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张系庞大而璀璨的网络

    张安平开始了在上海的拜访之旅。

    此时的国民政府还没有还都南京,南京城里只有一些打前锋的机构和人员,大佬们大多在上海,因此拜访起来格外的方便。

    而张安平拜访时候询问的事情就一个:

    国军能将东北的共军歼灭吗?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口径:

    区区共党,不足为患。

    张安平记录了几十条国军优势论后,遂“坚定”了将军工产业在东北扩建的心思。

    1月31日,腊月廿九。

    政治协商会议落幕,达成了五项基本共识,整个中国似乎要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和平,而这一天,张安平也搭乘飞机,从上海直飞重庆。

    在颠簸的飞机上,张安平写下了【军工产业构建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依然将重庆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作为了选择,惟一不同的是,他在计划中提出了担心的同时,又写下了一堆不同将领对东北局势共同的看法。

    但他还是在这些看法的后面加了一句对东北不明确局势的担忧。

    和张安平同机的戴春风看到张安平书写完的计划后,没好气的道:

    “你啊,真的是固执。”

    张安平则一本正经道:

    “不是职部布置,而是这件事对党国来说无比重大,职部不敢轻慢。”

    戴春风无言以对。

    飞机降落到重庆后,张安平本打算暂不回家,先拖着戴春风去侍从室,但戴春风哭笑不得的道:

    “明晚就是除夕了,好不容易过一个安生年,你觉得这时候去,有人能待见你吗?”

    遂将张安平一脚踹走。

    ……

    对国人来说,除夕就是年。

    而今年的这个年,对历经了八年全面抗战的国人来说,尤为不同,虽然物价在飙涨,但每一家每一户,都尽可能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让家人过一个幸福的年。

    毕竟,年好,一年就好。

    也就是这一日,政治协商会议结束,达成了五项协定,五项协定的出炉,瞬间让举国沸腾起来——人们欢呼雀跃,认为联合政府在望,中国,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呵……”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安平呵笑一声,曾墨怡问道:

    “安平,你不看好?”

    “你忘了我在干什么吗?”

    曾墨怡无言以对,她的丈夫,正在替国民政府部署军工产业——而这一路的绿灯所代表的的意味已经非常明显了。

    她不解:“那为什么国民政府会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五项协定?”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罢了。”

    张安平冷笑,有些人面对美援,飘得忘乎所以了。

    说白了,国民政府是过于迷信无力了。

    “其实这样也好,国民政府既然要违背民意而掀起内战,那他们就得做好违背民意的代价!”

    八年艰苦的全面抗战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国人都希望和平的降临,这种思想不仅存在于民间,更是存在于国民政府、国军之中。

    而那些顽固派为了一己之私而撕毁了双十协定、五项协定后,让这些期盼和平的人们愿望落空——当战场失利后,这些期盼和平的人们,做出了贴合他们本心的选择。

    所以,才会有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带领着中国战胜了日本的国民政府被中国人所抛弃的一幕!

    而这,也就是违背民意的代价。

    可惜,这时候的国民政府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在为战略欺诈的成功而暗自高兴。

    ……

    下午,年味越发的浓烈了。

    张安平带领着希希和望望忙活着贴春联挂福字,父子三人其乐融融的时候,一群“不速之客”如约而至。

    “老师!”

    “老师!”

    一声声的老师中,一个接一个的熟人出现在了张安平的面前。

    上午军统进行了一次“统一思想”的动员会议,由戴春风亲自负责主持这一次的会议,而会议的核心就一个:

    反共!

    张安平作为坚定的反共派,再加上忙碌了许久,戴春风便没让他参加,其他人却一个不落的参会。

    会议的规模很庞大——自抗战爆发后,军统中层最大的一次会议是张安平主持的【最后一战】的布置会。

    彼时,大部分区站的负责人都到场了。

    而这一次的会议,比之前的规模更大,各区站正副职悉数到场不说,就连各区站的中层骨干也悉数到场了。

    下午会议结束后,参会的一些人一合计,达成了统一认识:

    去找老师!

    艰苦的抗战已经结束,国民政府内部进入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时代。

    过去的东北区,清一色的张安平嫡系,于秀凝总览全局,后至的许忠义深入敌后依靠天赋技能展开“同化”,宫恕总揽行动力量,虽然艰苦而卓绝,但人心很齐。

    可谓是苦中有乐。

    但抗战结束以后,一切都变了。

    在分果果的关键时候,张安平为军工产业而奔赴远走海外,东北区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军统局本部中的其他势力开始了对东北区的入侵,这小半年以来,东北区的一众人那叫一个憋屈啊。

    这一次局本部召开统一思想会议,东北区的这些骨干一到重庆就找张安平报道,可惜张安平不在。

    现在听闻张安平在家过年,像是游子的东北区众人说什么都得找主心骨。

    于是,就有了出现在张家的这一幕。

    许忠义、宫恕、陈明、于秀凝、顾雨菲、齐思远、余则成、左蓝……

    张安平的学生们,不,准确的说是军统张系“二号家”的核心骨干,一个不落的出现在了张安平的面前。

    特二区时期,张安平目光转向东北并开始“开荒”后,他手下的骨干们便开始分散。

    于秀凝夫妇带着一票人去了东北,余则成则带着一票人去了昆明组建滇缅公路情报站。

    滇缅公路封闭后,余则成等人悉数支援东北。

    这就让东北成为了张安平的第二个“一亩三分地”,虽然他从未踏足过东北,但东北却是名副其实的张系的自留地,正儿八经的“二号家”。

    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张安平就没怎么见过这些学生了。

    【最后一战】布置会,东北区因为特殊的形势而未能派人参加,这战后的第一个年,被“发配”了数年的学生们,终于能回到重庆了——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看着这些数年未见的学生,张安平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将手中的福字交给了懂事的望望后,张安平将居家好男人的气息悉数收敛,转瞬间恢复成为了那个在上海的无敌王牌。

    只是,这一次他嘴里说出来的并不是命令,而是:

    “这些年,你们……辛苦了!”

    ……

    此时的张家极其的热闹。

    在东北号称地下女王的于秀凝在厨房忙碌,五指不沾阳春水的顾雨霏和被余则成宠上天的左蓝打下手。

    而在院子里,杀人如麻的宫恕和齐思远,“舞刀弄棒”的正在祸祸着鸡鸭鱼,顺便还歘歘歘的对整扇的猪肉下狠手——嗯,猪肉是一个叫丁三石的养猪户送来的。

    余则成正在跟张贯夫对弈,陈明则抓耳挠腮的给余则成支招,完全没有观棋不语真君子的觉悟。许忠义站张贯夫身后当狗头军师,虽然棋技不咋样,但却哄得张贯夫非常开心。

    王春莲和曾墨怡偶尔会出来为众人添茶倒水,但这些“小辈”却一个比一个机灵,好话更是一句接着一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些都是有眼色的小辈,浑然不知道这些人在东北那嘎达,一语可决无数人之生死。

    至于主角张安平,依然老老实实的当着“孩子王”,偶尔还要被母亲王春莲一顿嫌弃,惹得学生们暗中各种偷笑。

    王春莲原以为这个年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会无比的热闹,却不曾想这只是一个开始。

    “老师!”

    林楠笙携妻带子出现了。

    陈明狗腿子似的跑去厨房:“秀凝,再多准备三副碗筷。”

    “区座。”

    一身旗袍的郑翊出现了。

    陈明呼哧呼哧的跑去厨房:

    “秀凝,再多准备一副碗筷。”

    “老师。”

    滇缅公路站沈源和昆明站苏默生来了。

    陈明哒哒哒的跑厨房:“加二!”

    “老师。”

    在军统局本部极其低调的姜思安出现了。

    跑不动的陈明扯着嗓子喊:

    “加一!”

    “老张……伯父,我来拜访您了。”

    嘴瓢了的徐百川带着一票忠救军骨干出现了。

    陈明:“老婆,赶紧喊人帮忙,你别累着啊!”

    人一个接着一个、一群接着一群的出现。

    京沪区的骨干、局本部中的骨干……

    防一师留守军官、新八十八师的数名军官……

    凡是张安平的嫡系,一个不落的全都来了,凡是能带家属的,他们全都带上了家属,这倒是让陈明大喜,将这些极少下厨的“夫人们”悉数赶到了厨房,为自己的老婆减轻压力。

    张家虽然大,但客厅里开席却做不到,这些人也是极其的主动,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外面的酒楼里借来了桌椅,在张家的院子里摆下了六张十人桌。

    桌椅是够了,厨房里掌勺的大师不缺,但匆忙之间却哪能备齐这么多的菜肴?

    但这可难不倒厨房里忙碌的“夫人”们,她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时不时悄咪咪的将一个个食盒打开,一顿足以支撑丰盛宴席的菜肴就这么“凭空”凑够了。

    傍晚,这一场莫名其妙而盛大的年夜饭开始。

    ……

    张家一片欢腾,人们觥筹交错,但其他地方,可就索然无味了。

    毛家,一贯笑眯眯的毛仁凤这时候阴沉着脸,听着明楼在电话里的汇报:

    “东北区、京沪区、皖区、浙区、滇区;

    忠救军的一系列骨干;

    防一师留守部的主要军官;

    新八十八师的几名军官代表;

    还有局本部的多位骨干——这些人,都在他那里。”

    毛仁凤的脸色随着明楼的不断汇报而越发阴沉。

    军统听起来有二十多个区、四十多个站,但实际上有不少是重复的(区站一个班子两套牌子),真正的区站,加起来也就五十不到。

    京沪区,名义上指南京区和上海区,但实则是整个江苏——这里面就囊括了多少站。

    浙区亦是如此。

    东北区所属站较少,但架不住地盘大啊!

    再加上皖区、滇区,看似是军统区站中三分之一的力量,但论及真正的力量,说其是军统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至于忠救军,新八十八师、防一师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平日里对张安平的嫡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可当这些人汇总到一起后,这些人及这些人背后所代表的的力量,让毛仁凤生出了窒息的无力感。

    这些人,可都是张安平的嫡系,一声令下,风里来火里去的嫡系啊!

    “刚收到的消息——”还没有挂断电话的明楼顿了顿:“吴敬中,也去了。”

    被这股力量压的喘不过气的毛仁凤愕然:“什么?姓吴的也去了?!”

    吴敬中,那可是他的人!

    吴敬中,其实不重要——一个失败者而已。

    可是,吴敬中却是正儿八经的元老,当初关王庙培训班筹备组的时候,吴敬中是正儿八经的组长,彼时张安平、徐百川和郑耀先,不过是三个“打杂”的。

    虽然他们是真正做事的人,但吴敬中能挂组长的名头,资历可想而知。

    吴敬中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屈膝去张家,是他的投诚,但也代表着像吴敬中这样的元老彻底的放下自尊,甘愿投入张系啊!

    毛仁凤挂断电话后,忍不住气呼呼的来回踱步。

    这座山,真的无解啊!

    一阵踱步后,他突然笑了起来,坐在沙发上自语:

    “可笑我当初昏了头要跟张安平斗,我即便争下这个局长的位子又如何?还不是得被架空!”

    他长呼一口气,现在他看清局势了,自己,终究是一个棋子嘛,既然是牵制张安平的棋子,又何必在乎这个?

    有的人,怕是比自己还急。

    ……

    戴公馆。

    在这个阖家团聚的特殊时刻,戴春风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

    他没想到张安平会闹出这一出。

    尽管他相信这绝非是张安平的本意,可军统一半的精华力量,在这个时候齐聚张家,虽然他确信不会有幺蛾子,但内心的不舒服,或者说内心的警觉和反感,还是无以复加。

    “吴敬中,竟然……也去了。”

    他喃喃自语,吴敬中,本是他留给毛仁凤牵制张安平的力量!

    “呼……”

    吐出一口浊气,戴春风自语道:

    “我是不是太放纵安平了?”

    ……

    短暂的欢快后,总会陷入长久的空虚。

    就像现在的张家。

    张安平的这些“兵”都走了,甚至临走前进行了大扫除,生怕让师母累到。

    重归于寂寥的张家中,父子俩坐在书房内。

    张贯夫忍不住说:

    “你应该拦一拦!”

    张贯夫不理解张安平为什么没有阻止自己的部下汇聚——以张安平做事的思虑程度,他一定能想到东北区的骨干在家过除夕夜后,其他人也会闻风而动。

    在他看来,东北区的那些骨干来之后,其他人不应该来!

    可张安平没有阻止!

    张贯夫不知道儿子的葫芦里卖什么药,可在人去屋空后,还是忍不住说了起来。

    张安平笑了笑:“爸,有时候,该亮一亮拳脚。”

    看着自己的儿子,张贯夫低语:“你难道不知道权力的忌讳吗?”

    儿子深得局座的信任,但这份信任是建立在儿子知进退的前提下。

    如果儿子行事跋扈,戴春风绝对不可能将儿子当做接班人!

    但现在张安平的举动,跟跋扈有什么区别?

    “知道。”张安平轻笑着反问:“可是,这一幕,不是更多的人想看到的吗?”

    更多的人想看到?

    张贯夫眼前一亮,明白了张安平的考虑。

    可是,他真的明白了吗?

    张安平趁着父亲喝水之际,目光转向了窗外。

    这一刻,他的目光深邃了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不错,请把《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