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3章 谁家好人这么变态

    既然你都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

    李慎行越听越疑惑,问:“所以如果光是为了实验磁悬浮列车,搞个两地通勤线路也行。没有必要在景区修建,那么高难度的线路。”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忽然意识到,李文军两父子这就是在挑战高难度。

    他们不惜花高成本,在岩石泥地沙地等各种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用高架和桁架上坡下坡,悬空在石壁上修建磁悬浮,检验施工和材料的技术水平。

    李谨言说:“所有系统都是要通过各种情况下无数次重复实验,才能验证稳定性,不断修复Bug。有时候一个最简单的冲击都能让最精密的系统陷入瘫痪。比如在交通高峰期,一辆故障车停在繁忙路口的中央,阻碍各个方向的车辆通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路口乃至周边区域的交通陷入混乱。即使现代交通系统有各种智能交通管理措施,如信号灯控制、交通流量监测等,但这样一个简单的障碍也可能使这些复杂的系统在短时间内难以应对,造成交通拥堵和混乱。我们现在,就是在用足够多的实验次数,来尽可能模拟以后会遇见的问题。”

    这个磁悬浮观光车半小时一趟。

    冬季一天不间断跑十六趟,夏季一天二十趟,春秋两季每天十八趟。

    这个线路上所有东西,都要承受一年6000多趟碾压和冲击。

    站台上和车厢里里每半小时换一拨全新乘客。

    旅客类型比任何一趟列车都多,密集程度也堪比任何一个车站。

    这些好奇的乘客会对站台上和车厢里的一切又踢又打,又摸又拍。

    用这样高强度密集实验来检验系统的漏洞和安全系数,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毕竟以后磁悬浮如果要推广到全国,面对的情况只会更复杂。

    只在两点一线搞通勤,确实简单很多,但是能反映的问题也少很多。到时候所有问题都只能在推广后遇见并解决。代价要大很多。

    所以他们两的思维逻辑跟其他人就有了天然的不同了。

    他们是努力解决大多数问题后再批量生产。

    陶光明他们,包括李慎行自己,却则总想着用最少的成本批量生产,再解决出现的问题。

    李文军知道谭打雷他们被这个项目折磨得很惨,很有几分怨气,所以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

    李谨言自然明白李文军的意思所以默默配合。

    谭打雷他们这会儿脸色好多了。如果是为了将来推广做准备,他们就觉得值得了。

    毕竟李文军的汽车都折腾了那么多回才上线。磁悬浮这么高科技的东西,自然是能多折腾几次就多折腾几次。

    李慎行:“这个磁悬浮好像除了看起来酷炫,全是缺点,没有优点啊。”

    李文军:“它的优点就是可以很快。因为跟轨道没有摩擦,可以突破现有的所有地面交通工具行驶速度的上限,达到时速600公里以上。以后还有可能更快。叫它贴地飞行也不为过。追求更快的速度,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项目组把这一次说的内容全部加上去以后又打算做第二次测试。

    这一次李文军直接把李谨言和李慎行都叫来。

    李文勇一看,也被吸引过来,看看他们到底在看什么。

    李慎行为了让李文勇相信他不是为了玩,把上次他们说的那些跟建材,特别是跟混凝土有关的事情都跟李文勇讲了一遍。

    李文勇很欣慰,这就是获得实际运用的一手数据。

    这一次测试相比上一次要顺畅得多。

    但是还是出了一个小问题。

    虽然时速只有三十公里,但是模拟急刹车的时候,站立的“小陶董”全部都摔倒了。

    李文军又叫他们把安全改成乘客做好系上去便由系统锁定,直到停在车站,或者因为故障中途组织乘客离开时,再由系统解开。

    第三次测试,李文军要求在直线路段加速到时速600公里,维持三秒,再减速到时速30公里。

    这一次就连坐着的假人,也有一个不知道怎么的安全带松了,被甩飞出去砸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

    挡风玻璃被砸成了蛛网状,“小陶董”直接脊椎断裂,头嵌在挡风玻璃里。

    李文军把汪德福叫来看那个玻璃:“老汪。你的玻璃不行啊。时速600公里的冲击都扛不住。”

    汪德福骂骂咧咧:“我是做玻璃的。不是做防御盾的。谁会用时速600公里的假人去撞玻璃?现在的国际最高水平玻璃也就能承受300 km/h的撞击。”

    谁家好人这么变态?!!

    八十年代以前霓虹新干线的前挡风玻璃都是用的丙烯酸有机玻璃,然后开始用钢化玻璃一直到几年前大家都开始搞复合玻璃。

    他的复合玻璃能承受200公里时速的撞击,都已经算是世界先进水平了。

    只不过前一阵子法兰西和意呆利搞出了能承受300公里时速的高铁玻璃。

    李文军一向受不了自己不如人,所以才把他叫过来。

    李文军:“那不行。这就承受不了了?以后航天飞机的观察舱,国产大飞机和战斗机的前挡风玻璃怎么办?飞行时候飞鸟撞击,以及宇宙垃圾和陨石的冲击可不止600公里/小时。”

    汪德福抿嘴。

    陶光明他们也听得毫毛都竖起来了。

    李文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下一步要研各种飞行器的玻璃了。

    材料所所长听见,估计又要揪头发了。

    航空玻璃跟地面交通工具的玻璃技术根本就不是个概念。

    地面交通工具的玻璃,只要在±100℃的环境温度下和紫外线的照射,能保持抗冲击,抗弯折能力和透光性就行。

    航空玻璃却要求有极端温度耐受、抗微陨石冲击、抗空间辐射、高光学性能等等极端技术要求。

    李文军:“自己做不出来,就找外援。跟大学合作。你要是没有资金,我来出资金。你问问孔予祯跟苏市大学合作开发试试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国实业不错,请把《大国实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国实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