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今日不辱法

    “《霸王别姬》以一场洞穿世纪的京剧名伶的悲剧命运,叹唱了在禁锢文化之下的情与爱,该片涉及了时代命运、传统文化、人性思辩及生存状况等多个维度,是一曲宏壮、悲悯的世纪之歌。”

    就在埃托尔·斯科拉说着颁奖词时,方言和龚樰携手上台,享受着周围人的掌声和恭贺。

    “你来说吧。”

    “你才是导演,当然是你来。”

    两人推脱了下,方言把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交给了龚樰。

    龚樰尽力地控制着眼眶里打转的泪花,捧着金棕榈的奖杯,一时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不好意思各位,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拿到金棕榈奖。”

    方言随即开了个玩笑,“所以只准备了一份获奖感言。”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爆发出阵阵笑声、掌声,甚至口哨声,来鼓励声援着龚樰。

    气氛也随着这一则笑话,再次升温,热闹活跃。

    埃托尔·斯科拉等评委会的成员都很理解,毕竟《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创造一个奇迹。

    《霸王别姬》是第一部场刊评分达到3.8分高分的电影!

    是第一部导演处女作就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电影!

    也同样是华语电影第一部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的电影!

    无数个“第一”,让在场的所有媒体无不高举相机和摄像机,把镜头齐刷刷地对准龚樰和方言。

    其中,就包括法国电视台的女记者雅克琳娜·迪勃瓦。

    “谢谢,谢谢。”

    龚樰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开始慷慨激昂地发表感言。

    张国榕、姜闻、巩利等人脸色各异,或是兴奋,或是自豪,或是欣慰,或是欢喜。

    当然,陈凯哥和章艺谋脸上则更多的的羡慕,但两人的羡慕又各有各的不同。

    章艺谋两眼冒着精光,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拍出像《霸王别姬》一样的电影,也来一回戛纳电影节,也拿一回金棕榈奖,心里也是这么想着,就忍不住地闪过一个念头。

    大导演当如是也!

    而陈凯哥却不同,他心头涌现出一种怪异诡谲的感觉,想着《霸王别姬》的导演是自己就好……

    彼可取而代之!

    就在这座美轮美奂、历史悠久的戛纳殿堂里,既承载无数荣光和梦想,也显现各种雄心和野心。

    …………

    金棕榈奖的结果揭晓,预示着本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

    记者们纷纷地涌入后台通道,抢占着采访区域的有利位置,生怕落后于同行的竞争对手。

    龚樰、陈凯哥、章艺谋、张国榕等人一亮相,都被一票记者团团围住,被各种问题狂轰滥炸。

    方言也不例外,面带微笑地一一回答着有关《霸王别姬》的各种问题,直到被问得厌烦为止。

    当轮到克琳娜·迪勃瓦时,他终于皱了皱眉:

    “如果问的还是有关《霸王别姬》,我想我刚刚已经答得够多了,不好意思。”

    “不,我其实想问的是其他事情,是关于华夏文学方面的事情。”

    克琳娜·迪勃瓦自报家门,与其说她是一名娱记,倒不如是文艺部编辑。

    “请讲。”

    方言挑了挑眉。

    克琳娜·迪勃瓦一本正经道:“你是华夏文学界的著名作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前不久在巴黎举办的‘华夏文学的觉醒’的讨论会?”

    方言摇了摇头,一问才知,这场讨论会就在九月份举行,与会的都是双方的文学代表团。

    然而就在其乐融融的聚会中,文学代表团里的一些人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同到会的人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和辩论,基本上就是反思怪的固定话术,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

    “他们不像来谈文学的,仿佛是来谈政zhi的。”

    克琳娜·迪勃瓦道:“我对这批作家的水平和认知感到失望,所以那时候就放弃对他们的采访。”

    “你做的很对。”

    方言笑了笑。

    “只可惜他们的言行还是被其他媒体报道了出来,对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克琳娜·迪勃瓦语气认真道:“所以我想请问你的是,你怎么看待整件事?”

    “作家算是文人的范畴,他们中的有一些人难免患上了幼稚病。”

    方言道:“用一句话形容他们非常恰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们老觉得自己学富五车,但是追究起来实则是满腹空空。对华夏文化,华夏历史,世界文化,世界历史、经济、政zhi、军事、哲学,经济学这些学问都是半吊子……”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建国,而是在七年后才立宪法、选总统?”

    “比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进行,除了瓦特和君主立宪制外,到底还有哪些重要原因?”

    “你让他们回答,他们往往总是一无所知,因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了解的不够深刻!不够透彻!不够全面!所以这些人的言论,最终只会成为他人的笑料,仅仅如是而已。”

    “那么,你能说一说法国文学和华夏文学之间的区别吗?”

    克琳娜·迪勃瓦提出问题。

    “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华夏作家用中文写作。”

    方言用戏谑的口吻说。

    “噗嗤。”

    克琳娜·迪勃瓦被逗得莞尔一笑,“如果我要是继续追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方言耸了耸肩,“那我只能说,一个是法国的文学,一个是华夏的文学。”

    “哈哈。”

    克琳娜·迪勃瓦笑容越发灿烂,也不刨根问底,而是话锋转到了法国文学和历史的感受。

    方言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既然在戛纳拿了金棕榈,那么就不辱法了。

    而且也要想方设法地淡化和解决掉“华夏文学的觉醒”造成的坏影响,于是脱口而出道:

    “十五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互相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先后登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这话一出,克琳娜·迪勃瓦只觉得一股厚重磅礴的历史感,正朝自己扑面而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不错,请把《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