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一座军工城,师傅的女婿,履带新技术

    清晨,李爱国在一阵敲门声中惊醒过来。

    他一只手伸进枕头下攥住枪柄,喊了一声:“谁?”

    等听到外面传来肖参谋的声音,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过激了。

    穿好衣服,将手枪插进腰间,拉开门。

    “我已经跟一机厂联系好了,咱们先在招待所里吃早饭。”肖参谋说话的语气依然是那么慢悠悠。

    “早饭?这招待所还提供早饭?”

    李爱国还是第一次住这种军区招待所,也搞不清规矩,便跟着肖参谋往外面走去。

    这里说是军区招待所,其实就是一座由十几间平房组成的大院子。

    肖参谋带着李爱国在院子里七拐八拐,来到了后门。

    穿过后门,李爱国就听到了整齐的脚步声和口号声。

    再抬头一看,不远处就是营区,大兵们此时正在出操。

    营区的角落里有一个伙房,门口支起了大铁锅蒸馒头。

    清晨空气中混合着煤烟味与蒸馍香气,这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味道跟战士们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恍然回到了战争年代。

    招待所本不提供早餐。

    有了隔壁驻军队伍的伙房,就有了早餐。

    肖参谋将招待所的条子递给炊事班班长,换到了两个白面馒头。

    两个人蹲在旁边,一边欣赏战士们的雄姿,一边狼吞虎咽。

    干掉馒头,炊事班班长又很贴心的送上一碗白开水。

    吃饱喝足,一机厂派来的吉普车已经停在了招待所门口。

    看到那个身穿藏蓝色中山装的熟悉身影,李爱国笑着走过去:“张坦同志,咱们又见面了。”

    “欢迎你,李爱国同志。”张坦明显对李爱国没有那么热情。

    其实想想也明白,自打59式坦克研制成功后,一机厂就开始了研制新型坦克的计划。

    张坦身为一机厂的高级工程师,本应该投身到坦克的研制中,现在却要跟着一个火车司机战壕挖掘机的鼓捣履带,心中自然是非常郁闷。

    只是人家前门机务段给的太多了,再加上金陵军区的大领导亲自跟一机厂打了招呼,他也只能服从组织决定。

    不过张坦还是十分有职业道德的。

    上了车之后,还是按照惯例,给这位来自地方的火车司机,当了一路的免费导游。

    “爱国,这里是一座军工城。”

    李爱国隔着窗户往外看去。

    此时正是上班时间,一队骆驼驮着鞍架上捆扎的钢管,慢悠悠穿过尚未硬化的兵工路,与满载钢板的解放牌卡车交错而过。

    青灰色水泥外墙挂着“赶鹰超镁”的标语,屋顶烟囱昼夜喷吐褐烟,整个天空渲染成了煤灰色。

    李爱国点头赞同:“这是一座用履带丈量荒原、以炮火校准时间的城市!”

    他倒不是故意附和张坦,而是包头确实有这个资格。

    在1954年的时候,包头只有8万人。

    但它拥有独特的优势:地处内陆,远离沿海,有大青山、乌拉山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周边矿产资源丰富,铁、稀土、铌、钛、锰、金、铜等应有尽有,便于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于是,上面选中了包头,作为坦克生产基地。

    要生产坦克,仅仅有坦克厂还不够,还需要各种配套工厂。

    于是,包头钢铁公司、第二机械厂、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等几家大型工厂拔地而起。

    可以说,这是一座为了制造坦克,而专门修建的城市。

    一机厂跟在草原戈壁滩上的211厂的性质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常规战力,一个是为了核威慑罢了。

    两人闲聊着,吉普车沿着兵工路一路来到了一机厂门口。

    此时正是上班时间,身穿藏蓝色工装的工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受了保卫干事的检查后,陆续进到了工厂里面。

    看到吉普车行驶过来,一机厂保卫科的保卫科长吕白山快步跑过来,冲着吉普车摆了摆手。

    吉普车咔嚓一声停下来。

    张坦从后座走下来。

    “吕科长,这两位是从京城来的同志。”张坦指了指李爱国和肖参谋,简单的介绍了他们的身份。

    当然了,李爱国的现在的身份是特派技术员李同志。

    吕白山走到两人面前,敬了一个礼:“欢迎来到一机厂,不过按照规定,我们还是要检查一下。”

    李爱国清楚军工厂的规矩,从帆布包里取出档案袋:“这份文件是机密文件,除此之外,您可以随便检查。”

    吕白山看了一眼档案袋,见里面不可能藏爆炸物之类的东西,便让保卫干事们检查了两人。

    一番检查后,吕白山把两人的配枪还了回去,歉意的笑了笑:“刚才对不起了,我们也是按照规定办事儿。”

    “理解”李爱国对这位十分严谨的保卫科长颇有好感。

    简单闲聊几句,发现吕科长竟然是京城人,当年援建包头的时候,主动来到这边安家落户。

    得知李爱国来自京城的时候,吕白山的神情也热呵了起来:“前门机务段的老曹,就是个子挺大的那个火车司机。您认识吗?”

    “曹文直?我师父。”李爱国挺了挺胸膛。

    “李爱国?”吕白山闻言,先是一愣,旋即上下打量李爱国一番:“你,你就是我老丈人的那个好徒弟,李爱国。”

    老丈人?李爱国这才想起来,曹文直五个闺女,大女儿结了婚之后,确实是移居到外地了。

    好像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已经四五年没有回去看望曹文直了,只能通信,通电话,所以李爱国并没有见过。

    确定了李爱国是身份后,吕白山显得很兴奋,邀请李爱国晚上无论如何要到家里好好喝一杯。

    “月华是厂里的技术员,因为涉密,没办法回京,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三岁了,还没有见过姥爷。月华要是知道你来了,肯定会很高兴。”

    吕白山话刚出口,突然意识到不对劲了。

    “只是.爱国,你是火车司机,现在怎么是技术员了?”吕白山脸色微微一变。

    李爱国也没有想到这次能遇到认识自己的人,他不慌不忙的回过头,看了一眼肖参谋。

    肖参谋做事情非常周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证件递过去:“吕白山同志,李爱国同志现在正在执行一项机密任务,我希望你能够保密李爱国同志的身份。”

    看到刚才那个某厂技术科的科长,瞬间变成了金陵军区的大参谋,肖科长立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一机厂作为国内惟一一家能够独立生产坦克的工厂,平日里也没少帮着其他工厂生产设备。

    这种事情在一机厂已经屡见不鲜了。

    “首长请放心!”吕白山冲着肖参谋敬了礼。

    他刚才可是看到了,这位大参谋对待李爱国态度相当尊重。

    老丈人的这位徒弟现在不管是什么身份,能够让金陵军区如此重视,肯定不一般。

    此时厂门口的工人已经消散了,李爱国跟吕白山闲聊几句,约定有空到他家里做客,便上了吉普车。

    吕白山让保卫干事打开厂门,吉普车呼啸着进到了厂子里。

    一个保卫干事凑过来,指了指吉普车小声说道:“科长,您认识刚才那两个领导?”

    “认错人了。”吕白山摇摇头,打发了保卫干事,然后将那些保卫干事集合在一起,训了话。

    “目前咱们一机厂正联合包钢那边研制一种特殊的钢材,最近一阵子大家伙打起精神来,防止有人把特殊钢材夹带出厂。”

    “是!”那些保卫干事们齐口同声。

    一机厂就跟一座小城镇差不多,按照生产部件的种类,划分为了不同的区域。

    履带生产区。

    车间内,龙门吊的钢索在蒸汽机驱动的齿轮声中吱呀摇晃,工人们用蒙语和东北方言喊着号子,将烧红的坦克履带锻件浸入冷却池,刹那间腾起的白雾裹着硫磺味窜出气窗。

    “爱国同志,怎么样?”张坦颇为骄傲的指了指那些忙碌的工人们。

    李爱国还是第一次目睹履带的生产过程,一时间也被面前这极具冲击力的场面给镇住了。

    “太震撼了,老张!”李爱国回过神来,不禁感叹道:“这一条履带,得花不少功夫吧。”

    张坦笑着点头,“那可不,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从原材料的挑选,到这锻打、冷却,再到后续的打磨,都是咱工人师傅们用汗水换来的。咱这一机厂,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高性能履带的工厂。”

    说着,他又抬手往不远处指去,“走,咱再去瞅瞅车轮生产区。”

    车轮生产区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巨大的车床飞速旋转,切削着金属坯料,溅起的火花如同夏夜的繁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李爱国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生产工艺方面。

    一机厂的设备虽然简陋,使用的还是卧式镗床、立式铣床等老式加工设备,但是工人师傅都是从各地挑选来的老师傅。

    设备不够,技术来凑,制造战壕挖掘机倒是没有什么难度。

    参观过后,李爱国心里也有谱,跟着张坦来到了办公室里面。

    张坦此时已经召集了几个技术员。

    “爱国同志,你这个履带具体需要何种生产工艺,我们该如何制造,咱们还得好好的规划一下。”

    李爱国撕开了档案袋,从里面取出了厚厚一沓图纸,递了过去。

    “老张,我设计了一种新式履带轮子,你先看看。”

    张坦接过图纸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好奇。

    在他看来,像这种高承重履带,跟常规履带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材料和尺寸的不同。

    一机厂当初接到前门机务段的请求,准备制造履带。

    张坦在经过计算后发现,目前国内的材料压根没办法满足如此大的承重,这才提出让李爱国亲自前来解决问题。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搞出新的履带。

    张坦只是看了两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图纸上标注的锰钢是59式坦克履带使用的钢材,履带轮的尺寸也是中规中矩,那它怎么解决承重问题呢?

    怀着疑惑,张坦把精力集中在了图纸上。

    只是一眼,他的脸色就变了。

    “这,这种履带使用的竟然是双销连接结构,这是怎么实现的?”

    作为一个坦克专家,张坦自然明白双销连接结构,可以提升维修便捷性并降低断裂风险。

    但是双销连接结构本身并不稳定,很容易断裂,所以59式坦克使用的是单销结构。

    李爱国指了指图纸,解释:“你看,这是端连器。这是中连器,这两个组件在坦克行进中能起到承力作用,并且,它们还可以随时更换。”

    “绝了,这种想法简直是绝了!”张坦忍不住拍了拍桌子站起身。

    要知道拥有优秀的材料,谁都能作出优秀的履带。

    但是使用一般的材料,还能通过设计来制造出优秀的履带,这才是真本事。

    “除了端连器和中连器外,我在这里还使用了履带销挂胶技术。

    橡胶圈被黏结在履带销上,并且被一起压入履带销耳内,其紧度要求达到橡胶圈在销耳内即使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也不能转动的程度。

    组装好的铰链上,橡胶可填满销耳的全部空间。”

    张坦的眼睛一点点瞪大了,忍不住说道:“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履带和主动轮的啮合质量,增加履带寿命,特别是还能增强抓地力。双销连接结构搭配挂胶即使,简直是绝了。”

    能不绝吗?

    无论是双销连接结构还是履带销挂胶技术,都是后世第三代主力坦克使用的成熟技术,拿到这个年代来,自然是降维打击。

    像老毛子的T-54、T-62坦克使用的都是单销履带,而更新换代后的T-64和T-80使用的全都是双销履带。

    到了T90,最开始的时候,老毛子玩花活,重新使用了单销履带,但是随后的型号全都更换成了双销履带,这足以说明双销履带比单销履带更优秀。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这两项技术并不需要太高的生产工艺。

    李爱国嘴角微微翘起。

    有了这两项技术的加持,足以给坦克换上一双新鞋子。

    这时候,一个工程师有了新的发现,指着图纸说道:“张工,这履带下面竟然还加装了装甲!”

    “什么!加装装甲,这不是胡闹嘛.”张坦看着图纸,心中有些唏嘘,面前这个火车司机确实是设计上的天才,却缺乏实战经验。

    事实上,坦克自从诞生之后,就被人们看成是移动堡垒。

    而履带轮正是这座堡垒最薄弱的地方。

    一旦履带轮被敌人击穿,那么坦克只能停在原地成为活靶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要为履带上加装装甲,有了装甲的防护,履带轮能够多扛两下。

    但是,这些年来,却没有几款坦克采用这种设计。

    为何?

    ——装甲容易脱落。

    装甲作为外挂物体在坦克快速行进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脱落。

    一旦装甲脱落,很容易会绞进履带中。

    于是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敌人还没开炮,自家的坦克反而因为履带装甲而出现了战损。

    属于得不偿失。

    张坦讲完话,立马看向李爱国。

    意思很明显:小同志,这个缺点你该如何解决?

    李爱国对着他笑了笑,又指了指一个部件的图纸,解释道:“老张,你看,这玩意叫做防剥落结构。”

    “防剥落结构”张坦猛地拿起图纸,足足研究了三十分钟。

    看着图纸上的复杂结构,他沉默了。

    所谓的防剥落结构其实就是在诱导齿上安装了一组特殊的弹性挂钩与导向板。

    弹性挂钩能够在装甲出现松动迹象时,凭借自身的弹力紧紧勾住装甲,避免其直接脱落。

    而导向板则设计得恰到好处,一旦装甲开始晃动,它能引导装甲按照特定方向滑落,而不是朝着履带的方向移动,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装甲绞进履带的风险。

    张坦看着图纸上那密密麻麻的标注与精细的设计说明,心中的震撼如汹涌潮水般难以平息。

    防剥落结构跟刚才两种结构和技术的性质差不多,虽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却能够解决大问题。

    能够设计出这种结构来,面前的这位火车司机对履带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内,甚至是国外大部分的坦克大师。

    周围的那些技术员们此时也看出了端倪。

    “这防剥落结构可真是个神来之笔,有了它,咱们的坦克安全性能提升一大截啊!”

    “是啊是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装甲脱落带来的乌龙战损了。”

    张坦抬起头,有些佩服的看向李爱国:“火车司机同志,这东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爱国挠了挠头:“我这人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阅读各种军事书籍,这些结构应该是在某本书中看到的吧,我有些记不起来了。”

    张坦对于李爱国的话是一万个不相信,不过他也明白能参与到军工项目中,这位火车司机远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火车司机同志,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打算利用把这三个技术汇报到厂里面。”

    李爱国笑了笑:“当然不介意,能够为国产坦克的研制工作尽点力气,是我的荣幸。”

    现在有了这几个技术,战壕挖掘机履带就再也没有什么技术难题了。

    “这么着,你们现在厂里的招待所住下,等厂里面通过了生产方案,我们马上帮你们生产履带。”

    张坦着急着跟上级汇报情况,就请了一个技术员,把李爱国和肖参谋安排在了一机厂的招待所里面。

    随后,张坦把李爱国搞出来的技术递交给了厂里面。

    厂里面的工程师们经过研究确定这三种技术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

    一个工程师赞叹:“我看这些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到咱们的新式坦克的设计中。”

    “是啊,履带有了防护,坦克的防护力能够大大提升。”另一个工程师点头。

    张坦举了举手:“我总觉得李爱国同志对坦克的履带非常有研究,要不,咱们请他帮忙设计新式坦克的履带?”

    此话一出,会场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谓的新式坦克,正是被给予厚望的69式主战坦克。

    按照装甲司的要求,69式坦克是一种要能够跟老毛子T-62、小美家的M60、约翰牛家的英国“酋长“相媲美的第二代主战坦克。

    但是。

    69式坦克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型号,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新式坦克定项已经有半年之久,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

    总工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在不泄露坦克具体参数的情况下,可以跟李爱国同志接触一下。”

    张坦将战壕挖掘机的履带图纸,交给生产部门之后,便晃悠着来到了招待所,在李爱国的房间门上敲了敲。

    服务员听到动静,走过来说道:“张工,您是找那两位京城来的客人吧,他们出去了。”

    “出去?”张坦愣住了。

    这两人人生地不熟的去哪了呢?

    此时李爱国在哪里呢?

    正在一机厂内的供销商店里呢。

    一机厂作为大型工厂,厂内有学校、医院、电影院等各种设施,自然也有供销社。

    早晨得知吕白山是曹文直的女婿,李爱国就记挂着带点礼物,去家里探望。

    至于肖参谋,他的任务就是全程跟着李爱国。

    买了礼物,李爱国晃悠着来到一机厂大门口,此时吕白山正好下班。

    见到他过来,再看到他手里拎的网兜,吕白山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走走,到家里,让月华做两个好菜,咱们好好聊聊。”

    吕白山住在一机厂的家属院的筒子楼内。

    距离一机厂足有七八里地,吕白山找来一辆歪把子摩托车,速度倒也不慢,也就花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

    吕白山带着李爱国两人,一进到家属院里,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哎哟,吕科长,这两位是你家亲戚啊。”

    “我老丈人的徒弟,打京城来的。”吕白山一路上跟那些住户们打着招呼,进到了一动筒子楼,上了二楼。

    门半掩着,吕白山一进门,就大声喊道:“月华,月华,快出来,快出来。”

    “诶,来了。”里屋应了一声,走出了一个中年女人,灰色中山装,胸前憋着钢笔,留着短发头,一看就是个技术员。

    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短头发苹果脸的小姑娘,咬着指头,怯生生的抓着女人的衣服,带着几分好奇的目光看向李爱国。

    “爱国,这是月华,这是我闺女,小菊。”

    “月华,这位是咱爹的徒弟,李爱国同志。他到咱们一机厂出差,今天我在门口碰到了。”

    曹月华一听,非常的热情,毕竟她已经好几年没回过京城了,李爱国出现在这里,就相当于娘家人。

    “快请坐,快请坐,哎呀,上次我跟爹通电话,我爹还说他收了个好徒弟,成了全国优秀火车司机。是他这辈子的光荣。

    当时我就在想,我这个弟弟长什么样子,真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见面了。”

    李爱国是曹文直的徒弟,曹月华比他长几岁,喊他一声弟弟完全没问题。

    “好嘞,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不错,请把《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