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化再怎么说,那也是地府的人,他转世投胎时喝的孟婆汤算是削弱版的,二十岁的时候,就觉醒了前世记忆,他早早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了。
唐僧被众人架着来大明宫的时候,他正在拜见观世音菩萨。
“弟子黄天化,拜见师叔。”他按照阐教礼节拜见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说道:“师叔之说已是昨日黄,贫僧方外之人,当不得陛下的大礼。”
黄天化说道:“弟子百年前曾经去九仙山桃源洞拜见老师,老师说过,师叔前往佛门只是为了道途,阐教内还应留有师叔的位置。”
观世音菩萨有些触动,他和广成子的关系一直不错,在他“叛教”后,广成子对他的态度极为恶劣,但仔细分辨的话,会发现其中并没有敌意,那只是一个态度,这次借黄天化的口来谈昔日的阐教之情,其中自然是大有深意。
月光准备“上市”后割一波韭菜就跑路的计划目前还没暴露,就连迦叶、阿难那些弟子都不知道,观世音菩萨也看不出来,不过他知道万事万物,都逃不过盛极必衰的道理,佛门现在不是一般的盛,这能持久吗?一旦气运崩溃,他这个大菩萨要何去何从?回阐教对他来说倒也不是不行。
具体是叫观世音菩萨还是叫慈航道人都无所谓,他只在乎自己的道途。
“师侄。”他立刻换了称呼,往殿外看了一眼后,说道:“师侄今日还需配合我一番。”
黄天化没有半点迟疑:“弟子领命。”
观世音菩萨隐藏身形,这边唐僧已经被众人簇拥着来到黄天化面前。
“火焰杯选中法师为我大唐之总僧官,如今一看,果然是一表人才。来人,宣旨,从即日起,玄奘法师就是我大唐管理佛门的总僧官了。”
黄天化根本就不给唐僧辩解的机会,让他看了一眼自己投进火焰杯的纸条,确认无误后,当场宣布任命。
唐僧眼看无法拒绝,也就那么半推半就地应承了下来。
西游取经,突破一路艰难险阻的形势最重要,谁去取经倒不是那么重要,至于谁当皇帝,那就更不重要了。
李世民被地府一阵吓唬,直接促成了唐僧去西天取经。
现在黄天化转世成李隆基,他本身就是地府的人,“编制”还在地府呢,纯纯的自己人,再玩一场被吓唬的戏码就太假了。
黄天化对唐僧的办法就是把你捧起来,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
很多年轻人无法拒绝领导的大饼,关键就是脸皮薄,不知道该怎么拒绝,现在唐僧也差不多是这个状态,面对大唐天子的盛情款待,他实在是说不出拒绝的话。
唐僧在高老庄的时候,说的是“贫僧是胎里素,自幼不吃荤,也不敢用酒。”
他拒绝喝高老太爷的酒,等到了女儿国,面对娇滴滴的女王,就变成了“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
他有很灵活的戒律标准,喝酒分人,大唐天子毫无疑问就属于是要给面子的那种。黄天化各种好话一阵说,酒水一灌,唐僧就晕了。
七日后,观世音菩萨重新变成老和尚,带着木吒来朝会上卖袈裟、锡杖,并睁着眼睛说瞎话,把小乘佛法一阵贬低,并且表示,我灵山有大乘佛法,你们可以来自取。
唐僧此时不在殿内,众臣就开始商议。
之前女帝时期是尊佛抑道,现在黄天化无论从自身还是从李隆基的角度看,都要打压佛门,把自家老祖宗的道门再抬起来,但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有人就给天子谏言,把德高望重的和尚都派出去。
什么吐蕃、什么草原、什么西方苦寒之地,就让这些高僧去传道,不去就是不虔诚。
邓婵玉昔日曾经和邓秀说过治理异族人的办法,她的意思就是中原王朝抽调异族勇士为兵,并且联姻高层,赠予异族高层大量的金银珠宝,之后派遣有道之士去传道,让他们放弃世俗的名利之心,鼓励出家、鼓励不生孩子。
理论讲得很好,但是那个时期汉朝没有远征异族的后勤力量,道士们的传道能力也不够,久而久之,这条国策就被搁置了。
唐朝摸着汉朝这块石头过河,这个时候发现了,我们这里有佛门啊!让和尚去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传道,让那些异族人全部出家为僧!谁出家就由官府进行鼓励,并且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
总僧官这个官职被众多高僧视若洪水猛兽,就是因为要带头去那些苦寒之地。
现在你说什么?十万八千里外的西天极乐世界?别逗了,这听着就是送死的地方。
黄天化当即把唐僧招上大殿,先是把重金购买的锡杖、袈裟送给唐僧,之后讲述了去西天拜佛求取真经的事。
总僧官不去西天,谁去西天?大唐天子天天请你喝酒,那是白喝的吗?送你锡杖、袈裟,那是白送的吗?
唐僧实在是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黄天化也敞亮,就在大殿内,认唐僧为“御弟”。
总僧官仅仅上任不到七天,唐僧就接了一个艰难无比的任务,又过了七天,一切准备停当,他带着随从离开长安城,从“西漂”改为“西行”。
原时空的李世民太抠门了,唐僧现在的待遇就好了不少。
光随从就有一千五百人,还有两百个随行的僧侣,特意摔断腿的明慧、明法和尚也在队伍当中,队伍还携带了大量的礼物和金银珠宝,这完全就是使团的规格。
人人配马是不可能的,唐朝初期或许可以,王朝末期可不会把重要的马匹拿出来糟蹋,几个领导有马代步,其余人就走着去西天吧。
唐僧赶鸭子上架,为了大唐天子,不得不去西天取经。
这一点倒是和原时空差不多,原时空唐僧发现自己取的是无字经书的时候,说的是“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他觉得自己愧对的是唐王的知遇之恩,和大唐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