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王喝多了,急着要看莲心,他派遣手下鬼差去做这件事,快去快回。
鬼差不敢耽搁,就在刘青提熟睡的时候取走莲心,急匆匆赶回阎王殿,给阎君观看。
平等王看完后很满意,莲心确实是与众不同,赞叹一番后,让鬼差赶紧把心再送回去。
回程的时候,鬼差感觉有些疲惫,不知不觉间就在路旁睡着了。
结果莲心被路过的野狗吃掉,眼看天色即将大亮,鬼差只能把狗心取出来,用出往日里欺上瞒下的手段,装进了刘清提的身体里。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
聊斋志异里也有愚钝书生换心后文如泉涌,过目不忘的故事。
刘青提一觉醒来,因为狗心的缘故,性情大变。
酒也喝,肉也吃,吝啬贪婪,对待和尚动辄口出恶言,甚至逼迫众僧吃狗肉馒头,把能做的坏事基本都做了一遍。
不久后,刘青提阳寿尽了,地府阎君一看这人恶事做尽,业力缠身,还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得罪势力庞大的佛门,罪大恶极,按照条例,就给她判到了饿鬼道。
如果说十八层地狱是有期徒刑,那么六道轮回中的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就是无期徒刑。
生者会在各自的“道”内不断转生,受尽折磨后死去,之后再转生在这里。
主打的就是一个无限循环。
目连出门游历,回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娘死了。
他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的亲娘可是一心向佛的,他还帮忙延长了寿数,怎么就业力缠身,惨遭横死,死后还被打入饿鬼道了呢?
目连使用天眼通,看到了饿鬼道内正在遭受折磨的母亲,无可抵御的饥饿让刘清提疯了一样,从一群饿鬼手中抢夺下来些许食物,代价是被毒打了一顿,可吃下去的食物像是没吃一样,饥饿感根本就无法满足,她只能去抢更多的食物,同时遭受更多的毒打。
运气好,还能活一天,运气不好,当天就被打死了。
转世回来,继续抢食物。
目连悲痛万分,就用自身法力,给母亲送饭,但是他的法力刚刚进入饿鬼道,就被六道轮回的圣人伟力拦截,等到刘青提口中的时候,已经化作火炭。
目连又集合诸多佛门弟子,一起诵经,寄希望于靠着佛经的力量,帮助亲娘脱离饿鬼道。
经文的力量依然被挡在六道轮回之外,目连实在忍受不住亲娘时时刻刻受苦的样子,他怒火中烧,去找阎君理论。
阎君有十位,那天喝多了要看莲心的是平等王,而他找的是阎王十殿中负责第一殿的秦广王。
目连二话不说,就要求重审案件,自己的亲娘品行高洁,万万不该沦落到饿鬼道。
“允还是不允!”目连提着九连环禅杖,大声咆哮。
换一个场所,这种拎着武器来“讲”道理的画面肯定被视作挑衅。
好在阎王殿武德充沛,秦广王真没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地藏菩萨如今是斩一尸的准圣,平心娘娘不怕,他们阎君还是要给两分面子的。
不过你目连只是地藏的弟子,关系隔着一层,忌惮就小多了。
昔日猴子大闹地府,去天庭上奏的就是秦广王,这位算是巫族地府的一个代表。
秦广王平日里做事风格没那么霸道,相对来说,算是最温和的。
目连找到他,也是这位比较好沟通的缘故。
秦广王公事公办,把卷宗拿出来,仔细翻看一遍,他认为阎王殿的判罚没有问题,没有重审的必要。
佛门势力大,地藏斩出一尸,这些都是事实,但你佛门弟子也不能把白的说成黑的吧?照章办事,这是最基本的准则。秦广王相对圆滑,但没到阿谀奉承的地步。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刘清提罪责明确,判入饿鬼道,毫无问题。”
目连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又去了第二殿,找楚江王。
楚江王脾气暴躁,听说要重审之前的案子,大怒,你说重审就重审?你算老几啊?
地藏都不能说这话,滚!
目连又去第三殿,找宋帝王,这位脾气更差。
接二连三受阻,目连的怒火再也难以抑制,他利用地藏给予的权柄,提着九连环禅杖杀入六道轮回。
“母亲,我来救你了!”
他在饿鬼道里找到母亲。
无穷无尽的饿鬼包围了上来。
目连没有半点惧意,禅杖上闪动着佛光,强闯六道轮回的事他都干了,打杀几个饿鬼算个屁啊。
“求大师救我们脱离苦海!”
“大师慈悲!我们实在是受不了了!”
“弟子真心悔过,求大师给弟子一个机会吧!”
一众饿鬼眼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目连还真动心了,这些天不断用天眼通观察饿鬼道,他心有余悸,加上母亲的遭遇,他潜意识里就认为这些饿鬼是有冤屈的。
放一个是放,放一万个也是放.
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从饿鬼道打开一道门户,送亲娘去人间道投胎。
其余饿鬼也跟着去人间,他默默注视着,没有阻拦。
刘青提获救,同时被释放出来的还有八百万饿鬼。
目连把母亲放走后,并没有跑,反而回来投案自首。
地藏菩萨是又气又怒。
气的是目连肆意妄为,怒的是这家伙犯的事实在太大,大到自己这个准圣都扛不住的地步。
他这一脉对于弟子最大的要求就是坚韧不拔,认准一个目标,不计得失,一直做下去。
目连坚韧的性格没得说,就是他用错了方向。
即使知道自己转圜的余地极小,地藏还是郑重地拜访平心娘娘。
双方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反正地府对于目连的判决是在当天下达的,斩立决,但是允许他转世,他转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已经投胎的八百万饿鬼重新抓回来。
一切都从严从速,咔嚓一刀,目连就被砍了。
地府急着让他去追索饿鬼,转世手续走得极快。
时间不长,曹州黄姓的一户盐商就有了一个儿子,黄老爷给儿子取名为黄巢。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