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顶尖

    “也累了,我们就讨论讨论吧。相信都至少看完了一篇。”奥尔说,“各位先生女士,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看的克莱斯特篇,有看过这位剧作家作品的人吗?”按照惯例,主席开口,再由副主席柯尼斯接话。

    “看过《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不过是很多年前了。”贝德说。

    众人也都理解副主席的举动,看看自己刚才看的传记,有没有出入。

    毕竟顾陆的笔力太有煽动性了,七人中有两人看的是尼采篇。相比其他两位,尼采在德意志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肯定有所了解。

    但看完尼采篇,以前对尼采的认知,有种被覆盖的感觉。

    “还记得讲了什么吗?”柯尼斯继续问。

    “应该是以黑森·洪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二世为原型的剧作,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但印象深刻的是弗里德里希因在战后的精神错乱,以内心的压抑,再加上他被囚禁于城堡,有很长一段人物理智与疯狂来回转换的独白。正是这个剧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这剧作好像被称作心理剧。”贝德说得很清楚,也是想副主席有更好的判断。

    也是希望一会她询问的问题,也能有不错的回应。

    柯尼斯闻言,又低头看了一眼刚才的稿件(都是用平板看的),他说,“这是克莱斯特作品里,都会存在的,人物撕裂般的思考弧线。延伸出来这就是对现实的强烈反抗,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克莱斯特的悲剧是注定的。”

    最后一句话,贝德听懂了,因为荷尔德林和克莱斯特虽然过程和性格,以及心魔都不相同,但结局是一样的,注定的悲剧!

    “好像华夏有一句古话,我不知道怎么念,含义是从古代到现代有才华的人,大多数都身世坎坷。”贝德说。

    “是[自古文章憎命达]吗?”柯尼斯用蹩脚的中文念出这句话。发音其实并不标准,但勉强能听出来。

    “可能是,”贝德也不知道对错,她说起自己的评价,“顾陆的传记作品是我从未看过的版本,因为在此之前,我想象不到,能和传记的主角产生极大的共鸣,顾陆先生用独特的手法让我们完全沉浸入其中情景,好像戴上了VR眼镜。”

    “另外,他的描写太精准了,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贝德说,“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主席奥尔,同样是观看荷尔德林篇的他,赞同地点头,并且接话,“荷尔德林是被闪电击中的大树,象征他激情创作燃烧的光彩,以及注定化为灰烬的结局。”

    “克莱斯特是比作了只想要离开弓弦,却没有目标的箭矢。形容出迷幻艺术的根本。”柯尼斯向后接,“还用逃避就像更换发烧的毛巾,来表明他一直在激情与毁灭之间徘徊。”

    “尼采描述金属一样的天空,我感觉很准确。因为尼采一生中从未有人理解他,但他的思想也确实犹如天空一样宽泛。”

    最后有人补充。

    “看来各位先生女士对顾陆先生的新作,都很满意。”奥尔环顾一圈。

    众人有点头者,也有沉默不语者,都默不作声,不反对主席的说法。

    “听各位同僚的评价,再结合我自己看到的,我总结一下顾陆先生传记作品的优势,他能够将历史人物重新描绘。”

    奥尔说,“他拥有画笔、颜料和调色板,能够轻松创作出一幅肖像。他的文字中蕴藏的遗憾情感太重,哪怕我对这位艺术家没有丝毫看法,但看完之后,也让我叹息。这种情感甚至会覆盖艺术家原本在人们心中的模样。”

    这形容也非常的准确。

    哪怕是看尼采篇的两人,早有深刻看法也被改变了许多。

    发现这点后,有委员说笑,“顾陆先生应该去写战争宣言。”

    战争宣言——文化战争也是战争,顾陆完成国家任务的外交几部曲,何尝不是宣言?

    可凶了!看看茨威格,都被薅秃了。

    身为主席,奥尔了解到,当前众人的情绪都被文字左右,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他做严教委员会主席已有四五年,深刻知道一件事,好的文章不一定适合初中学生。

    “顾陆先生的稿件,各位就拿回去,明天看完什么继续投票。”奥尔说,“也有更多时间思考。”

    话是这样说,贝德有点不乐意,都下班了,还给我安排工作干什么!

    贝德刚要出口提出异议,又想起她本来就有每天阅读的习惯,《与魔搏斗的人》,明显是好作品,回去看看也没什么。

    况且,她也想看看文章,找一找写诗的追求,荷尔德林那般的。

    都答应了。

    那么委员会就开始第二项了,第二项是开会讨论,教材是否要减弱诗歌的篇章。

    目前德国普版教材,平均下来每学期诗歌有7篇。

    好家伙,本来比较安静的圆桌会议室,那瞬间就沸腾了。

    瞧瞧贝德,脑子里迅速就甩掉了追求。

    果然只有愤怒能够让人忘掉其他的,贝德现在只想让诗歌的比重,不要减少。

    而其他委员,同意减少的重要因素是当下诗歌都不流行了,当代的大诗人也几乎没有……

    德意志下班时间还挺早,并且严教委员会这类地方更是准时。

    五点,奥尔就走出了大楼。他大概从荷尔德林篇,大概确定了华夏天才的水平,当世第一梯队笔力的作家。

    写传记的文字极具煽动性,上一个见到这么有煽动性的文字,还是在……这就不说了,不符合当前的政治正确。

    回到家的奥尔,做完一堆事,才有空余的时间继续看稿,他的第二篇是尼采篇。

    看完之后,奥尔立刻就推翻了自己下午的评价。

    “顾陆先生的水平,不是世界一流,是世界顶尖。但——这个作品不适合在初中教材里!”

    抱着如此心态,他再度来到了圆桌会议室,人还是昨天那六个同僚。

    问题还是昨天的问题。

    不等别人先开口,奥尔先开口,“各位先生女士们,看完《与魔搏斗的人》三篇之后,昨天想法有没有变化?”(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不错,请把《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