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小学六释

    老先生果然料事周到,上午一番借题发挥,加上学生们的直观印象,直接断了个别家长争事的念头。

    这种事情,牧良因无经历,暂无牵扯,自是不知先生良苦用心。

    学了一个上午,他最大的感慨是,这个世界在学习上的男女平等,是地星华夏古代远远不及的。

    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终究有碍进取。

    据壬媛所说,几百年前,也是不许女孩上学的。

    后来北陆一国圣主贤明,开万古先河,允诺女子自愿受教,深得万民爱戴。

    一时风靡大陆,席卷天下,足见闻过则改,可称上上之策。

    下午上课前。

    牧良2人到楼上,又领了6本小学书。

    分别是《释天》、《释地》、《释人》、《释事》、《释法》、《释奇》。

    拿到手一瞧,单从字面上理解,能大略明白,其中大致含义。

    2人此前,已经对《释地》、《释奇》有了翻译研究,明白了许多,与地星华夏类似的事物。

    其中最神秘的,当是关于修炼者的解释,只是太过晦涩难懂,无法剖析明了而已。

    听着先生的简单介绍,牧良面色不变,内心已经有了比照物。

    他曾经浏览过,华夏传统文化精髓,儒家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这在当时封建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其中《尔雅》,是华夏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上古文献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被认为是训诂的开山之作。

    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牧子星球”集合专家学者智慧,凝聚的这6本小学书,是各个大陆统一的学习纲要,是小学必修课程。

    其余各国增加的额外课本,只能在本国通行,得不到广泛流传。

    老先生显然对此深有研究,一番话开宗明义,让两人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对这个世界的神奇,有了更深的领悟。

    下午上课。

    学堂里只有24名学生,加上2人共计26人,是初学生的一半多点。

    估计有不少人,读完初学,就因各种原因,放弃了学业。

    这些人都在18岁以上,基本已经成年。

    人人都比牧良2人,高出一个头颅,坐在一起比例极不协调。

    这些大哥大姐级的同学,经过5年的初学基础,已经脱掉了原先的稚气,带着或多或少的书卷气息,变得沉稳内敛不形于色。

    他们对于牧良的事迹已经耳闻,不像初学班那样表露在外,都是通过一言一笑点头注目,给予尊重与鼓励。

    在他们看来,牧良的伎俩,能够对付灵智有限的凶兽,用在人类相互拼斗或切磋上,不说完全失效,起码做不到真正的退敌作用。

    牧良从这些学哥学姐们或低声议论,或审视打量,或简短寒暄的行为上,隐隐猜出了他们的判断,代表的可能就是他们与长辈分析的意见,正好也是自己想要的结论。

    某些多余的担心,就此消除。

    小学班已经有了大量字词基础,教学方式没有初学班那么死板。

    主要以互动环节为基调,通过问答、释义、争辩等途径,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的目标。

    到了大学,则需要一展身手,独立成篇,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老先生闭目养神,待到大家见礼完毕,轻咳一声,提起精气神缓缓说道:

    “今日新来两位学生,既读初学又进小学,当是你们老生的学弟学妹,空余时间应不吝指点,相互扶持,克己复礼,结下同窗之谊,方为正统。知否?”

    “是,先生。”众人齐声应和。

    “如此甚好。翻开《释地》第三篇,接续学习草木之本。”

    老先生一反常态,完全没了上午的倦怠:

    “良木青草,皆由地生,泽被万里,为生灵所用。对此各人畅谈本心见解,不必拘泥。”

    一名女生起身,发表自己的见解,“万物土养土生土长,形异而质同,比如枞,松叶柏身;比如桧,柏叶松身。”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一名男生,同样用文绉绉的句子,阐释不同的理解。

    “释草,释木,无处几乎实与形,你2人各有见地,相较之下,壬路之解寓意略高,大家有言继续表达。”

    老先生及时点评,重在鼓励,不挫其志。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引申个人意愿,道破自然科学,重归世界本源。

    与高等文明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建生态平衡环境,殊途同归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朴素的哲理,唯心的观念,一旦恰到好处地结合,足可撼动奥秘,甚至改天换地。

    牧良虽然也有理解,但不敢班门弄斧。

    最后轮到自己2人时,做一简单表述,并不太过张扬。

    子书银月对古文研究较有心得,依靠的却是程序翻译,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说起来不痛不痒,平淡无奇。

    老先生间或插言,听到好的阐述,或者未曾听闻之新意,都会及时评价几句,让学生始终保持聆听状态。

    待大家说完,他综合汇总点明要害,分析鞭辟入里,利用情境代入,再次激发学生思考潜力,打开多维思路,撞出思想火花。

    “客居异乡,专心教学,启蒙开智,方法先进,真是令人敬仰的好先生。”

    牧良不清楚,这种教学方式手段,是否成为了统一的标准,或者是先生独创模式。

    心里默默思考这个问题,对先生的身世来历,充满了兴趣,决心有机会好好旁敲侧击,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一堂课上完。

    老先生略感疲惫,自行上楼休息一会,同时指定一名学姐,给牧良2人讲解一下《释天》要义。

    于是,3人凑近一起,在学堂外的一棵椰树下交流讨论,直到半小时后上课锣响才停止。

    最后一堂课,是算术。

    老先生说个具体事情,再让大家用细碳笔,在非常粗糙的发黄纸张上,进行各自的演算或推定。

    实用性非常强,一旦掌握,就能用于实践。

    至于计算公式,加减乘除是最主要的工具,复杂一点的算起来很是麻烦,远不如方程式来的简单。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不敢公开用X、Y代替计算,只能先通过心算得出结果,再反推回去理清算法过程,实在有些画蛇添足。

    得出结果后,两人也不起身交卷,而是等待部分人上交之后,跟着一起交了卷子。

    老先生略看每人的计算过程与结果,就能判断出是否偷眼抄袭。

    对个别耍滑头的差生,进行重点盯防,发现不对劲,就会用戒尺惩罚。

    做这些简单的算术题,女学生整体要厉害点。

    牧良纵观整个过程,发现了这一点,至于是什么原因,只能暂时归结为天生对钱币敏感上了。

    算术测试结果很快出来,26人中有5人结果错误,有3人过程错误结果正确。

    老先生要求此3人,解析演算过程,证实全部是抄袭他人,处罚不再是戒尺三下,而是铜币3枚。

    由其明日交纳,奖励最先交卷且正确的3名学生。

    老先生指定最先交卷学生,进行正确推算,得出正确结果。

    又令一位不同方式,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演算,打开大家的思维窗口。

    最后,临近下午5点,做对的学生放学回家,其余8人留下重新计算,直到正确为止。

    真是有趣的一天。

    牧良2人背上书包,闲谈中兴高采烈地向海滩走去,准备乘小筏返回木屋。

    “不对,有人动过这张空心木筏。”

    牧良在松开固定木桩时,发现自己设定的机关被触碰了。

    “会不会是壬海,跑到木筏上玩过,或者其他小伙伴调皮捣蛋。”子书银月说道。

    “壬海不会这么做,小孩子倒是有可能,我担心是大人来查看,不知有什么企图。”牧良面有忧色道。

    “木筏上什么破绽都没有,查查让他们死心也好。”子书银月自我宽慰道。

    “文哥,月姐。”

    正当两人讨论之时,远处壬海高声喊话,迅速跑了过来。

    “壬海,是谁到我们的木筏上去过?”牧良随意问道。

    “文哥,按你的吩咐,我可是守了一整天。”

    壬海像个侦察员似的,小声道:

    “中午,我看见南村的胡毒舌,提着一条干鱼,偷偷摸摸地解开小筏,上了你们的大木筏,在两间木屋呆了一会才出来。

    最后又提着干鱼,回到了这里,手里没发现其它东西。

    你们快回去瞧瞧,丢了什么没有。”

    牧良急切问道,“这个没关系,她发现你没有?你没有出面阻止吧?”

    壬海一脸得瑟:“你说了不能露面,我就躲在大礁石后面,她看不到我。”

    牧良松了口气,转而遗嘱道:

    “记住我的话,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此事不要对任何人讲,包括你的家人,明白了吗?”

    壬海像个大人一样,手掌交叠揖礼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好,我相信你。”

    牧良严肃点头,接着说道:

    “到我们木屋去坐做客,晚上我请你吃烤肉。”

    “嘿嘿,太好了,我早就想到木筏上去参观了。”

    壬海跟着两人划桨,很快就上了木筏。

    牧良带他看了两间木屋,里面除了日常生活用品,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倒让其有些失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无限超进化不错,请把《无限超进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无限超进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