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当用则用,当断则断

    “儿啊,你须知该低头就要低头的道理。”

    刘宝驹说着,“这里,不是咱们的老巢,不是县里。”

    “在县里,知县是你爹我的拜把子兄弟,他想要升官,就要你爹我出银子,他断案,得先看你爹我的脸色。”

    “你爹我一笑,他放人,我一皱眉,他立马收口。”

    说着,他脸色变得严肃,深吸了口气,“但这里不行,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万不可把往日的习气,带到这里。”

    年轻人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他想起在通州时候,自己家的风光。

    刘家的宅子,是原本刘宝驹岳丈留下的老宅,早已破败不堪,是父亲花了三年时间修葺重建才落成。

    门槛上垫的是整玉,打远瞧去,就令人望而生畏,地上铺着红毯,满院气派非凡,甚至还特意请了京城的画师绘壁,外县雕工修梁。

    戏台日日开戏,书房夜夜亮灯,家里百余仆人打量屋舍、田契、账目,三十名护卫。

    庄子上的庄勇吃刘家一口饭,听刘家的号令,专替刘家收债、护地、压人......

    刘家非是一家之富,而是把身边所有人,全都捆进了刘家的‘地主局’里。

    如此势力赫赫,纵是知县,泥腿子们眼中青天大老爷,在面对刘家的时候,也须得低眉。

    除非,他不想要他的乌纱帽!

    刘家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那个不起眼的刘家,现如今的刘家,俨然已经成为一县的‘天’。

    尤其是三年前,刘家巧妙凭借一个赌局,成功斗倒了当地的四大家族以后,刘家在当地的威势,更是达到了顶峰。

    “爹,你还记得三年前么?”年轻人仰头看天。

    “三年前......”

    刘宝驹目露追忆之色,脸上还带着一抹得意,抚须道:“那可是为父平生最得意的杰作,又岂会忘记?”

    “为父还记得三年前的秋收,县里原四大家族联合,想要压老夫的粮价,说什么要逼老夫吐出三分地来。”

    “殊不知,此等鼠辈,又岂是老夫的对手!”

    “老夫只出了三招,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谓的三招,第一招就是封仓断粮,不卖一粒米,百姓饿得怨声载道。

    第二招,就是在粮价最高的时候,突然放出数千石旧米,还张榜写着‘刘财主仁义施粮,救百姓于水火!’

    第三招,三千两银子直接送进县衙,知县立马给刘宝驹封了个‘义主’的名号,将刘宝驹视为八拜之交,转头便给四大家族扣了‘哄抬粮价’的罪名,四大家族的地产田亩被抄没了大半,刘家仅以市价一半的价格,便全盘接下。

    那个时候,刘家父子俩登楼饮酒,夕阳下看着一片金灿灿的田,仆从的腰弯得越发低了,只恭敬道:“老爷,地契都抄好了,请您盖个章?”

    刘宝驹闻言只是摆手,淡淡道:“不急,让他们跪久一点......”

    旧日情景,犹在眼前。

    刘宝驹许久才回神,喃喃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这世道,保不齐哪一天就变了。”

    “眼下咱们刘家风光无限,可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刘宝驹通读史册,心知朝廷是不会放任土地兼并不管的。

    一旦土地兼并达到顶峰,以‘限地限租、还田于民’为核心的新政就会出现。

    尽管绝大多数都只是一阵风,雷声大雨点小,可一旦上面动了真格,那可就不是送点银子,请点客就能摆平的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届时无论刘家再怎么反抗,也无非就是螳臂当车而已。

    不过,念及儿子还年轻,刘宝驹倒是没有跟儿子说这些,反而关心起了儿子的科举大业。

    “再说了,为父巴结这胡老汉,也是为了你的举业。”

    刘宝驹抚着胡须,满意之余,也不免有一层隐忧,“如今,你已得秀才身份,可倘若想要更进一步,乃至是登上金銮,胡老汉这条线,不能断!”

    年轻人似懂非懂,却还是点头道:“儿子省得的。”

    ......

    约莫过了三两日,范进同样也得到了刘家的第一手资料。

    看完,范进沉默许久,最终还是摇头道:“这刘家父子的手段倒是不俗!”

    “那老爷可要收录一二?”慧和尚攥着月牙铲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范进抬头看他,不禁笑问,“怎么,是觉得这刘家父子无恶不作,丧尽天良?”

    他自是清楚,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

    这刘家父子劣迹斑斑不假,但又有哪一个地主是纯洁无瑕的?

    “小人不敢......”慧和尚闷声道。

    慧和尚敢与不敢,范进倒不是太在意。

    只是,这刘宝驹,的确不是一般人。

    倒是他那个儿子的脾性......

    范进摇摇头,将资料放下,闭目养神,思索起来。

    “算了,瑕不掩瑜,且用且看吧。”

    范进睁开眼,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

    有他在一旁盯着,估计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毕竟,‘人才’难得。

    以刘宝驹那个儿子刘善长把银子看得极重的性子,一旦做了官,哪怕有人时时提点,也顶多只能做一年的清官。

    到了第二年,就成了半清。

    这第三年嘛,估计就会把手完全放开搂。

    都说千里当官只为财,似刘善长这等人,最是信奉此道。

    更有甚至,若无人提点,怕是恨不得直接从第三年开始做起,全然不懂‘开始小忍,今后大发’的道理。

    更何况,范进也没想过,把这刘家父子,当做心腹培养。

    时机一到,当断则断。

    想到此次,范进当即便让人把胡老爹找来。

    听得范进询问,胡老爹一脸错愕,“贤婿怎的知道那刘财主?”

    范进暗暗翻了个白眼,没有解释,而是吩咐道:“此事老爹不必多管,你只须在下次刘家父子央求登门拜访的时候,松一松口风即可。”

    “不用痛快答应,也不能断然拒绝。”

    “若那刘家父子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不错,请把《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