影厂为主体的上影集团,北面是长影集团,南面干脆把桂影厂、珠江厂、峨眉厂等中小等的制片厂,整合成足以媲美其他三家的影视集团。

    这东西南北中五大电影集团,既能利用市场地位获得投资和贷款,抵御风险能力也会更强。

    至于中影集团,则拥有整个行业唯一的电影进口权,引入5到10部欧美电影,为电影院线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重回电影院,尽量地减少由于电视剧流行所带来的冲击和震动。

    巴拉巴拉,整整齐齐地罗列了10条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滕进贤反反复复地读,每一条都不算长,刚想要看看接下来该怎么说时,结果后面就没了。

    方言笔锋一转,扯到下一个问题去了,就像蜻蜓点水一般,并没有水滴石穿似的深入探讨。

    嘿!这人太滑头了!

    滕进贤不禁摇头失笑,但也非常理解,毕竟这一条条的内容实在是太惊世骇俗。

    但又不得不说,的确是大手笔!大气魄!大胆量!不知道还以为他是广电系统的头儿!

    反正作为电影局长的他是几乎不可能想到这个胆大包天的方案,更是不敢轻易地拍板去执行。

    思来想去的同时,把方言的信件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没有政治性错误,才提笔写了一句:“文章颇具价值,请XX同志审阅。”

    除了交给班子其他同志看以外,滕进贤还特意地交代秘书,把原件上呈给广电系统的艾副部长。

    ………………

    广电部。

    艾副部长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双眼盯着写有“《霸王别姬》庆功会暨座谈会”的新闻报道。

    “这个小方啊,真是个奇才。”

    语气里透着几分满意,也夹杂着一丝遗憾。如果方言当初不在《人民文学》编辑部,而在电影局就好了,这样的话,电影局划拨到广电系统的时候,方言这个大才就能归广电系统所用了。

    就在他畅想的时候,秘书敲门而入。

    “那个娱乐片研讨会的发言稿准备得怎么样了?”

    艾副部长收敛笑意,一脸严肃。

    “差不多了。”

    秘书把已经按照他意思修改好的稿子递了过去。

    “怎么有两份啊?”

    艾副部长皱了皱眉。

    “艾老,另外一份文件是滕局刚刚派人送来的,说是请您老审阅批示,以便局里能按照您的指导进行下一步操作。”秘书一本正经地回答,“不过内容并不是滕局所写的,而是方言同志写的。”

    “这倒有点意思啊!”

    艾副部长挑了挑眉,越过演讲稿,把注意力第一时间地放在方言的信上。

    从头到尾地审阅了一遍,并没有像滕进贤一样大惊小怪,反而眼里闪过惊喜之色。

    这小子!不来电影系统真的是可惜了!

    但一想到文化系统像守财奴似的守着方言这个金元宝,脸上露出了无可奈何的笑容。

    “马上给进贤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来我办公室一趟。”

    “对了,还有,让他下午来的时候,务必带小方一块来。”

    “我这就去通知滕局。”

    秘书轻车熟路地抄起办公桌上的电话,让接线员把电话拨给电影局。

    在一番简单的沟通之后,秘书给艾副部长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方言下午要去见文化部的王朦!

    ………………

    燕京的秋天天高云淡,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

    方言的视线从窗外转回屋内,就见王朦端着两杯茶,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你小子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

    “嘿嘿,您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编辑上的老师,上门拜访怎么能空着手呢?”

    “你啊你,来,喝茶!”

    “武夷山的大红袍,好茶好茶。”

    方言眼前一亮,多喝了口。

    “这次找你过来,一是世界科幻大会的事。”

    王朦道:“这是华夏文学界第一次承办国际性的文学会议和颁奖典礼,不单单是部里,作协、文联、蓉城政fu,乃至川蜀的领导,上上下下都非常地重视,把它视作一次对外展示的窗口和机会。”

    “请领导放心,世界科幻大会我们已经筹办得差不多了。”

    方言说,自己在美国领星云奖时,在戛纳拿金棕榈时,都没忘借媒体采访的机会,宣传几句在蓉城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除此之外,《文汇报》、《明报》等香江媒体到时候也加大力度地宣传。

    “好!”

    王朦既欣慰又满意,便开起玩笑道:“到时候我们都会出席世界科幻大会的开幕式,你应该不介意我们去沾一沾你的光,抢一下你的风光,摘一颗你的果子吧?”

    “哪能啊,你们的到来,简直是蓬荜生辉,是对华夏科幻文学的支持!”

    方言冷不丁地来一句,科幻文学的壮大,离不开《科幻世界》出版社,是不是该给点物质补贴?

    “你这滑头,嘴巴也越来越滑了。”

    王朦说部里、作协等多个部门准备扶持科幻文学,以前因种种原因停刊的科幻杂志会重新复刊。

    至于作为如今科幻文学界扛把子的《科幻世界》,自然会得到最多的扶持和资源!

    “杨潇、姚海军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非高兴坏了不可。”

    方言道:“我在这里,代《科幻世界》的所有同志,先谢过王老师了!”

    王朦笑了笑,随即走到自己的办公桌上,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报纸:

    “对了,今天找你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这个,你拿去看看吧。”

    “咦?”

    方言打开《新华报》,眼前赫然是《大国崛起》。

    “你啊你,总是给我们弄出点新花样,这篇稿子是你小子写的吧!”

    王朦慈眉善目中带着一丝嗔怪。

    “这文章是从哪儿来的?”

    方言郑重其事地看了一遍,除了有些许地方翻译得不一样,但总体上大差不差。

    “是驻法大使馆的同志发回的电报,一传到国内,就被多家报纸翻译转载。”

    王朦抿了口茶。

    方言不由地愣了一下,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黄钟大吕,震得自己错愕不已:

    “连大使馆都惊动了?”

    “何止是大使馆!”

    王朦欣慰之中带着几分羡慕,据电报描述所说,《大国崛起》成功地引起法国媒体界、文艺界、历史界,甚至是政界的剧烈轰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如何让法兰西再次伟大”的论战中。

    “嚯!”

    方言扬起眉梢,大呼过瘾。

    “你小子是过瘾了,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结果挥了挥手就离开法国了。”

    王朦摇头失笑道。

    “这不也是出于好意嘛。”

    方言摊摊手,如实相告自己创作《大国崛起》的初衷。

    王朦一本正经道:“你的本意是好的,的确你这篇文章很好地消除了‘华夏文学的觉醒’研讨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只不过现在看起来,这篇《大国崛起》造成的效果显然好的有些过头了。”

    方言说:“我料到《大国崛起:法国篇》会弄出动静,但我也没想到会是这么大的动静。”

    “你弄的动静何止是大那么简单,你知不知道你这稿子已经被作为内参,被传递审阅了?”

    王朦话里充满着深意。

    “您的意思……”

    方言明显猜到了,但又不敢确信。

    “你想的没错,很多领导,尤其是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们都看过《大国崛起》了。”

    王朦笑眯眯道:“你知道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什么?”

    方言心里咯噔了下,突然有一种说不出好也说不出不好的感觉。

    王朦言简意赅道:“他们说‘怎么就只有一篇,剩下的在哪呢?’”

    方言眨了眨眼,内心松了口气,得亏他们说的不是“有没有搞错啊,让隔壁老外看见了,还以为我们不懂外国呢,再来一篇!一国一篇!”但一想到被那么多老人密切关注着,身体随即一激灵。

    “你没来燕京的这些天,隔三差五就有老同志的电话打到我这里来。”

    王朦说:“要我见到你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催催你,别到处乱跑了,赶紧写《大国崛起》吧!”

    “王老师,您是了解我的,我手头的事多,实在是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啊。”

    方言一脸的无奈。

    “你啊你,先别急着推脱,老实交代,这《大国崛起》到底还有多少篇?”

    王朦迫不及待地追问。

    方言一五一十地说,《大国崛起》除了法国篇外,还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八个国家,不但会讲述各个国家崛起的过程,也会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最后会分为上下两篇,或者是上中下三篇,从华夏过去的辉煌一直探讨道华夏未来的复兴。

    “也就是说有十几篇。”

    王朦激动地拍了下他的肩膀,“好好地写知道吗,尤其是华夏篇!”

    “一定!”

    方言振振有词,眼神坚定得仿佛当年入dang一样。

    “实话跟你说,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及时,就像及时雨一样!”

    王朦哈哈大笑起来。

    “这从何说起啊?”

    方言诧异不已。

    王朦收敛笑容,神色变得异常严肃,甚至还带着几分愠怒。

    方言一问才知,除了研讨会闹出的一档子破事以外,就在前不久,又出现了一起更恶劣的事件,某个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影响之大,极其严重。

    “这纪录片竟然说黄土地已经孕育不了新的文化,提出要用蔚蓝色的海洋文明来代替。”

    王朦眼含怒意,攥紧拳头。

    “岂有此理!”

    方言霍地站起身,忍不住大骂了几句。

    “没错,何止是岂有此理,简直是胡说八道!”

    王朦道:“亏他们说得出口!”

    然后拍了拍桌上的报纸,“但现在不一样了,你这《大国崛起》揭穿了崛起的局限、血腥和黑暗,做出了强有力回击。”

    “我觉得这还不够。”

    方言建议把《大国崛起》也拍成纪录片,广泛传播,以魔法对付魔法。

    “你的这个建议很好啊,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尽快地把《大国崛起》的稿子写出来。”

    王朦炙热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方言苦笑连连,就是生产队的驴也没这么催的!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必须完成!”

    王朦说:“写完了以后,我会组织多家主流报纸共同连载《大国崛起》,形成一股宣传合力。”

    方言心领神会,“我明白了,最好是能引发像当年《大秦之裂变》一样的论战,这样就能和那些人摆开车马,辩上一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不错,请把《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