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伐不臣!】

    李南嘉早早地便来到皇宫。

    站在殿外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才听到黄门的唱喏。

    “宣海军都帅李南嘉入殿觐见。”

    李南嘉跺了跺被冻麻的双脚,迈步走进垂拱殿,躬身见礼道:“臣见过陛下,不知陛下有何差遣吩咐?”

    “不急。”

    韩桢嘴角含笑,关心道:“在殿外冻坏了罢,来人,赐坐上茶。”

    俗话说的好,下雪不冷化雪冷。

    早几日天就放晴了,但依旧冷的厉害,尤其是寒风一吹,当真如割皮刺骨一般。

    “多谢陛下。”

    李南嘉耐着性子坐下,接过宫女递来的热茶,小口啜饮。

    热茶进肚,配上大殿中的热浪,不一会她就觉得身子重新暖和起来。

    一盏茶还未喝完,就见一道身影迈步走进大殿。

    来人正是马扩。

    经过两三个月的休养,比起刚从北地回来时,白净了一些,不过身材还是一如既往的干瘦。

    马扩瞥了眼李南嘉,朗声道:“见过陛下。”

    “免礼,坐。”

    韩桢吩咐一声。

    待马扩落座,他这才缓缓开口道:“今日唤二位爱卿入宫,是为高丽之事。”

    闻言,马扩略一思索,便脱口道:“可是高丽国外戚干政?”

    到底是外交官,对各国国情内政了如指掌。

    此刻听到韩桢提及高丽,心中便已然猜测的七七八八了。

    “不错。”

    韩桢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详略得当的将高丽之事说了出来:“外戚李资谦把持朝政,清洗朝堂,并将高丽国王王楷囚禁于深宫,此人据说对金国友善。高丽王室王启混入使节团,向朕求援。”

    “高丽乃中原藩国,这些年一直毕恭毕敬,如今高丽国王有难,朕这个宗主,不能袖手旁观。”

    其实说白了,高丽是王氏当政,还是外戚当政,对齐国来说并无差别。

    韩桢之所以答应王启的求救,除开为攻打倭国做铺垫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李资谦对金国示好。

    这一点,是韩桢无法容忍的。

    所以,李资谦必须死。

    至于其他冠冕堂皇的话,不过是出兵的理由罢了。

    李南嘉双眼一亮:“陛下打算出兵征讨李资谦?”

    韩桢沉声道:“王楷已暗中串联了不少朝臣与将领,目前还缺一个契机,因此恳请朕派遣使节前往高丽,为其册封正名,以壮声势。借助我大齐国威,高丽那些摇摆不定的朝臣,才会下定决心。朕打算派遣马卿前往,为防李资谦狗急跳墙,因此特遣两支神舟战舰群随行护航。”

    出使高丽这个差遣,其实本该是徐兢前往。

    毕竟他多次出使高丽,对高丽极为熟悉,且与众多高丽朝臣相识。

    不过徐兢乃是一介文弱书生,论机变果敢,不如文武双全的马扩。

    出于多重考虑,马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臣领旨。”

    马扩站起身,面色郑重地应道。

    韩桢目光落在李南嘉的身上,叮嘱道:“此番出使高丽,一切听从马卿安排。”

    李南嘉点头道:“臣领命。”

    韩桢朗声道:“马卿之才干,朕是放心的,与上次出使可敦城一样,朕许你便宜行事。不论过程如何,朕只要一个对中原谦卑恭敬的高丽。”

    马扩立刻听出了韩桢的话外之音,掷地有声道:“陛下宽心,臣必定不辱使命。”

    王楷与李资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次过后,高丽依旧是中原的一条忠犬。

    “嗯。”

    韩桢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叮嘱道:“具体事宜,马卿可寻高丽使节王启商议。”

    “臣告退!”

    马扩与李南嘉齐齐起身行礼。

    见两人作势要走,韩桢轻笑道:“莫要急,坐下。”

    两人明白,陛下还有其他差遣吩咐,于是重新坐下。

    韩桢缓缓开口道:“平息高丽之事后,将耽罗岛拿下。”

    耽罗岛,便是后世的济州岛。

    不过在此时,耽罗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新唐书·流鬼传》对耽罗有过记载:“俗朴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谷,耕不知用牛,用铁齿耙土。”

    由此可见,耽罗国极为原始落后。

    隋唐时期依附于新罗,而今又依附于高丽,徐兢曾说,高丽欲灭耽罗,不过还没等到动手,高丽自己内部就先乱了,因此也就耽搁了下来。

    马扩微微皱眉,进言道:“陛下,耽罗不过一小岛耳,土地贫瘠,且远离中原,拿下倒是容易,可治理起来糜费颇丰,得不偿失啊。”

    也不难怪他会如此劝说,宋人连琉球都懒得管,那就更加看不上耽罗了。

    李南嘉惊呼道:“陛下想动倭国?”

    她之所以有此想法,是站在军事的眼光来看。

    耽罗虽小,可紧挨着倭国,若想攻打倭国,那么耽罗就是绝佳的跳板。

    韩桢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密谍司向朕禀报,倭国国内有大量银矿,产量不下一亿斤。”

    嘶!

    话音刚落,李南嘉与马扩,连同殿内值差的欧阳登等人,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中原白银稀缺,每年各地银矿加起来,产量也不过只有二十几万斤。

    而且这二十几万,还只是粗略提取,其中杂质极多,精炼提纯之后,恐怕还不到二十万斤。

    眼下骤然听到一亿斤这个数字,着实把他们惊到了。

    “果真?”

    待回过神后,马扩急忙问道。

    韩桢自信道:“密谍司密探以九族担保,马卿觉得可信否?”

    所谓密谍司不过是借口,这些都是后世的记忆。

    “可信!”

    马扩赶忙点头。

    敢用九族人头担保,根本不需质疑。

    “陛下打算何时讨伐倭国?”李南嘉问道。

    至于为何要讨伐倭国,君臣三人心照不宣。

    “不必操之过急,倭国就在那里,跑不掉。”

    韩桢微微一笑,吩咐道:“高丽之事结束后,马卿可遣使送一份国书,前往倭国,要求倭国与我齐国开通海贸,互通有无。”

    马扩心领神会:“臣明白。”

    这个要求,倭国必然不会答应,否则也不会闭关锁国这么多年。

    一旦倭国拒绝,那陛下就有理由出兵了。

    只三个字,伐不臣!

    韩桢继续吩咐道:“李卿,拿下耽罗后,尽快修筑港口与军营。”

    “臣领命!”

    李南嘉高声应道。

    又交代了几句后,两人脚步匆匆的离去。

    这时,刘昌小声禀报道:“陛下,金国使节求见。”

    韩桢随口说道:“让他候半个时辰。”

    金国那边,有心与自己议和,只需要吊着就行。

    有耶律大石这根钉子在,金国就别想安生发展。

    待到将西夏、倭国都收拾了之后,有的是手段对付金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宋泼皮不错,请把《大宋泼皮》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宋泼皮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