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 那么,天朝政府为什么会不怕麻烦地鼓捣出了这个土地的二次分配呢?

        第一四○章那么,天朝政府为会不怕麻烦地鼓捣出了这个土地的二次分配呢?

    其实,要说徐润“教会”天朝政府的,那可并非单单是保险公司这一样的创意。还有一样创意,林海丰在这里没有跟穆炳元谈论起,那就是房地产业。

    从打天平天国政权在上海站稳了脚跟那天起,上海就成了海内外八方来客的聚集区,而随着在天平天国的大地上所掀起的经济发展大潮越来越汹涌,作为太平天国现代工业发展尖兵的上海,就更是万商云集。到一八五九年为止,上海私有房产的对外出租价格,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各种国有旅店的平均价格。

    置身于这种情形下的徐润,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土地。

    在向上海市政府申请要创建航运保险公司的同时,他还捎带脚儿地提出了另外一个的想法,希望能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无~~小~说~.~QUlEDU~com,或者是从上海市政府手中购买一定数量的土地兴建住房,以安置那些为能找到一所栖身地而四处奔波的人们。

    徐润看得清清楚楚,单凭上海市政府一家来把持着整个上海的住房建设,那是无论如何都跟不上眼下已经极度膨胀的人员涌入的步伐的。只要上海市政府一放开房地产对民间资本开禁的这个口子,地价就将会瞬间飞涨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所以,徐润才会想到要放手在房地产业进行一搏。当然,经营房地产那得需要巨额资本的投入,眼下上海大东公司还不具备如此庞大的资本,但头脑相当灵活的徐润,却早瞄准了天朝的银行。

    方法很简单,他可以利用天朝银行对私营资本的帮扶政策,用现有大东公司的财产作抵押,从银行贷出缺少的资金,去购置新的地产,然后再将新的地产继续作抵押到银行借贷,简单地说,就是以层层抵押的办法,来弥补购地所需的资金上的缺口。至于到了建房阶段那就好说了,现在毕竟是卖方市场,照他的设想,只要在以低价买进的未来交通要区内的土地上,雇上一些个廉价的劳力把基槽一开,甭管房子有影儿没影儿,上门前来购房的商贾们就会抢得头破血流。用买房人口袋里的钱,就足以把房子全部盖起来,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

    当然,之所以徐润会把要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事情放在捎带脚儿的地步上,那是因为这种赚钱的方法看似很容易,但真正要实施起来,那可比搞保险公司的难度要大得多。

    最关键一条,天朝政府严禁土地在私人之间进行相互的买卖。

    在这里,有必要回过头来顺便介绍一下太平天国政府的第二次土地分配方式。

    自从全国光复以后,太平天国政府先是对全国现有的土地(包括可耕地和其它用地)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同时,又对全国的人口及家庭户数也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普查。

    按照以上的统计数据,全国的土地与家庭的户数及人口数相对应,被均分成了若干份。实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家庭,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而已经离开了土地,在城镇中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的家庭,所得到的会是一张由天朝政府颁发的土地证明,上面详详细细地写明该家庭拥有某某地块的土地若干亩。

    具体地说,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其所真正耕作的土地要远远多于其本身所应该拥有的土地,而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员,照样有属于的土地。道理很简单,比如说林海丰吧,呵呵,了,还不能用林海丰做比方。因为,林海丰和郑南都提供不出的出生地或是老家,所以在分配土地的时候,无法确定分给他们哪里的土地才合乎政策,再加上林海丰和郑南又无数次声明放弃参加分配的权力,土地证也就没了他俩的。

    于是,还是干脆拿石达开来做个比方最合适。

    石达开的老家在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北山里那邦村,当年家庭殷实。但从参加金田团营开始,由于全家投身太平军一起北上,家里原有的土地自然全部丧失。当天朝政府进行土地的二次分配的时候,幼年丧父的石达开连同他的两姐一妹,共同作为一个家庭,又拿到了天朝政府在其老家那邦村所分配给他们的相应土地份额。

    不过,拿到了份额,并不等于石达开一家就真正拿到了土地,除非石达开如今的家庭中有人愿意耕种。但现实是,不仅石达开这边回不去,留在天京已经参加了工作的他的和妹妹,同样也回不去。所以,他们在老家的土地其实又被平均分给了那邦村的村民。

    而生活在那邦村的村民们,手里有两张土地证明,一张是应该属于他们的土地产权证明,还有一张,是他们实际所拥有的可耕地或林地的证明。在全国实行农业合作化的时候,他们所入股的土地,也是按照实际所拥有的土地来计算的。当然,石达开一家也就不能从合作社得到任何的收益。

    那么,天朝政府为会不怕麻烦地鼓捣出了这个土地的二次分配呢?

    实际上,这是林海丰想出来的一个高招。

    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太平天国全国的实有人口已经是三亿四千余万,而即便经过了数年的屯垦和开发,人均的可耕土地面积却也不到三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口再像那样,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增长下去,势必会超过土地可耕面积的增长速度,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不仅无法进一步地得到改善,相反,庞大的人口还会成为影响天朝经济发展的巨大包袱。

    于是,林海丰和郑南组织人员开始把未来的庞大人口,及其对天朝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用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据,给天朝政府的领导层勾画了一幅骇人的图画:

    四十年后,天朝的人口将会翻一翻,达到七万万的世界头号水平。而由于这个奇迹的诞生,天朝的各项公共资源被大量地占用和浪费。纵然天朝政府再有高明的招数,相比起那些人口负担轻的国家,天朝的经济发展由此将会出现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随后,他们又开始游说人民代表大会的委员们,最终,二次土地分配得以施行。

    第一四○章那么,天朝政府为什么会不怕麻烦地鼓捣出了这个土地的二次分配呢?

    第一四○章那么,天朝政府为什么会不怕麻烦地鼓捣出了这个土地的二次分配呢?是由【无*错】【小-说-网】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太平天国不错,请把《太平天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太平天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